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考功受赇”案真相探源

2017-11-29 06:28:50张效民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徐浩张九龄旧唐书

张效民



沈佺期“考功受赇”案真相探源

张效民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

本文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关于沈佺期“考功受赇”说的来龙去脉,并根据新旧唐书所载多人传记资料涉及此事的材料,勾画出当时的天官侍郎许子儒主持的这次考核中“考功受赇”案的原委,是由于许子儒侍郎在主持此次“冬集”考核中的严重失职而导致“补授失序,无复纲纪,道路以为口实”的严重事件。确证所谓“浮议上闻”即指许子儒侍郎主持的考核存在不公问题导致“道路以为口实”。指出所谓“考功受赇”非指沈佺期“受赇”而是指此次事件,但是作为考功员外郎、考功郎中,沈佺期亦有失职之过,这个责任无可推脱。但说沈佺期本人“受赇”并无扎实证据。沈佺期的被弹入狱较长时期未加判决,既因为未有确实证据,也是因为二张势力暗中救护,武则天也无意严加惩处。总之,沈佺期被弹入狱其实是武则天暮年时期朝廷中二张势力与崔玄暐等为代表的反张政治势力矛盾尖锐化时的政治牺牲品。从而推翻了流传千余年的沈佺期“考功受赇”说。

考功受赇;许子儒;天官侍郎;失职;牺牲品

1 关于沈佺期“考功受赇”传闻的来龙去脉

徐浩《张九龄神道碑》说张九龄“弱冠乡试,进士考功郎沈佺期尤所激扬,一举高第。时有下等,谤议上闻”①,这本是一个较为含糊的表述,并未明言沈佺期在张九龄参加的那场科举考试中收受贿赂,只是说“谤议上闻”,也就是说当时确有关于此次科举考试的“谤议”,而且“上闻”了,也就是上报武则天知道此事了。但到了五代编撰《旧唐书》之时,就明确说沈佺期“坐赃”了。《旧唐书.沈佺期传》云:“沈佺期……进士举。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佺期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与宋之问齐名,时人称为沈宋。再转考功员外郎,坐赃配流岭表。神龙中,授起居郎,加修文馆直学士。后历中书舍人、太子詹事。开元初卒。”②这里说沈佺期“坐赃”亦即“受赇”之意。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编的《新唐书.沈佺期传》云:“沈佺期……考功受赇,劾未究,会张易之败,遂长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事。”③

这就明确了沈佺期流放驩州是因为“考功受赇”了。然而,既然徐浩《张九龄神道碑》作为唐代关于沈佺期主考的那届科举考试未有他“受赇”的明确记录,只说是“谤议上闻”,定性为“谤议”,可见是对于当时沈佺期是否“受赇”还是持怀疑态度的。那么新旧唐书又是根据什么材料断言沈佺期是“坐赃”、“受赇”了呢?目前人们所能见到的材料,只有沈佺期自作的为自己辩诬的一批诗文可以视为反证,从一个侧面直接证实因“坐赃”、“受赇”的指控和罪名流放岭表之外,关于沈佺期“受赇”最早的说法来源于徐浩《张九龄神道碑》中的“谤议上闻”一语,而沈佺期自己的数首自辨诗恰好从反面证实了曾经因“受赇”的指控入狱,新旧唐书又张而大之,遂使沈佺期“考功受赇”一事流布天下,影响后世,直至今日。

2 对于沈佺期是否“受赇”的疑问以及为其辩诬的尝试

但是,既然最早关于沈佺期长安二年主持科举时是否“受赇”、“坐赃”的记载是含混的不明确的,沈佺期的那些诗文又属于自辩性质,确实不能够确证他在长安二年(702)真正受贿的事实。

3 关于沈佺期“考功受赇”案探源

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对沈佺期任考功员外郎、考功郎中时发生的所谓“浮议上闻”事件,划出一条较为明显的线索。

由此可见,徐浩《张九龄神道碑》说“浮议上闻”的“浮议”当指当时发生的考核不公的事实以及强大的舆论压力;《旧唐书》说他“坐赃配流岭表”;《新唐书》说他“考功受赇,劾未究,会张易之败遂长流驩州”,均无可靠依据。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说已经弄清了沈佺期“考功受赇”案的来龙去脉了。也就证实了沈佺期在长安二年科举考试中并未“受赇”,也并非官员“冬集”考核“受赇”的直接责任人。但是作为天官部亦即吏部考功司的员外郎、郎中,在如此大规模的“受赇”事件中,作为主管者,其失职、失察的责任不容推卸。

当然这也可能和武则天的“务收人心”政策导致“士无贤不肖,多所进奖”的选官政策紧密相关。因为长安二年、三年选司收官出现的“赃滥”问题是由武则天的过宽的选官政策所导致,也是武则天纵容二张产生的后果。崔玄暐复任时武则天明确说是“选司大有罪过,”更明确说“乃闻令史设斋相庆”,武则天实际上也是把此次事件的责任限定在选司、限定在“书令史”们了,因此崔玄暐在查处时也不得不顾及武则天的态度。他所代表的政治势力欲借此打到二张和李迥秀的愿望因投鼠忌器而未能达到目的。

也许有人还有疑问,既然二张势力甚至武则天都可能在暗中保护沈佺期,那他为何还要入狱呢?这主要是因为既然崔玄暐于长安二年复任是由于武则天认为“选司大有罪过”,并将事件定性为“选司大有罪过”,说明“受赇”枉法事件已经发生,要求崔玄暐予以查处,那么作为选司的主要负责官员是不可能全身而退的,何况崔玄暐与沈佺期本来就属于相互对立的政治阵营,对于查处结果武则天也不能一口否定。何况长安二年许子儒任天官侍郎时因“补授失序,无复纲纪”,导致“道路以为口实”“浮议上闻”也是作为最高统治者所不乐见的事情!因此对于沈佺期案,就采取了拖的策略,试图等有机会在免去其责任。由此可见,沈佺期的被弹入狱,其实可能就是二张势力丢卒保车的一种策略,沈佺期无疑是武则天晚年朝廷内各派政治势力斗争角力的牺牲品而已。

注释:

① 徐浩.《张九龄神道碑》,见翁方纲著,欧广勇,伍庆禄补注《粤东金石略补注》,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166-167.

② 《旧唐书.沈佺期传》,卷一百九十中(第1版),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影印本第五册,1986:4079.

③ 《新唐书.沈佺期传》,卷二百二《文艺中》(第1版),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影印本第六册,1986.

④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一(第2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62.

⑤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第1版),中华书局,1987:76.

⑥ 陆侃如.《中国诗史》(第1版),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238.

⑦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隋唐五代卷(第2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7.

⑧ 《中国大文学史》上册(第1版),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222.

⑨ 《唐诗鉴赏辞典》(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0.

⑩ 谭优学.《唐代诗人行年考》(第1版),巴蜀书社,1987:47.

⑪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册(第1版),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3163.

⑫《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2册(第1版)页,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2:719.

⑬《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二(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295.1979年6月北京第6次印刷本.

⑭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第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北京第1版,1979年6月北京第6次印刷本.

⑮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下册(第1版),中华书局,2007:1109-1110.

⑯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第1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⑰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第1版),2009.

⑱熊礼汇.《隋唐五代文学史》(第1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43.

⑲《辞海》1999年版,107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⑳《词源》第三版(上册),商务印书馆,2015:2297.

Investigation Into The Bribery Charges Against Sheng Quanqi

ZHANG Xiaoming

()

Based on several biographies and relevant materials recorded in Old Book of Tang and New Book of Tang, this paper made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into the bribery charges against Sheng Quanqi. It retraced this bribery case presided by Xu Ziru, Vice Minister of Official Personnel Affairs Ministry. During the imperial Winter Evaluation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performance, Xu made rash judgement from mere hearsay and his negligence resulted in serious consequence of disrespect to the law and regulations. It was Xu’s fault that caused this unfair evaluation. But as a high ranking official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Sheng Quanqi should also be held responsible. There was no solid evidence to prove that Sheng had accepted bribes. His charges were not convicted and Empress Wu Zetian had no intention to punish him because there was no sufficient evidence. Besides, some powerful hands were trying to rescue him. Sheng’s impeachment was simply a sacrifice of two conflicting political forces. Therefore, the bribery charges against Sheng were groundless.

Bribery Charges in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evaluation; Xu Ziru; Vice Minister of Official Personnel Affairs Ministry; negligence; sacrifice

10.13899/j.cnki.szptxb.2017.06.007

I206.2

A

1672-0318(2017)06-0040-06

2017-09-30

张效民(1954-),男,河南人,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文史研究.

猜你喜欢
徐浩张九龄旧唐书
神通广大的秋司令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汉语世界(2021年3期)2021-06-18 07:03:48
张九龄借棋劝谏
快乐语文(2020年13期)2020-07-03 07:46:48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老友(2018年11期)2018-11-22 11:22:22
徐浩论书语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求是学刊(2017年2期)2017-04-07 10:14:54
徐浩第二张专辑首支歌曲《后来呢》MV正式发布
青年歌声(2017年6期)2017-03-13 00:58:48
张九龄与禅宗
读旧唐书柳公权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