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刚
摘 要: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切实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摆在首要位置的核心任务。随着社会发展,新生事物在不断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维与生活方式,不断开放的世界其他文化思潮会在短时间内对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冲击。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
一、新时期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来建设国家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一个的品行直接影响着其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有才无德之人往往是危险的,尤其是在当下世界发展越来越趋向大同的环境下,我国高校大学生所能接触和了解的新文化新思想越来越多,而这些文化、思想多事良莠不齐的,对其思想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也有好坏之分。因此,在新时期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而展开。现在的高校教育不应该只是围在象牙塔里的闭门造车,而应该是面向社会走向实践的一种教育,大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也不再是唯一的任务,更多地进行品行的修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就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主要议题,而且我国政府一直倡导和平发展的主题。因此,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学生和平思想教育方面做足功课,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保卫和维护和平的理念,同时要在合作共赢的局面下谋求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第二,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题中之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本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外延,虽然我们批判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及其文化中的糟粕,但是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则应该保留和发扬,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信友善等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先贤们对于生活在古老神州大地上最廣大人民群众高尚品德的精炼凝聚而成的,其中既有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有对当代青年一代的期望与寄托。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及文化的传承。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过过去几十年时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
作用。
首先,过去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定位明晰化。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做好这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没有目标或者目标定位不明晰势必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了一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困境,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不利于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形成。面对不同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征集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党和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意见和措施来对当时当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逐渐摒弃了过去专重于社会价值的教育目标,转而实现了人性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重的思政教育工作局面。
其次,经过发展与实践壮大了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并完善了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国家与地方政府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工作的各项经费补贴也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师资力量壮大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有一大批具有知识储备与教学实践的优秀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思政教研工作中不断提升着自身的综合实力并且不断创新和促进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会是十全十美的,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过去的方式方法都会慢慢地显现出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僵化。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定的制度存在对于部分领域过细而又对另外的领域缺乏一般性规定的问题,只是为了规定而规定,不能全面考虑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力不足。当前我国高校的王牌专业建设各有不同,在考研对于思政要求相对较高的学校和专业会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其他院系或专业对于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学生到课率和缺勤等情况往往视而不见,在结业考试中多以开卷考试来保证学生能够及格。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在大学生中引起共鸣。无论是由于历史遗留还是当下教育环境或是教学技巧和手段的缺失所导致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往往是教师独角戏的舞台,台下的学生则是众生百态,对课程内容毫不关心,师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也就难以达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必要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精细化的工作,是应该在高校大学生教育中常抓不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就成了应然之题。没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制度化教育体系就难以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形成合力,杂乱而无序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反而会在群体中造成负面的影响,如厌学、逃课、逆反等。因此,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必要性就显现了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endprint
第一,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措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有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配以鲜明的思政教育内容与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而形成一整套思政教育制度来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完善。此外,构建思政教育制度不仅应该注重于教育制度的构建,而且应该在教师、学生等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上形成制度。
第二,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促进当代大学制度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制度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尤其是在当前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的前提下,通过构建思政教育灰度化可以将校内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可行性措施探析
为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必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规则、组织与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着手做好相关建设工作。
(一)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目标体系
明确的目标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基本指引,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而言,其目标存在的价值意义在于引导、激励当代大学生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思政教育制度目标对于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一种指导,可以有效地激励高校师生共同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对促进该项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简单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目标体系构成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根本目标,即良好的政治素养教育学习与高尚品质的养成;二是具体目标,即具体的政治、思想、心理、道德等教育目标;三是教学目标,即直观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与目的的达成等。
(二)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规则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所要求的规则体系是为了规范教育活动,给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不仅约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同时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督促,其目的在于促使二者共同参与并实现教育目标。就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实际来看,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规则体系包括国家层面规则和学校层面的规则。其中国家层面的规则现有的是《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而学校层面的则是各高校根据本地区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规则,这类规则往往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对教师及学生的约束效果明显。
(三)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组织体系
就我国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现状来看,其主要组织机构包括了校级的党团组织、校(院)级学生社团组织和班级组织。党团组织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一种宏观的指导和规划,校(院)级学生社团组织和班级组织往往是具有一定基层属性的学生自发组织的机构,在其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是最直接也最具成效的。因此,当前高校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组织体系必须要做好这三类组织机构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工作。
(四)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保障体系
任何一项制度的构建与发展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保障体系的存在对于构建和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工作有著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该在政策保障、思想保障两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首先,无论是国家教育大政方针还是地区、学校的教育计划都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有所倾斜和体现。其次,要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其核心内容要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化,保障一种正确价值导向的传承和延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余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10月.
[2]石岩.《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09月.
[3]要亚玲.《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分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年第2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