熊东彦,李志远,黄丹,慕昕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关于NgAgo-gDNA与CRISPR/Cas9技术在基因编辑中脱靶问题及稳定性的分析
熊东彦,李志远,黄丹,慕昕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自CRISPR/Cas9技术被报道后,2016-05,韩春雨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NgAgo-gDNA技术的成果,他宣称,该技术更优于CRISPR/Cas9。通过比较2种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针对2种技术在基因编辑过程中的脱靶问题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论证了NgAgo-gDNA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基因编辑中的脱靶率,并且gDNA比gRNA更具有稳定性。最后利用自身的知识对NgAgo-gDNA技术无法重复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该技术的关键环节在于获得稳定的5'磷酸化ssDNA,并阐述了自己对韩春雨被质疑事件的看法。
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CRISPR/Cas9;脱靶
2013-02,SCIENCE报道了张峰等的文章中关于CRISPR/Cas9(后简称“Cas9技术”)基因敲除新技术的内容,随后各国生物学家快速加入到Cas9技术商业化应用的研究中。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Cas9技术在进行基因编辑时,对目的基因的靶向特异性不强。不过,总体上来讲,Cas9对于基因的敲除效率相较于之前的RNAi已经显著提升。2016-05-02,Nature报道了韩春雨等发明的DNA指导的基因组编辑系统NgAgo-gDNA(后简称“gDNA技术”),在韩春雨的文章中,他指出gDNA技术是一种优越于Cas9的技术[1],它不仅能有效地对目的基因进行编辑,还能将Cas9中存在的脱靶效应的出现率降到最低[2]。
1.1 Cas9技术的原理
CRISPR技术源于1987年日本大阪大学在对一种细菌编码的碱性磷酸酶基因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了CRISPR/Cas体系[5],Cas9是这类体系中最具效率的体系。在这一体统中,crRNA通过碱基配对与tracrRNA结合形成双链RNA,此二元复合体指导Cas9蛋白在crRNA引导序列靶定位点切断双链DNA[3]。所以该技术是一种由RNA所引导的DNA编辑技术,现在我们用的Cas9技术工具只有Cas9核酸酶gRNA两部分。利用该工具,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基因的任意编辑改造,比如基因敲除、敲入或定点突变等。
1.2 gDNA技术的原理
gDNA技术源于荷兰学者发现格氏嗜盐杆菌的Ago蛋白可以有效地利用5'磷酸化的单链DNA作为gDNA,对基因组进行定点切割造成其双链断裂。具体来说,gDNA技术使用了5'端磷酸化的单链DNA(简称“gDNA”)指导AGO蛋白切割,gDNA通过与目标基因进行特异性结合,引导AGO蛋白结合于该基因上,切割DNA。切割完成后,利用细胞自身的修复机制完成DNA修复,最终达到对目的基因的编辑。所以,gDNA技术是一种由单链DNA引导DNA进行基因编辑的技术。
哈佛大学David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他们实验室利用体外筛选和高通量测序检测Cas9技术的脱靶存在较高脱靶现象。韩春雨在其论文中指出,他的科研组发明的技术能够大大改善基因编辑中的脱靶问题。
Cas9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在于gRNA的设计,gRNA和非目标区域过多的非特异性结果,脱靶效率较高,特别是靠近PAM位点的8~10 bp不能和非目的区有高同源性[5]。因为gRNA本身的序列较短,通常为19 bp,所以其本身的特异性不高。而实验中,为了降低脱靶效率,经常使用2个gRNA作为向导,共同引导Cas9酶与目标位点结合。然而,加入2个gRNA后,基因编辑的效率又降低。而gDNA技术在gDNA的设计上相对于gRNA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gDNA的长度为24 bp,比gRNA多出5 bp,这样可以大大提升gDNA的特异性识别效率,理论上gDNA技术对基因编辑的精确率可以提高45倍。另外,5'端磷酸化的gDNA在哺乳动物中本身不存在,这保证了NgAgo不会被内源的DNA序列误导至靶向错误的基因组位点。同时,gDNA一旦与NgAgo结合,就不允许其他DNA片段插进来替换,这又从另一方面保证了不脱靶。所以综上所述,gDNA技术在理论上较Cas9技术在基因编辑中更能够降低脱靶率,提高基因编辑的精确性。
所谓“稳定性”,即指在基因编辑中,导向DNA或RNA、作用蛋白等能否持续有效地维持其活性完成整个编辑过程。Cas9系统中的sgRNA需要由质粒转入细胞并表达,而后形成一定特殊结构才能工作,可控性很差。gDNA系统中的gDNA直接转入细胞,时间和浓度较Cas9系统更可控,但是,NgAgo酶依然要通过表达载体导入,其表达效率等问题依然存在。gDNA理论上不会产生茎环结构。在实际的实验中,gDNA系统在富含GC碱基区域部分的稳定性的确比Cas9高。在实际反应过程中,sgRNA与DNA结合后可能会因为细胞内的其他生物化学过程影响DNA的结构,从而使sgRNA从DNA上脱离。而gDNA在与DNA结合后能够防止其他DNA的插入替换,可以提升编辑过程中的稳定性。
现在,关于韩春雨等人的gDNA技术无法重复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2016-07-30,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原主席Lluis向协会会员发信称,NgAgo在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编辑中不起作用,建议停止验证韩春雨的实验。从各界的质疑中,我们看出韩春雨的gDNA技术存在某些没有完善的问题。在理论上,gDNA技术相较于Cas9技术的确具有更高的基因编辑效率,但在实际的操作中,gDNA技术因其极难重复而一直被质疑。
在此,笔者认为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结果的关键点在于获得5'磷酸化的ssDNA,所以,能够正确合成稳定的5'磷酸化的ssDNA并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稳定存在是该项实验的难题。在丁香园论坛中看到有人报道,在讨论NgAgo的谷歌讨论小组中,一名无法证实身份的研究者“Jan Winter”表示,他因为替换了一项实验材料,取得了重复实验的成功。结合之前的记者采访,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的投票选择,我们还是可以看出韩春雨的实验存在真实性。所以我们应该给予韩春雨及其科研组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找出实验中可改善的地方。对待科研,需要秉持怀疑心,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去探究科研中的种种问题。
从理论上分析,gDNA技术因其gDNA的长度比gRNA长,可以大大提高gDNA的特异性识别效率,所以能够较CRISPR/Cas9技术有效降低基因编辑过程中的脱靶率;gDNA技术极难重复的关键原因在于很难获得能够稳定导入细胞并存在的5'磷酸化ssDNA。
[1]孙瑜,蔡小宁,陈德富,等.NgAgo-gDNA基因组编辑系统的成功及启示[J].生物信息学,2016(03):167-172.
[2]杨洁,曹玉锦.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NgAgo-gDNA[J].生物学教学,2016(11):75.
[3]沈彬.利用CRISPR/Cas9进行基因编辑[D].南京:南京大学,2014.
[4]吴金青,梅瑰,刘志国.应用SSA报告载体提高ZFN和CRISPR/Cas9对猪IGF2基因的打靶效率[J].遗传,2015(01):55-62.
[5]方锐,畅飞,孙照霖.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3(08):691-702.
〔编辑:刘晓芳〕
Q789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5.005
2095-6835(2017)15-0005-02
熊东彦,就读于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