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
本文以小学语文中年级段古诗教学《大林寺桃花》为范例,呈现学校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现代化研究》省級课题下的《小学古诗文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子课题研究中,探索现代课堂的古诗文教学,初步形成语文中年级段“自学、自悟、互学、拓学”的古诗文“自主合作四步法”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的背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领域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力度之大、措施之实、成效之显,前所未有,开创了新的局面。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进一步深刻阐明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适时启动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的研究论证、试点探索和推广评估工作。”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者理应扛起中国文化的传承旗帜,坚定文化自信,立足当下,立足课堂,实实在在为中国文脉赓续出份力。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我们发现,已有研究大多是站在理论上的思辩研究,基本没有看到来自实证的个案,这不利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理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面临四个问题:一是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现在并不普及,唯不普及,才导致实证个案稀少;二是研究者少有实际从事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理论转化为实践,路还很远;三是关于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于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序列;四是对于学校教育中创新性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空间很大。
课题研究的目标
针对以上调查研究,光谷教育发展研究院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现代化研究》课题,该课题由院长沈爱贞主持,副院长夏循藻负责,小学语文教研员刘萍具体组织全区子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工作。
课题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依靠学校教师与学生,融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课程开发于一体,通过调研具体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根源,研究现代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对经典文化的需求,在问题分析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中华优秀文化课程资源。
通过课程实验,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实验和探讨,找出有效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通过整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把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更系统地体验到传统文化魅力,养成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陶冶情操,从而内化为自身行为,为中小学深入开展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养成教育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校园传统文化,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国学特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发挥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陶冶性情,启发灵性,活跃思维,使学生从小建立道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塑造文化素养和民族气概,成为具有人格国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题的实践研究
为了更新教师对中国传统古诗文教学的观念,整合学科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具有特色的古诗文高效课堂。光谷九小依托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现代化研究》课题平台,以小学古诗文“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研究为基点,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以点带面,层层推进,旨在让古诗文带着鲜活的时代感走进学生的课堂和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传统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教学方法单一,致使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热情日趋淡漠,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我校课题组发现,我们还没有看到关于在古诗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而自主合作式教学法是现代课堂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此法对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核心素养,对极大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有帮助。
学校明确了子课题研究的目的,即通过进行自主、合作的古诗文教学模式的实践,用创新为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综合素养,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
基于以上思考,学校自2016年9月起,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方案,并组织一线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组以小学语文中年级学段为实验点,通过同课异构,在课后研讨、追踪、访谈、问卷、对比,摒弃掉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只讲诗意、背诗句的教学模式,初步探索出了符合小学中段特点,具有现代学习特征的中年级学段的古诗文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四步法,即“自学、自悟、互学、拓学”的古诗文自主合作四步教学法。下面以三年级古诗课《大林寺桃花》为例,进行“自主合作四步教学法”的具体阐述。
自学:激诗趣。新课标提出:“中年级要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于是,很多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制定了细致的预习清单,要求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写作背景和内容,提出疑问,寻找答案。它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但由于内容比较枯燥,操作起来比较耗时,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学校课题组对任务式学习单进行了重组和创新,制定了以“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和“找一找”为主的选做自主学习研究清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endprint
自悟:明诗意。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在教学中,老师先出示多媒体课件范读,再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小组合作读,展示读,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就会在有节奏、有韵律的诵读中对诗文有初步整体的感知,这种自悟是学习古诗文的起始。在此环节中,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分小组按照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结合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等方法进行合作学习。在《大林寺桃花》一课的教学中,针对“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学生分小组讨论重点字“恨”的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一致认为“恨”不是仇恨,而是对春天一去不返无处寻找的惋惜。从重点字词到整句诗的理解,都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完成的,充分发挥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互学:入诗境。古诗篇幅短、蕴含丰富,学校课题组提倡在课中运用“想象扩补法”入诗境交流。在《大林寺桃花》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再借助画面和音乐,充分展开想象扩补古诗背景、情景、人物言行和感受等。如:让学生想象花朵凋谢和桃花盛开的样子时,有的小组联想到花朵刚刚凋谢的样子,有的小组联想到花朵完全枯萎的样子,还有的小组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盛开的桃花有粉红的、白里透红的和红艳艳的姿态。
通过反复品读、想象和交流,孩子们能更深入地感受诗的节奏美、音律美、语言美和画面美。
拓学:蕴诗味。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学生参与活动应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积累古诗的能力和课外阅读能力。
为培养学生积累古诗的能力,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演一演、唱一唱、编故事、诵儿歌等方式来积累古诗。
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学习古诗的四个方法,即:说一说,说意思;品一品,品情感;读一读,读感受;写一写,写体会。再以桃花入情,小组按照学习单继续小组内自主学习周朴的《桃花》和袁枚的《题桃树》两首古诗。通过不同诗人笔下的 “桃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文化的“满园春色”,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课题组将传统课堂和采用“自主合作式四步教学法”的课堂进行对比观察,结合《古诗词学习课堂观察量表》对进行课堂观察,观察结果显示:99.5%的学生能做到课前按照“选做自主学习单”进行预习,课中注意力和参与交流的学生人数高达93%,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率为100%,学生参与面明显扩大,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懈怠和畏难情绪明显降低,研究初见成效。可见,“自主合作式四步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能力,真正使古诗文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詩情、满口诗香。
中国传统文化“百花齐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众说纷纭”,古今教法学法“各有千秋”,研究无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现代化研究”(课题编号2016JB35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九小学)
(责任编辑 鄢志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