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路径研究

2017-11-29 13:58戴娜
青年时代 2017年32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互联网+

戴娜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都受到了剧烈冲击,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将互联网与德育教育有效融合,从拓宽传播渠道、转变教育模式、净化网络环境三方面探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计划。当年7月,《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当“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全国各行各业都迅速自觉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加速自身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对于中职教育而言,“互联网+”也已然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急先锋,成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引擎。

一、“互联网+”平台的特征及其作用

(一)信息传递的即时性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全面普及,实现了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相接,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都转化成为了即时传播的信息。

(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在信息革命背景下,开发了以电脑、手机、平板为载体的多种信息渠道,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信息传播路径,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壁垒,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

(三)传播内容的形象性

“互联网+”平台综合运用图像、语音、视频形式满足人们视听器官的需求,将信息资源以更加立体的形式展现在人的头脑中,激发人们了解内容的兴趣。

二、新时期中职德育面临的挑战

(一)对中职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冲击

网络文化因其开放性、匿名性和难以约束性,导致信息鱼龙混杂。而中职学生因其信息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不强,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污染,既给其价值理念、思想观念、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造成了较大影响和冲击,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对德育教师话语支配权的冲击

在“互联网+ ”时代,师生间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二者的角色差异越来越小,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能相互转化,教师不再处于教学话语权的绝对支配地位。

(三)对德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全新考验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教师的知识素养、心理素养和信息素养等核心素养遭遇到空前的考验。德育教师要想获得课堂话语权,必须要有了解网络舆情热点、还原事情真相的能力;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冲击,德育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心理素养;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独具魅力的教师,必须具备对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能力。

三、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构途径

(一)拓宽德育教育渠道

当“互联网+”由口号转化为现实,新媒体平台成为新形势下中职德育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中职学校可以全面整合校内新媒体平台,发挥新媒体优势,引领德育教育发展。同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依托班级、社团、校报等,开展多样化、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软文化实践,为中职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生态。

(二)转变德育教育方式

当代中职学校学生的主力军是00后,对于社会上所涌现的新鲜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敏感度,在互联网时代,德育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多主体-去中心化”的育人理念,跨越教师与学生在思维模式、话语方式上的“代沟”,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特性和信息交流艺术,转变教育话语表达方式,将“高高在上”的姿态变为“平等對话”的交流,将“单向传输”模式变为“多方互动”模式,将“政治叙事”形式变为“生活叙事”形式,把“国家话语”转化成“生活话语”,增强德育教学魅力,使教学课堂成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场所。

(三)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强、战斗力强的德育工作队伍

德育教育不仅是德育教师的事,更是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因此学校应成立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重点、德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为连接点的学生德育教育队伍战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要以例会制度为载体,结合网络舆情热点和学校实际,商讨近期德育工作重点,研究学生学习、思想、心理动态。班主任要从观察学生网络生活状态入手,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表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动态,形成网上网下互动,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德育教师和其他教师可利用微博、微信、QQ等媒介,通过发表弘扬社会正能量文章、开展网络思想辩论赛等形式,达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延汹,董梦霞.“互联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的构建路径[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1-4.

[2]王立湖.“互联网+”背景下打造中职德育课堂新模式[J].职教通讯,2017,(21):34-3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互联网+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