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道:别拿画符不当书法

2017-11-29 06:51文雨
旅游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贺知章道士道教

文雨

道教和书法,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正宗的“国货”。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中国书法与道家哲学相得益彰,不谋而合。

道符是对书法的大胆突破

“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

相传道教符最早来自黄帝“云书”。黄帝善作云书,故以云为纪。“云书”是以流云为主要模拟对象的一种书法。云书在秦汉之际演变为“神符”,古人相信天神是以云彩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图纹或篆文,于是方士、道士将它记录下来,便是神符。

道家认为,道士画神符,具有召神劾鬼,镇邪扶正,消灾去病,保佑平安的神奇作用。神符的内容,一般为神仙的名讳、形貌、符咒等。神符是以意念为载体,沟通人与神关系的信息通道。

道教符箓虽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从形式上看,符箓又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形式。早期道教符箓,基本上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汉代隶书若干字的结合。因此,画符就成了具有独特意味的道教书法。

后来,道教为了加强神秘感,对汉字作了大胆的变形,突破了字体笔画的束缚,并吸收了古代各种字体的写法,特别是吸收了草书的写法,创造出人们难以辨认的一种文字。

但符箓也不是道士随意所为的产物,而是有着一定规律的独特文字。唐代书论家张怀瑾曾说:“案道家相传,则有天皇、地皇、人皇之书各数百言,其文犹在,象如符印,而不传其音指。”道教的这些书体,对于一般人来说犹如天书,无法辨认,就连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也望字兴叹。他在《天箓记》中说:“(道教方士之书)笔势奇妙,而字不可识。”不过,也恰恰是对文字的大胆突破,使得画符具有不可否认的媲美书法的审美价值。

道家有阴阳,书法有刚柔

背日为阴,向日为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书法中刚柔动静变化,正是自然中生命运动的体现。

书法艺术在简单的黑白线条中,包含了太多的阴阳对立统一,书法之美,讲究内揠与外拓,重笔与轻笔,藏峰与露峰,中峰与侧峰,流畅与晦涩,浓墨与枯笔,柔媚与苍劲……这些都充分体现和验证了阴阳平衡的关系,阴阳相生相克,以达到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思想在老子看来表现为与“道”为一,与“自然”为一,听任万物之自然,人要顺应自然之道。庄子在老子道德论基础上,更注重的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就是他所感悟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标准,开创了书法审美的新境界。

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最大的魏晋书法,追求笔墨生情,崇尚自然妙趣,秀丽不失端庄,飘逸俊雅,开创了书法的新时代,被后人尊称为“魏晋风流”。

明道·修身·治人,书法直接受益于道教

道教的画符、书法,以及道教的宇宙论,对文人士大夫们的书法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是道教信仰者。他的书法艺术,就受到了道教书法的浸染。到了唐代,由于上层社会崇尚道教,使道教得以迅速发展。社会上道教的流行,必然给书法带来重要的影响。虞世南、李邕都崇尚道教,他们的书法,带有明显的道教书法特征。

道教书法,对唐代草书的影响更为直接。信仰道教的大书法家张旭,他的狂草艺术,直接受益于道教宇宙论和狂奔宣泄的道教符箓。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书法艺术,也都从道教书法中得到了启迪。

道教书法艺术在当今的道教界得以继承和发扬,很多道士在修道的同时,把书法作为宁神静气的一种方式,勤于书画,书法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很多高道,在书法界也有一定的地位。

这些知名书法家,居然都是道士

也许你听说过不少书僧画僧的故事,但你可知,许多书画名家是道士?道士比佛教僧侣更多了一份潇洒之气,看似清苦寂寞,实则高标清逸,与书画家的气质有颇多吻合之处。

道教世家,书道合一的王羲之,晚年隐居修性于浙江嵊州金庭道教胜地“第二十七洞天”,与道士共修服食,不远千里采药石。王羲之慨叹“我卒当乐死”。

山中宰相,茅山宗祖师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他在归隐茅山后,整理弘扬上清经法,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但在当时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后被迫受戒,佛道兼修。

一代名相,開贞观之治的魏徵,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魏徵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青年逢隋末乱世,被迫入道,当过道士。

大唐画圣吴道子,能书善画,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相传吴道子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道教中人称他为“吴道真君”、“吴真人”。据传他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诗仙太白李真人,诸子百家无所不窥,于各学派中对道家思想情有独钟。他性格豪放不羁,自幼便喜好剑术侠客、神仙之事。20岁时,李白便开始隐居岷山习道。蜀后,他更是常常醉心于求仙访道、采药炼丹,后来他索性认真地传受了道箓。他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就是他去阳台宫寻访道士司马承祯,却得知其已仙逝后,睹画思人而作。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天宝三年,贺知章见李林甫把持朝政,不愿与其为伍,遂辞官做了道士。并奏请唐玄宗为他的村宅赐名为“道士庄”,他的家为“千秋观”。贺知章入道后,对李白的影响很大,他也在齐州受道箓,正式成为道士。

元四家之一黄公望,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成了著名的全真派道士,曾住持万寿宫,提点开元宫。后往来松江、杭州等地,卖卜为生。

endprint

猜你喜欢
贺知章道士道教
咏柳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三不先生”贺知章
A New Way of Dao
《道士下山》
西夏道教补议
一顶神奇的道士帽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道士下山》:红尘乱世走一遭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