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光
(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106)
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肛周脓肿、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李曙光
(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106)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肛周脓肿、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与实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生肌玉红膏,实验组应用中医祛腐生肌法,初期应用生肌红粉膏,患者创面腐肉脱落或者红活时应用生肌玉红膏换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48例痊愈,2例显效;对照组42例痊愈,8例显效。实验组创面减少及创面愈合天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祛腐生肌法可促进肛周脓肿、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感染性创面愈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中医祛腐生肌法;肛周脓肿;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实验研究
肛周脓肿即化脓蔓延至患者肛管直肠周围的脓肿和肛门腺的感染[1],肛瘘即脓肿切开后的窦道,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恢复时间。为了研究分析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肛周脓肿、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与实验,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女27例,男2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3.90±3.67)岁,肛周脓肿20例,肛瘘30例,平均创面面积(9.89±3.21)cm2;实验组女28例,男22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3.92±3.60)岁,肛周脓肿18例,肛瘘32例,平均创面面积(9.81±3.28)c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应用生肌玉红膏,消毒后应用生肌玉红纱条;实验组应用中医祛腐生肌法,首先进行局部的消毒,初期应用生肌红粉膏,换药次数为1次/d,患者创面腐肉脱落或红活时应用生肌玉红膏换药,纱布固定,换药次数为1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8天[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实验组48例痊愈,2例显效;对照组40例痊愈,10例显效。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P>0.05)。
实验组创面面积减少率为(68.98±21.27)%,创面愈合时间为(20.78±4.67)天;对照组创面面积减少率为(50.29±20.01)%,创面愈合时间为(23.98±5.82)天。实验组创面减少及创面愈合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在中医中,生肌玉红膏为活血生肌的一种代表方药[3]。生肌红粉膏即在生肌玉红膏基础上加入15%的红粉,祛腐效果较好,能够起到一定抑菌作用,加速创面细胞凋亡的速度。
肛周脓肿即化脓蔓延至患者肛管直肠周围的脓肿和肛门腺的感染,肛瘘即脓肿切开后的窦道,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恢复时间。相关资料显示,祛腐生肌法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较好,由生肌和祛腐两部分组成,祛腐后应用生肌药,创面红活为度[4]。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应用生肌玉红膏,实验组应用中医祛腐生肌法,初期应用生肌红粉膏。经治疗后,实验组48例痊愈,2例显效;对照组42例痊愈,8例显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P>0.05)。实验组创面面积减少率为(68.98±21.27)%,对照组创面面积减少率为(50.29±20.01)%;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0.78±4.67)天,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98±5.82)天。实验组创面减少率及创面愈合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肛周脓肿、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感染性创面愈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1]洪子夫,袁 亮,李国栋,等.生肌红粉膏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15(10):784-785.
[2]赵永娇,何颖华,智建文,等.中医祛腐生肌法换药促进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5,30(3):203-204.
[3]付亚平.中医祛腐生肌法换药促进肛周脓肿与肛瘘术后病人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6,(20):27.
[4]钟 艳,李玉平.中医祛腐生肌法换药促进肛周脓肿患者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9.
R269
B
ISSN.2095-6681.2017.26.125.01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