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兴起

2017-11-29 07:21段华
大经贸 2017年10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段华

【摘 要】 乡村旅游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而深入发展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地依托当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开发了乡村游。文章以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风景区景点为依据,论述了乡村旅游发展对提高当地人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央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经济发展 美丽乡村 政策

乡村旅游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而深入发展的,由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这一切都促进了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由于历史的原因,乡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自2004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了13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旨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及出台的一系列文件表明了其发展乡村的决心,为促进乡村发展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背景支持。

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要求是在2005年的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当时提出实施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五方面新农村建设战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推进“一村一品”。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加大城乡统筹,增加农村发展活力来促进城乡共同繁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农村。21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尤其要积极开发农村多种功能,以推进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农民增收便利,依托乡村现有的优势带动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自2009年起开展全国特色景区旅游名镇示范工作,并分别于2010,2011和2015年公布了三批全国特色景区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这一举措有效推动了全国特色景区旅游名镇名村示范核心景观资源的保护工作和全面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和旅游业发展。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从2010年起,开展全国休闲旅游与农村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并于2014年认定37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1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2014年全国有200万家农家乐,10万个以上特色村镇,乡村旅游的旅客数量达12亿人次,占全国游客数量百分之三十,农村旅游收入3200亿元,带动了3300万农民致富[1]。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重视乡村旅游发展,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在生态旅游,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乡村旅游方面的价值[2]。2015年5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旅游日,国务院总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旅游贫困工作时,强调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法和扶贫支付的重要渠道[3]。在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上,国家旅游局传递出新信号;乡村旅游发展要以农为本,以乡为魂,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着力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积极鼓励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农家乐升级版,这也昭示着我国乡村旅游将迎来新一轮投资与消费热潮[4]

目前国内对景郊型乡村旅游的规划研究相对较少,论文独辟蹊径基于景交型研究视角,论述了景郊型嵖岈山镇乡村的特征及乡村旅游开发的相关分析,对景郊型乡村如何开展乡村旅游规划展开论述,探讨如何运用规划的手段解决景郊型乡村旅游的问题,如何促进景郊型乡村旅游在景区旅游的竞争压力和辐射带动双重关系下健康发展,旨在为景郊型乡村旅游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规划思路,实施策略及规划模式,将景郊型乡村旅游与旅游规划结合起来,丰富和完善乡村旅游规划的理论研究。

在对景郊型旅游理论分析基础上,文章立足遂平县嵖岈山乡村旅游规划实践项目,以解决嵖岈山镇的具体问题为导向,探讨适合嵖岈山镇乡村旅游的针对性规划策略,由嵖岈山景郊型乡村的具体实际引出景郊型乡村特征,乡村旅游的发展条件及规划问题。

总体来说,景郊型乡村旅游发展前期应当避开与景区的同质竞争,谋求异化发展,已形成对旅游景区活动的补充,从而吸引景区旅游客源。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应该加强与景区旅游的合作,学习其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结合旅游资源的特征,科学选择规划模式和开发思路,形成同质开发以实现与景区的联带发展,整体营销。本文就这一点重点探讨嵖岈山镇这一特殊的景郊型乡村旅游规划思路、原则与模式,并提出景郊型嵖岈山镇乡村旅游规划在发展目标与形象定位,客源市场定位,功能构建,总体布局,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策略,以寻求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从而解决景郊型嵖岈山镇乡村旅游的实际问题。

本文以景郊型乡村旅游促进带动经济发展为主题,以遂平县嵖岈山镇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核心,具体分析解决嵖岈山镇在嵖岈山景区辐射带动和旅游竞争双重关系下发展乡村旅游的实际问题。立足核心景区与边缘乡村的特殊关系,探究嵖岈山镇作为景郊型乡村的特征及其发展乡村的旅游特征性,分析嵖岈山镇在景郊型区位条件下发展乡村旅游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嵖岈山镇和嵖岈山景区互利共赢与良性互动的规划思路,模式及策略,以为嵖岈山镇乡村旅游和嵖岈山景区旅游的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意义。endprint

国外乡村旅游规划相关研究成果已经积累了一些成果,其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相关内涵研究、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等五个方面。

中国乡村旅游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间经历了1998年的“华夏城乡游”,1999年的“生态旅游年”和2006年的“中国乡村游”,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个地方政府为了发展乡村经济纷纷发展乡村旅游[1]。伴随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内涵、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

目前我国研究者对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研究者对“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并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达成共识,因而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重视乡村性旅游资源的价值,立足乡土资源特色进行旅游开发。第二,乡村旅游向大旅游、创新理念、多元化、依附景点化趋势发展,在农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中,按照区域条件规划,依托景区发展的景郊型乡村旅游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因而备受关注。这也是分析的切入点,乡村旅游的依附景点化趋势,使得景郊型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三,缺少科学的乡村旅游规划,进行盲目开发,成为现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乡村旅游应当提前做好科学规划,避免低层次开发和重复建设。第四,较多的研究成果表明,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嵖岈山镇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道路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乡村旅游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功能需求,旅游配套设施规划策略主要从餐饮设施、住宿设施、购物设施、道路系统、旅游线路组织和旅游设施规划来论述,从规划需遵循的原则到具体的规划设计内容,针对各种旅游配套设施提出具体的规划策略。

乡村旅游主要是游客在当地的吃和住,因此具有当地特色的餐饮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餐饮业的发展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餐饮材料选择就地化

嵖岈山镇乡村旅游应当就地化选择餐饮材料,立足农村就地取材,尽量采用农家特色的、绿色有机的天然食材,运用农村散养的土鸡、当地传统方法熏的腊肉,田野里的野生竹笋、菌菇和野菜等。餐饮原材料可以随吃随摘、随吃随采、直接从大自然中取得,不仅可以保障材料新鲜,而且可以吸引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还能拥有乡村采摘的新奇体验。嵖岈山处于平原地区,形成了特色丰富的农业产品和土特产,有纯天然的野生的鱼虾、天然蜂蜜、野生香菇、老腊肉、土鸡蛋等特产饮食,遵循餐饮材料就地化的原则,可以用原生态食材,为旅客提供农家特色饮食。

2、开发乡村特色菜系食谱

乡村旅游者多数为城市游客,希望到农村寻找富有乡村特色的不同于城市中的新奇体验,因此乡村旅游餐饮项目应当结合当地食材突出饮食特色,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系食谱,如菜品以当地小吃、地方菜、农家菜为主,在此基础上开发创新性的特色小吃系列、农家家常菜系列、山野菜系列、养生食疗系列等,以此来丰富乡村特色菜系食谱,吸引游客就餐品尝。

3、餐饮环境乡土化

乡村旅游餐饮环境是提高游客认知乡村的核心要素,餐饮设施建设要充分结合当地建筑风格突出乡土特色,实现与当地建筑和外部自然环境的协调,杜绝高大的建筑。建筑装饰应当突出乡村生活主题,运用农村生态材料及乡村文化特性来塑造氛围,还原乡村生产生活的原真性,如在门口推放稻草垛、麦秸垛,墙上挂上红辣椒、玉米、大蒜等,并选用具有农家特色的座椅板凳和餐具用品,使游客深入感受具有浓郁乡村氛围的就餐环境。

住房设施规划应改善乡村配套设施条件,注重乡村外部生态环境的协调,尽量布局在环境幽静、自然生态景观优美的地方,并注重外部景观的打造,住在乡村就要保留和营造乡村氛围,体现乡村慢节奏的生活情调,还可以配套打造农家庭院。嵖岈山镇乡村旅游的住宿设施主要有集中接待的乡村酒店、改建自乡村居民的农家客栈、融入地方文化的特色精品民宿和依托森林、开阔场地的露营地以及远期规划的满足高端消费群体的星级酒店。

遂平县嵖岈山镇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镇政府驻地在遂平县城西25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6万亩,辖13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133个村民组,6881户,农业人口2.6万人。

嵖岈山镇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温暖湿润,光、热、水气候资源比较丰富,过渡性气候特性比较明显。平均气温15.3℃,7月份最热,日平均气温27.5℃,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873.3毫米,年平均日照2109.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6天,最长年份285天,最短年份196天。风向特点为冬春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其中东南风偏多。全镇地处浅山丘陵区,地势西部和西南部略高,东部略低,山岗丘陵占总面积的60%。境内群山叠翠,峰恋起伏,为伏牛山东端余脉。主要矿藏有磷、硫磺、石灰石、花岗石、石英石等。水资源丰富,奎旺河、阳丰河、北石羊河均发源于境内。境内有七座中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为2.6亿立方米,水浇地面积为2.1万亩。盛产木耳、香菇、拳菜、木楝芽、黄花菜、山枣、柿子、板栗、山果红等山野菜,出产山楂、何首乌、桔梗、柴胡、马登草、全虫等药材。耕地土壤为黄黏土、黑胶土两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芝麻、花生等,其中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占夏、秋季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旅游資源丰富。境内嵖岈山、红石崖、平顶垛、银洞沟、狮象湖等山水风光起奇险秀美,嵖岈山风景区是全国“A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狮象湖又称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水库和下宋水库,是遂平县最大的水库,位于嵖岈山镇常韩村下宋自然村西侧,南依狮子山,北靠象山。控制奎旺河支流南石羊河上游。流域面积35.6平方公里。1957年12月5日开工兴建,1958年春完工,时为县建小一类水库,1974年加固扩建为中型水库,防洪标准500年一遇。坝顶高112.5米,大坝高25.5米,坝顶宽6米,坝长1100米,总库容为2056万立六米,可灌溉农田1.4万亩。endprint

区位和交通。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遂袁路、嵖槐路相互交错,从东西、南北分别贯穿全境,东连京珠高速和107国道,西接省道七仪公路,南通驻马店市,北至漯舞公路,处于驻马店市、舞钢市、漯河市一小时生活圈交汇点上。城镇规划初步完成,基础设施逐年改善,三纵四横主干街道已经形成,市场体系日趋健全,全镇实现了电网、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络、道路硬化村村通。

嵖岈山风景区总面积148平方公里,主景区面积5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全省首批文明景区、十佳山水景区和全省首批旅游产业集聚区,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的主要外景拍摄基地。嵖岈山风景区地处河南省遂平县境内,南临驻马店市,距华中重镇武汉市300公里,北靠漯河市,距中原枢纽郑州市180公里。107国道、京广铁路、石武高铁、京珠高速公路纵贯遂平县境,距景区仅20公里。现已开通了郑州至景区、驻马店至景区、平顶山至景区的旅游专线,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嵖岈山景区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又名玲珑山、石猴仙山,山势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奇特秀丽的风光画卷。景区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枚不胜举,有九大奇观、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名棚、九大奇石,各类景点300多处,著名景点60多处,具有“奇、险、奥、幽”四大特点。花岗岩象形石、花岗岩奇峰、花岗岩洞穴等地质现象,是地质遗迹宝库中的精品、珍品、绝品,享有“中华盆景”、“中州独秀”、“江北石林”、“伏牛奇观”之美誉。嵖岈山风景区历史悠久,人文资源璀璨夺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代吴楚在此争雄,吴王死后,葬于天磨峰下,虽历经沧桑,“吴王墓”仍在;隋朝名将窦建德兵败嵖岈山,战死后葬在凤鸣谷中;唐代王仙芝部将尚让曾屯兵于此,后与黄巢合力守山,现有“黄巢洞”;明末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舅父高迎祥进驻嵖岈山,现有“点将台”及“高官亭”;清代乾隆皇帝曾三上嵖岈山,现存“乾隆探险洞”和供乾隆安寝的“顺天宫”为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李先念、范文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发展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辉煌的战斗足迹。1958年,这里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一代伟人毛泽东曾亲临遂平县视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参考文献】

[1] 董志文,张萍.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热点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05:2149-2151.

[2] 杨旭.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J].旅游学刊,1992,02:38-41.

[3] 刘红艳.关于乡村旅游内涵之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15-18.

[4] 杜江,向萍.關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01:15-18.

[5] 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 旅游学刊,2006,03:12-19.

[6] 唐代剑,池静.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M].安康师专学报,2004,06:29-32.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