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秦记西南印刷厂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桂林开辟的一块重要文化宣传阵地,是文化界统一战线性质的印刷厂。其公司化的经营方式既培养了政治素质过硬的出版人才,又推动了抗日事业的发展,更给当代出版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要建立突显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探索创新性的盈利模式。
【关 键 词】抗战时期;秦记西南印刷厂;公司化经营
【作者单位】高华云,大连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4 【文献标识码】A
秦记西南印刷厂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桂林开辟的一块重要文化宣传阵地,是文化界统一战线性质的印刷厂。1939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主办的《观察日报》被重庆国民政府当局下令查封。该报设在邵阳的印刷厂面临随时可能被查封的危险。为了安顿印刷厂的员工,并保全相关印刷设备,中共党组织立即着手抢救。当时,西南地区的地方实力派——桂系,为了保全和发展自身力量,有意拉拢一些有进步倾向的文化界人士,使桂林集聚了不少进步的作家、出版社和书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决定把印刷厂从邵阳迁至桂林,公开合法地把它继续开办下去,以满足进步书报的出版需要。于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时任新知书店总店(设在桂林)经理的中共党员徐雪寒牵头,会同生活书店、桂林文化供应社凑齐一笔资金,到邵阳把印刷厂承接了下来。1939年冬,印刷厂的全部员工和机器设备迁至桂林东郊张家园86号,更名为“秦记西南印刷厂”。厂名前加“秦记”二字,用以说明这家工厂的老板姓秦。为此,该厂事先请了一位思想较开明,在当地有名望的秦姓人士做名义上的老板。秦记西南印刷厂在桂林的业务不断扩大,曾为20多家出版社、10余家杂志社服务。1944年秋,由于日本侵略者进犯湘桂,秦记西南印刷厂被迫疏散到昭平。1945年10月,秦记西南印刷厂最后被并入《广西日报》社。秦记西南印刷厂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始终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指示,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和进步文化的传播,培养了一批对党忠诚的出版人才,为党的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建立股份制的经济组织形式和学习型的工作团队
秦记西南印刷厂实行股份制,股东包括中共湖南省委和新知书店(法人代表徐雪寒)、桂林文化供应社(法人代表陈此生)、生活书店桂林分店(法人代表邵公文)。实际上该厂是以中国共产党的资产为大头,由四家合资组成的。该厂的领导机构采取董事会形式,董事会成员包括各出资方的代表,文化界进步人士陈劭先(时任重庆国民政府广西省政府委员、广西建设研究会秘书长、桂林文化供应社社长)被公推为董事长,中共党员张君穆、沈静芷、王韶、顾大昌先后被董事会聘为经理。经理代表工厂对董事会负责。在陈劭先、陈此生等进步人士的帮助下,秦记西南印刷厂顺利领到营业执照,争取到了公开合法对外经营的资格,并加入了当地的印刷业同业公会,为它能夠坚持以宣传进步文化为己任创造了条件。秦记西南印刷厂构建了自己的组织结构,如董事会成为代表最高权力的常设机构,总经理管理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经营风险由四个股东共同承担;各股东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关注工厂资产的运行状况。虽然秦记西南印刷厂限于条件没有发行股票,但其通过入股方式把分散的资金和设备集中起来统一使用,自担风险,按股分红。这种特定的股份制为秦记西南印刷厂的发展提供了效益机制的保障,强化了它的经营管理职能。
秦记西南印刷厂为了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建立读书学习小组,组织他们阅读书报,主要学习《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论持久战》《新华日报》等;开办业余文化班,由唐泽霖教授语文和数学,黄洪年教授英语,以适应生产工作特别是排字工作的需要;成立歌咏小组,教唱抗战爱国歌曲;引导部分人学习会计知识,以及俄语等其他外语。工厂管理层的好几位共产党员,如张君穆、沈静芷、诸宝懋、唐泽霖、邓晏如、黄洪年等,都带头学习,他们学习的时间比工人的要多得多。工人们感觉进入了一所理想的半工半读学校,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学习的劲头仍然很足。“没有书本,我们就自己排版,用打样机印成活页文选……大家白天学技术,晚上学知识,有些接受能力快的师兄弟,一年多时间,在生产工作上就能独立操作了。”[1]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工人学习文化的兴趣,其工作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二、增添设备,配套流程,采用灵活的经营方式
秦记西南印刷厂最初从《观察日报》印刷厂转运过来的设备,如对开印刷机、四开印刷机、铸字机、圆盘机、浇版机、打纸型铁台、老五号铜模以及铅字和字架等,数量有限且不适合印刷书籍。随着业务的拓展,该厂增添了一些设备,但还是远远不够。当时,铅字的补充消耗了厂里很大一部分资金。“资金投入最多的是铸字用铅,两副铜模天天铸字才能满足排版需要。随着铅字增加,字盘、字架也不断添置。”[1]这使该厂很难有余力再去购买别的设备,但为了维持生产又不得不添置一些必需的设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秦记西南印刷厂与新知书店总管理处联系,请书店出钱购置一些急需的印刷设备,再向书店支付一定的租金来租用这些设备。在短短几年内,该厂用这种灵活的经营方式陆续租用了对开印刷机、四开印刷机、铸字机、圆盘机、刨床和浇版机各一架,从根本上解决了设备紧缺的问题,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记西南印刷厂成立以后,加入桂林市印刷业同业公会并获得了理事席位,有了较大的发言权。当时,该厂力主公会合理调价,以降低出版物的成本。这种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把经济效益摆在次要位置的经营方式,最终使印刷厂获得更多的印刷业务,工厂的规模也越办越大。
1939—1941年,秦记西南印刷厂在生产上只有排字、印刷的流程,还没有装订的流程。该厂印好书页后,要送到外厂装订,难以保证约定的交书时间,业务多了就会引起一些客户的不满。1942年春,秦记西南印刷厂与装订商包森源谈妥,前者提供场地,后者提供切纸机、案板等装订用具,工人仍是原班人马,二者合办一间装订所,专门装订印刷厂的书刊。这间装订所取名为“三民制本所”,由秦记西南印刷厂负责管理。该所虽自立账册,单独核算财务,但不另设财务人员,而是按略低于印刷业同业公会规定的价钱结算装订费。为方便生产和管理,装订所就设在印刷厂内,如此一来,秦记西南印刷厂的排字、印刷、装订就成龙配套了。endprint
三、制定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秦记西南印刷厂在建立之初,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工人的情绪也不太稳定,管理层又缺乏经验,导致生产没有走上正轨,业务一時没能拓展开来。1942年初,为了明确纪律,加强管理,保障福利,该厂开始实施内容比较具体的《秦记西南印刷厂同人服务规约》(以下简称《规约》),共39条。《规约》对工人的工作态度做出了明确要求,如“应服从经理或其他负责人之指导或督察”,“不得无故旷工或迟到早退”,“应勤慎忠诚,对顾客及来宾接洽业务均须竭诚应付,不得有烦厌、傲慢、怠忽等事情”,“在工作时间内,不得有办理私事,购食零物,阅读书报(因公查阅书报者不在此限)或瞌睡、戏谑、谩骂,任意离开职守及妨碍他人工作”等[2],这既有助于生产的有序进行,也培养了工人的敬业精神。《规约》明确规范了工人的生活、学习态度,如“不得有赌博、酗酒、打架、宿娼、吸食鸦片或其他代替品等”,“练习生对于员工之指示,尤应虚心接受,诚意学习”等[2],这促使工人自觉摒弃不良习气,保持积极进取、虚心学习的精神风貌。《规约》对每天的工作时间、加班工时的具体计算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关于节假日的安排,规定星期日休息半天,春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休假。这在当时的印刷业中是相当少见的。《规约》规定女职工休产假40天,新婚职工休婚假6天,这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此外,《规约》还对工人的劳保、福利、医疗做出具体规定,也很是引人注目。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工人的劳动权保护和福利保障不受到重视,而秦记西南印刷厂对奖惩、病事假和婚产假等都做了合情合理的规定,受到全厂工人的支持。在规范化的管理下,秦记西南印刷厂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四、销售和代垫纸张,承办编辑、校对、出版事项,办理多元化的业务
秦记西南印刷厂在建立之初,就安排了专门的校对人员从事校对业务。王韶、王天觉等人先后在此做过校对。1942年,新知书店成立了一家经营纸张销售的附属机构——裕丰贸易行。秦记西南印刷厂借助这个便利,也参与购进大量纸张,之后又拨出一笔资金,从本地纸行购进一些纸张,在客户缺钱少纸的时候垫用纸张,尽量保证按时出书。这样一来,该厂又增加了销售和代垫纸张的业务。这类新业务深受客户欢迎,秦记西南印刷厂的印刷生意也越做越活。
1944年秋,秦记西南印刷厂被迫疏散到昭平后,又承办了以宣传抗日救亡为导向的《广西日报》昭平版的编辑、印刷、出版工作。《广西日报》昭平版由秦记西南印刷厂董事长陈劭先,新知书店顾问张锡昌,以及知名人士欧阳予倩、莫乃群、千家驹等人筹划出版,下设编辑部、经理部、营业部和印刷部。其中,秦记西南印刷厂的黄洪年和诸建才分别担任印刷部主任和营业部主任;排字工刘国琏、机印工李复虚、铸字工陈秋翘、刻字工周培生等进入印刷部工作。经过磋商,秦记西南印刷厂的纸张、油墨批量作价转让给报社,排字、印刷、装订设备也全部出租给报社。《广西日报》昭平版是利用统战关系创办起来的宣传抗日救亡的报纸,以抗战、民主、团结、进步为指导方针。该报利用电台收录新华社和外国通讯社的消息,还时常发表具有影响力的评论和社论,言论公正,内容翔实;辟有《艺文谭》《现代人物志》《怀胆录》《自由谈》等专栏,《作品研究》《书刊评介》《读书介绍》《青年园地》《读者园地》《妇女专页》等专刊,还发表体裁多样的翻译小说、文艺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广西日报》昭平版日销量达2000多份,值得注意的是,秦记西南印刷厂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五、当代启示
秦记西南印刷厂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经营下,组建学习型的印刷团队,管理规范化,业务多元化,使工厂走上了一条制度化的发展之路,培养了政治素质过硬的出版人才,推动了抗日事业的发展,更给当代出版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首先,要建立突显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3]。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它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即企业或员工在生产与经营中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首先要具有先进性,强调社会责任感。秦记西南印刷厂坚持以抗日救亡为办厂宗旨,积极宣传进步文化,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1942年冬,该厂发动少数党员和个别工人,用打清样的办法突击完成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秘密印刷。排字、校对、印刷、装订,用4个多小时完成了50本,在工厂不留丝毫痕迹,这对于促进文化事业更好地服务于民族的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正因为秉持这种办厂宗旨,秦记西南印刷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会越来越好。当今,出版企业只有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
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重人性要素,以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4]。其具体内容包含种种要素,如对人的充分尊重,给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适当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等。秦记西南印刷厂始终把人作为企业的主体。《规约》从工作、学习、生活方面关心员工的成长,把员工的进步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就是明证。同时,该厂也形成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使企业成为如同人一样的有机生命体。实施人性化、制度化的管理,是秦记西南印刷厂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目前,出版企业只有建立健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
再次,要探索创新性的盈利模式。衡量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是否强大,并不是看它的收入、产值或规模,而是看它财富的创造能力、盈利能力及其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秦记西南印刷厂面临资金缺乏、设备不足的情况时,创造性地采用租赁、合作等形式解决了问题。后来,它又积极创新盈利模式,销售和代垫纸张,承办编辑、校对、出版事项。当今,出版企业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性的盈利模式,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新知书店的战斗历程》编辑委员会. 新知书店的战斗历程[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2]宋原放. 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艾亮.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天津大学,2012.
[4]解祥华,刘文明,鲁小菲. 对中国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剖析[J]. 企业经济,2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