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译
50岁的常先生突然头晕、眼前发黑,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竟是颈动脉狭窄,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左侧颈动脉起始部位几近闭塞。由于情况比较严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立即为其手术,由于救治及时,常先生转危为安,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颈动脉狭窄有时无症状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首席专家王兵教授说,动脉硬化、颈动脉夹层及与发育、炎症等自身免疫有关的血管疾病是造成颈动脉狭窄的重要原因。另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高龄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也可能诱发颈动脉狭窄。
临床上依据颈动脉狭窄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将其分为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出现头晕目眩、眼前发黑、胳膊和腿发麻无力、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等症状,或出现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脱落栓塞颅内小动脉造成的疾病,称为“小中风”,需及时就医。
此外,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有时仅在体检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听到血管杂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重度狭窄或斑块溃疡被公认为“高危病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临床上多通过CTA诊断
王副院长介绍,临床上可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核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其中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由于CTA简单、创伤小和独特的“血管内镜”效果,目前已成为术前检查的主要评估手段。
王副院长建议,人过中年,首先要对自身的血管尤其是颈动脉高度重视。对于颈动脉狭窄50%以上、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或狭窄大于70%、有高危因素或家族史的患者,均应外科干预治疗,这样可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概率。
治疗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
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根本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一般为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三种。
1.内科治疗较为保守,目的是减轻脑缺血的症状,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很好地控制患者现有的疾病,如三高疾病等。
2.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其次是预防和减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典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其并发症越来越少。
3.介入治疗主要包括颈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植入術(CAS)。PTA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的再狭窄,综合文献分析,再狭窄发生率为5%~16%,颈动脉支架成形植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
最后,王副院长建议,超过50岁应定期进行颈动脉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赢得更多生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