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一、幼儿桌偶游戏的缘起
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自己创编的或来自于文学作品的)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他们按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故事。如今幼儿园通常说的表演游戏,大多指幼儿进行的类似于歌舞表演的活动,这与表演游戏的本来意义相去甚远。在游戏中,幼儿随着音乐表演舞蹈、唱歌或者是走猫步、模仿模特的时装表演,虽然在快乐地游戏但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幼儿园表演游戏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了我们长期以来对幼儿园表演游戏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足,同时也构成了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表演游戏究竟是要带给孩子怎样的发展?是为了自由享受游戏的过程,还是追求艺术表达的形式?能否用一种合适的形式来开展属于学生自己的表演游戏?
桌偶游戏“脱胎”于表演游戏,是幼儿以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为文本基础,自制桌偶为主要游戏载体,附加适宜的环境材料,个体或群体扮演其中某个角色或多个角色,根据文本某个情节在桌面或任何一个平面上进行创造性的游戏。桌偶游戏的关键是“自主、创造”,即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强调个性化的游戏新理念,是基于幼儿兴趣和园所现状,遵循表演游戏一定规律开发设计的一种自主游戏。
二、幼儿桌偶游戏实践
(一)开展形式:“三个自”
1.玩法自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自由探究玩法(幼儿可开发出同个故事游戏多种玩法)和自由选择伙伴(幼儿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群体2-5人游戏)。
2.时间自由。表现在为支持幼儿桌偶游戏的开展,幼儿园保障了游戏的块状时间(提供幼儿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同时也巧妙地利用了零散时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情况,自主决定游戏时间)。
3.空间自创。主要表现在桌面空间灵活和地面空间可利用两个方面。桌面空间包括教室内的任何一个类似桌面的平台,或大或小完全由幼儿自己选择。当游戏人数较多或游戏场景较丰富的时候,空旷的走廊和草地地面更利于幼儿开展游戏。
(二)实施流程:“四个点”
1.找准兴趣点:关注契机,确立游戏主题。当幼儿对故事文本进行深入探究时,教师要注重挖掘如何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游戏经验联系起来并加以整合,这是学生的兴趣点,而让幼儿在自主宽松环境中进行有趣的模仿与创造活动便是“桌偶游戏”的最终目的。案例中的问题情境为游戏提供切入点,教师在分析、调查了解幼儿在此情境中的基本情况后就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相关的序列知识,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2.把握游戏点:观察记录,挖掘游戏新意。抓住学生兴趣点,确立游戏主题之后,教师需通过各种渠道观察,分析幼儿在这一游戏过程中的已有经验基础,帮助幼儿开发新的游戏设想。如在大班《老鼠嫁女》的桌偶游戏中,教师持续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关注幼儿“游戏中的语言、游戏中的合作、游戏中的创想”,及时做好现场记录。在游戏分享与谈话活动中,“我见过的婚礼”“合作真快乐”的话题都与桌偶游戏相关,拓展了幼兒对“婚礼”的认识和经验。通过分享,孩子们对婚礼中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巧用疑问点:指导分析,新生游戏行为。当幼儿进入桌偶游戏后,他们在游戏中的已有经验反馈、行为表现、谈论热点等都将成为教师更好地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和质疑的途径。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主动探索,引发新的游戏行为。如“老鼠爸爸”角色的出现,正是教师在分析之后为学生提供的一个新的游戏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4.拓展延伸点:经验迁移,浸润生活体验。桌偶游戏一般分为角色分配、准备策划、嬉戏游戏、表演分享四个环节。在前三个环节中,幼儿对游戏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而全园或年段表演活动是让幼儿获得自主性的游戏体验,使知识网内化得更清晰。
三、桌偶游戏的实际意义与价值追问
桌偶游戏是幼儿关键经验发展的整合平台,几乎在各方面都能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发展机会,涉及幼儿语言发展、思维和学习方法形成、人格的建构到社会情感培育等。我们从“主动交流、合作行为、创新运用材料”和“游戏专注度”四方面在平行班进行了重点观察,发现桌偶游戏对于幼儿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游戏中幼儿意愿性体现。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是幼儿参与游戏的最大乐趣。在开展桌偶游戏的过程中,可看到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生动的对话与自由的表达。
2.游戏中幼儿自我组织能力的发展。在桌偶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游戏过程中,情节设计要得到同伴的呼应,玩起来才会有意思,因此游戏本身就具有了自组织机能。三五个幼儿聚在一起,要有人提议,有人响应,有人修正。幼儿因为自身的个性、能力的不同,在团体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角色,幼儿逐步学会协商、让步,出现了领袖级别的人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这是游戏最大的意义。◆(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文澜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淑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