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林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远程学习设计探索与实践*——以《家庭管理》课程为例
梅 林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
当前,越来越多的社会化媒体走进教育领域,在远程教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适应这一变化,远程教育的学习设计也必然发生改变。针对当前远程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对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远程学习设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自主探究,多元互动”为学习设计理念,在比较选择社会化媒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达到建立学生远程学习临场感并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社会化媒体;远程教育;学习设计;自主学习
随着“互联网+教育”实践的发展,在线教育和面授教育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远程学习作为学习形式。越来越多的网络学习平台和社交软件走进教育领域,特别是对远程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的教学设计已不能满足当前混合式学习需求,因此探索新形势下远程学习设计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当前,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我们交流的主要方式,它所倡导的“个性化、去中心化、碎片化”理念促使远程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工具,追求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建立社交网络帮助支持学习,真正实现“为我”的个性化学习。作为远程教育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习者通过社会化媒体更好的管理他们的学习,包括什么时候用它们学习,如何用它们学习[1]。基于此,笔者选取《家庭管理》课程中模块二的内容——家长教育方式及其对儿童的影响,对基于社会化媒体“自主探究,多元互动”的远程学习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当前远程教育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少、平台资源利用率低、面授教学课时少、专业技能培养欠缺等问题,笔者进行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远程学习设计,以期解决这些问题。
本设计理念是“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其内涵是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秉持“创新性、社会性、实践性”的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理论基础,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组织、实施和开展课程的学习、实践及考核等活动,构建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多元互动网络课程。
远程学习设计的核心是围绕解决学生“学什么、如何去学、学得怎么样”这三方面问题而开展,笔者依据ADDIE(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课程学习设计模型(Robert M.Gagne,2005 ),结合《家庭管理》课程特点进行远程学习设计,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远程学习设计思路图
“社会化媒体”的概念最早是在2006年由Antony Mayfield提出,他在《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一书中定义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Antony Mayfield,2006)[2]。本学习设计中定义“社会化媒体是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基于 Web2.0理念的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在线媒体,它给予用户极大的参与空间,以用户参与创造内容和传播内容为主要特征,允许用户实现在线的内容撰写、分享、讨论、评价和交流[3]。”
社会化媒体根据其基本形态分为及时通讯、微博、社交网络、论坛、在线教育平台、视频分享、书签、问答、百科等类型,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连通、社区化”六大特征[4]。社会化媒体的开放性和连通性使远程教育师生突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交流;社会化媒体的包容性,便于师生进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共享;社会化媒体的交互性、及时性有利于师生进行远程互动和信息反馈;社会化媒体的社区化等特点让学生能够平等参与学习过程,共同研究探讨感兴趣的问题,由此可见,社会化媒体与远程学习的融合势在必行。
在上述的社会化媒体类型中,及时通讯和在线教育平台这两类社会化媒体已悄然走进教育领域,其中及时通讯类以QQ、微信、MSN等为代表,在线教育平台以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为代表。
在《家庭管理》课程中,笔者依据使用频率、时间和经验,选取师生生活中常用的社会化媒体:QQ、微信、云课堂、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以下简称学习网)开展学习活动。考虑到媒体种类过多会引发学习场所混乱,笔者在课程学习实践中着重选择了微信、云课堂、学习网这三种社会化媒体进行。
社会化媒体所倡导的“个性化、去中心化、碎片化”理念在远程学习中需要对学习者予以引导,否则难以完成学习任务。鉴于此,笔者在进行《家庭管理》学习设计时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与方法:
3.1.1 抛锚式学习策略
抛锚式学习策略(John Bransford,1990)也称“实例式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有关学习资料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搜集和分析材料、数据,对学习的问题提出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和同学的讨论中得到正确的结论[5]。
当前远程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且成人自主学习往往存在一定惰性,所以运用“抛锚式”学习策略将引导学生有目标的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家庭管理》课程的模块二中,笔者开展了基于学习网平台的微视频分享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长教育方式类型、特征”这一核心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查询资料,对核心概念进行假设由此推荐或录制对应微视频加以验证,从而辨别每种类型特征。教师通过云课堂分享优秀视频,带领学生进行编辑加工,实现内容再造,完成家长教育方式不同类型及特征这一知识点的学习。由此可见抛锚式教学策略在远程教育中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分析信息与资料、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3.1.2 协作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以小组形式参与,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黄怀荣,2001)。协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个自主合作的机会。协作学习策略注重向同伴学习,通过不断反思内化,完成知识建构。
在《家庭管理》课程中,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学习活动大多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讨论。例如进行的案例讨论学习活动,在学习网平台划分小组讨论区,用于聆听小组内部的成员的观点;进行资源分享时,在微信群中,师生可以开展正式与非正式学习。
3.1.3 激励、聆听、提问、反馈组合策略
在《家庭管理》远程学习中常常组合使用激励、聆听、提问、反馈四种策略,用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进行持续性学习,以达成学习目标。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发挥社会化媒体作用实施激励策略,例如根据学生表现(发帖量、互动频次、任务完成等情况)评选互动之星、优秀学员、发送表扬信等;与学习者建立平等互助的朋友关系,像朋友式的学会聆听;做学习活动观察者、引导者,注意提问策略,不仅要问积极参与的学生也要询问“潜水”学生;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还应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
3.2.1 团体讨论法
团体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紧紧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开展讨论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课程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一般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学习活动。为了强化在线学习效果,提升远程学习临场感,由学生通过微信对生活中的热点、云课堂中的案例和视频资料进行讨论、分享,从而培养协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3.2.2 契约学习法
契约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激励学生凭借自身努力完成,是一种定制个性化学习的方法,可以促进师生建立和谐、平等的朋友关系。
在本课程开启学习任务前,由学生自己撰写学习契约,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完成时限等,上传至学习网课程,与教师达成契约。学生成为契约的执行者,教师和同学则是监督者,目的仍是实现教学目标。
3.2.3 任务驱动学习法
任务驱动学习法是指教师将学习内容隐藏在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
基于“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展任务导向型的读书学习活动为例,笔者通过学习网课程平台发布读书学习任务,组建微信阅读群实施,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撰写学习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观摩,通过微信、学习网讨论区等社会化媒体进行精华推送。
在传统学习方式中,媒体仅是辅助作用,而在师生时空分离的远程学习过程中则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它是一切学习活动的载体。这种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社会化学习将使我们的学生在远程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多的互动机会、更丰富的互动形式、更广阔的互动空间,更优质的互动效果。因此,《家庭管理》这门课程在远程学习设计上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的作用,以模块二为例,具体设计如下:
4.1.1 学习者基本情况分析
《家庭管理》的学习对象为湖北电大社会工作专科、学前教育专科学生,选课学生人数共计102名。选修此门课程的学生大多是在职的教育工作者,75%具有幼儿园等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家长沟通的技能并有指导家长开展儿童家庭教育的愿望,但学历起点水平高低不一,并且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同时存在成人教育普遍的问题:工学矛盾突出,缺少好的学习氛围。
4.1.2 学习者需求分析
在2011年进行的电大在线课程评价调查中笔者发现该课程远程学习存在以下问题:网上互动参与度低,只有8%的学生参与了学习互动;网上自主学习也不乐观,只有5%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完全可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同时资源及电大在线平台使用率也很低。
而在2015年笔者进行的一项关于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调查中出乎意料的发现,学习者社会化媒体使用经验丰富:出于个人原因,大约84%的人使用微信;出于学术原因,33%的人使用了微信。
由此可以推论,学生不是不愿意参加在线学习,而是学习的场所和方式有待于改变,那么使用社会化媒体在这一方面将大大改善。
4.2.1 内容及重难点
本课程以模块化方式重建课程内容,每个模块设定具体的任务目标及学习内容。本文所选取的章节为《家庭管理》中的模块二的内容:家长教育方式及其对儿童的影响。学习重点是五种不同类型家长教育方式及其特征、科学的教育方式。学习的难点在于不同类型的家长教育方式易混淆,辩证看民主型教育方式。
4.2.2 课程特点
《家庭管理》课程与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紧密联系,学习起来需要一定的教育基础知识;知识概念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需要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自主探究;同时实践性内容也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应自主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4.3.1 学习过程流程图
考虑到本课程是省开选修课,学生来源于湖北电大13个地市州教学点,生源地分散,同时分属15秋、16春、16秋三个年级,笔者采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开放、分组、个别三种学习形式,如图2所示。
4.3.2 学习过程
1)依托社会化媒体,搭建虚拟学习社区。在课程班级开班前,笔者通过多种常用的社会化媒体为学生搭建《家庭管理》课程虚拟学习社区、班级,例如我们建立了课程学习QQ群、微信群、云课堂班级还有基于学习网班级。在这种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学习形式下,学习者将获得更为开放的互动方式,互动主题也更加多样化:通过学习网课程主页、邮箱向学员发送一对一发送欢迎信,通过虚拟班级的“破冰行动”使学员与社区内任何成员、资源发生互动。
2)开展契约学习,定制个性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激励学生开展持续性有效学习,笔者在学习网课程主页发布课程评价标准及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同时开展契约学习即由学生自主制定学习契约进行自我学习管理与监督。通过定期组织QQ、微信视频会议,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分享优秀资源,例如在《家庭管理》模块二学习中,我们通过微信群开展读书活动即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三、五、七章,在讨论区探讨家庭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因素。
3)走进云课堂,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为了使学员更好地理解掌握家长教育方式及其影响,我们开展了两次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加深知识的学习,更培养了学员的辩证思维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活动一是在学习网讨论区由学生推荐或录制典型的家长教育方式微视频并写出推荐理由,在讨论区里进行组内观摩、讨论,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进行精华帖推荐,大家围观学习。并在云课堂测试区对五种家长教育方式类型掌握情况进行了检测评价。
学习活动二是基于学习网讨论区的案例分析《坑爹还是被爹坑?》开展微信投票:你认为哪种教育方式最正确最科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家长教育方式。
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远程教学临场感,同时成人教学法贯穿全过程,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图2 学习过程流程图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评价方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知识建构水平为核心开展综合性的过程性评价。本课程采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同学互评的评价方式。
通过云课堂观看视频《我女儿和菠萝的故事》,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反思,在小组讨论区分享《如何改善家长教育方式》心得,并要选择三位同学心得进行评价,小组内部推选优秀心得。这种评价方式的特点在于:
1)打破“个人或小组任务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实施旨在鼓励协作交流的评价策略,小组提交成果时应附上小组成员分工及贡献、组内交流情况等。
2)通过学生互评,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兴趣,通过评价他人的观点进行知识的重构,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同时用发散性思维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将“学、做、考”以轻松的方式融为一体,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并利于学习的持续性。
本课程强调通过社会化媒体将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认知临场感、情感临场感这四种临场感的建立贯穿整个远程教育学习活动的始终。
多年来,远程教学由于师生时空分离,存在沟通不畅、学生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因此本课程强调通过微信群、QQ群、云课堂等多种社会化媒体营造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氛围,建立社会临场感来提升学生归属感;在“活动观”指导下,科学进行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学习活动环节的设计,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建立教学临场感;通过社会化媒体开展全方位多元互动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增进认知临场感;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交流特别是语言等情感表达,建立情感临场感帮助学生进行调节,适应学习环境。
为使学生能按时保质完成学习任务,本课程依托社会化媒体开展具体的、有主题的、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即学习活动主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互动协作学习,通常在完成知识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
充分认识到线上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应与线下面授课堂相结合,互为补充,笔者利用社会化媒体辅助翻转课堂,开展混合学习,科学分配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时间,以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本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点讲解录制微视频,进行加工剪辑发布,供学生学习、小组互评,在面授过程中充分发挥云课堂的作用互动交流,实现课堂翻转。例如面授课堂中,将云课堂讨论区学生精华观点引入班级讨论,引起学生反思、讨论,既对学生观点、作业进行回馈,也注重学生辩证、发散型思维的培养。这样的远程学习形式,既保证“导、促、评”教学过程落实,又节约了宝贵的面授时间,还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1] 王琦,席丹,高茹月.社会化媒体情境下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99-107.
[2] 卢锋,唐湘宁,韩璐.社交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影响[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5):49-53.
[3] 王佑镁.社会化媒体:Web2.0时代的教学新技术——访荷兰教育技术学知名学者伊塔诺·德迪安纳博士[J].现代教育技术,2010(07):5-7.
[4] 齐炳金,武忠.移动社会化媒体用户体验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03):35-39.
[5] 王朋娇,段婷婷,蔡宇南,等.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79-86.
Distance Learning Design Based on Social Media —A Case Study of Home Management
MEI Lin
()
Currently, more and more social media have entered the domain of education and are playing an essential role in distance education. The study mode of distance learning needs to adapt to this change. This paper made a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distance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elf-learning, Multiple-interaction”. While choosing the right socialized media, learning methods are suggested to create a sense of presence for students in distance learning and guide them to do self-directed learning.
social media,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ing design, self-directed learning
10.13899/j.cnki.szptxb.2017.06.012
G442
B
1672-0318(2017)06-0065-06
2017-10-14
*项目来源: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社会化媒体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课题编号2014B204)及“基于混合学习的开放大学课程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B169)的阶段性成果
梅林(1983-),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社会工作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化媒体及远程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