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基层管理(士官)》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7-11-28 14:12庄亚德
卷宗 2017年32期
关键词:士官教员部队

庄亚德

《军队院校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士官学员《军队基层管理(士官)》(以下简称《管理》)课程为20学时,是士官学员必修的军事基础课程,主要培养管理带兵素养,掌握管理带兵方法,提高管理带兵能力,履行士官岗位职责。近年来院校围绕士官岗位任职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探索示范观摩、案例教学、见学调研、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着力士官管理课程效益,有助于提高士官的岗位管理素质和能力。但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不能很好地贴合现实要求,束缚了课程建设发展。

1 《管理》课程发展现状

(一)对课程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偏差

在开设大量工科课程的士官院校,管理课程容易被看做是“文科”“辅助课程”,是可以通过考前突击轻松达到及格水平的“简单课程”。究其原因,有官兵对课程内容了解不透彻造成的认识偏差,更主要的还是在于目前《管理》课程普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主要以课堂为主,偏重于理论讲授,案例和现场实践教学较少,课程教学延伸不够,与学员担任模拟连骨干及日常管理衔接不够紧,任课教员教学实践能力与士官任职岗位对管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还存在着差距。

(二)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存在冲突

《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力求与士官学员毕业后的任职岗位紧密贴合,要求学员储备足够的基层管理基础知识,涉及到掌握管理基本原理、常用法规,以及履行基本的日常管理、训练管理、安全管理、装备管理等职责的能力,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这与《基本要求》规定的仅20学时的教学安排形成突出矛盾。

(三)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管理》是一门内容不断更新的课程,体现在为适应不同时期部队任务特点和兵员层次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基层管理工作形势上。院校教员常年居于教学岗位,极易产生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于基层部队管理工作发展形势的情况。

2 关于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要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

人才是一门课程、一个学科、一个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何保留年龄较大教员、锻炼年轻教员、引进有发展潜力的新教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要进一步摆正管理课程地位

军事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在“能打仗、打胜仗”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上、特别是士官管理骨干领导能力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士官学员中开展军队基层管理教学,培养“管理能力”这个第一任职需要,就是培养带兵打仗、建设部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要避免“管理等同于行管”“管理是辅助课程”等认识偏差,牢固树立“管理为战斗力服务”的思想,充分认识到管理课程重要地位,将管理课程进一步融入作战、政工等领域,增强发展潜力。

(三)要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士官学员军队基层管理课程课时安排有限、教学内容多,这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时间使学员掌握更多更实用的管理知识和方法,可以從以下两个方面考虑:①将原有按章节划分的教学内容改为按专题划分,1个专题集中解决1个典型问题;②精简、深挖案例,精心挑选1至2个具备挖掘潜力的典型案例,对2个或多个专题进行串讲,案例研究和讨论环节由学员在课后进行,既能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又开发了课后时间。

(四)要加强交流,激发课程发展活力

军队基层管理课程作为一门来源于部队、服务于部队的课程,应当注重加强院校与部队、院校与院校的交流。

1、加强与连队交流,确保教学内容鲜活,接地气。军队基层管理(士官)课程应当坚持“从部队中来,到部队中去”,避免管理教学“空对空”现象。一是教员充分利用院校教学保障分队优势,采取参加班务会等形式,加强与保障分队干部、士官骨干的交流合作;二是可以适时安排教员到旅团营连短期代职、调研,了解基层部队管理工作动态、基层官兵思想动态,将了解到的信息引入教学。

2、加强单位间交流,促进课程发展与时俱进。目前各院校管理课程的发展可谓各有所长,课程发展与时俱进,就要继续加强交流,博取众家之长。一是积极选派教员参加其他院校举办的交流、培训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二是适时邀请管理课程专家、管理课程优秀教员、学员队主官、部队优秀士官进院校授课,传经送宝。endprint

猜你喜欢
士官教员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老部队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咱是士官
我院成立士官学院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