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高校的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提升其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信息化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灵活生动,将英语阅读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再通过内容丰富、模式不拘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也将对信息化的高效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英语阅读;高校教学
一、信息化的英语阅读教学优势分析
1.教学生动化
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内容不再是以往单纯的课本知识灌输,随着媒体网络融入课堂,现下的课堂教学内容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内容逐渐趋于生动化。以第四单元的The Statue of Liberty为例,文章介绍了自由女神像的背景由来,因此,在课程进行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整理相关的视频以及多媒体资料,课堂中,再结合资料讲述知识重点,并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高质量的阅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师讲解课程的同时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使学生不再以被动的姿态单纯接收知识灌输,进而放松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吸收。以第八单元的What are the other implications of cloning for society?为例,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克隆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进行资料搜索以及相互探讨的时间,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幻灯片的形式来讲解自己认识的克隆,引导学生自己一步一步的走进课堂内容之中。
3.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运用网络媒体,对阅读材料进行知识背景的拓展,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文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利于其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消化和记忆,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以第六单元的背诵文章为例,文章主要介绍了地震以及相关其预防的重要性。在进行本章内容的教导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英语电影、音频以及制作相关内容的幻灯片,再配合课堂讲述,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文章内容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能更好的融入文章背景中,进行高质量的理解以及阅读。
二、英语阅读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探析
1.协作法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于英语教材的设计,普遍是针对相应的阅读材料内容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但在信息化模式的教学中,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后都会添加包含相关主题的讨论,在教材内容中已经较为具体的突出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从真正意义上将以往的个人阅读的单一方式转变为了多人协作探讨,即:合作学习的协作方式。
2.竞赛法
通过协作法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选出组长,教师通过在课堂中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利用网络媒介的方式搜索相关的知识信息,并为每个小组规定相同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任务,最后再由组长作为代表,将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做一个整体的汇报,在此过程中,组与组之间呈竞争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们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的投入学习之中。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相关启示
1.創建趋于信息化的教师团队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优良的教师队伍可以更好完成高效的英语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中亦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的阅读教学与新型的网络技术相融合,从而使得学生能更有质量的进行英语阅读,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2.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多种角色作用
在教师充当网络管理者的过程当中,要求其可以从单纯的教育工作者变成多面的能手,除了在课前设计课堂中所需要得多媒体网络资料外,还应可以从情感角度出发,支持以及鼓励学生,在作为教师的基础上与学生成为朋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课前的阅读方案探讨、课堂互动以及课后的系统辅导等,以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总结相关经验,从而快速有效的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3.有选择性的利用信息资源
网络中存储的海量信息虽然使得人们可以更快速、直观的获取知识,也很大程度上的丰富英语阅读课堂的授课内容,让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过程变得简便而高效,但在运用网络多媒体的同时,也要有选择性的进行资源利用,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当下的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指的是在以往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采取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手段,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玉梅,许卫中.数字时代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出版策划的思考——以《医学英语阅读》教材策划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
[2]张国颖,王晓军.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06:34-37.
作者简介:
杜凌俊 (1988~ ),男,辽宁大连人,汉族,现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