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打造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善教乐学环境

2017-11-28 22:31李思娟
文理导航 2017年31期
关键词:指向文言文情感

李思娟

文言文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载体和传承工具,是民族灿烂文化的有机组成,是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传基因,是涵养并滋润炎黄子孙的“必需品”和“营养品”,其中富含启智益能、陶冶情操、熔铸精神、弘扬个性、健全人格等各类元素,充分体现了教育对于人的终极关怀。在西方文化、粗俗文化、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高度重视并大力强调以文言文为主的民族文化教育,既具现实意义又有深远影响。然而,“一读二译三背”的传统教学痕迹依然很深,广大师生对于文言文并不怎么待见,它似乎成了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让人遗忘的角落”!

这种现象已经引发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和为之探究。那么,就高中语文课来说,如何在新形势下打造善教乐学的文言文活动环境呢?

一、以学生“想学”为指向,努力打造善教乐学环境

现代认知学认为,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分为“智力型”和“情感型”两大类;后者又分为积极性情感和消极性情感两种形式。以动机、兴趣、爱好、意志和个性等为活动形式的情感性因素,它虽然不能直接地参与学习之中,却往往在稳定、强化和指向等方面充分发挥不容忽视的正能量作用。打造善教乐学的文言文活动环境,就是以情趣化原则为指向,从中攫取事半功倍的情绪智力效益。

以课堂导入激趣法为例。比如《荆轲刺秦王》一课,笔者作了如下导入: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大将王翦率领大军攻打赵国,在攻克赵国都城邯郸后俘虏了赵王迁。王翦奉命驻军中山,准备伺机进攻燕国。在如此情形下,燕国立即就陷入了朝不保夕的艰难困境。在强军压境的危急时刻,燕太子丹被迫采取“行刺”秦王这一恐怖策略。那么,他究竟派谁去秦国呢?如何实施行刺计划呢?行刺最终结果又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一篇文言文——《荆轲刺秦王》,来共同感受那惊心动魄的历史一刻。以介绍故事背景水到渠成地导入课堂教学,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有效激发了课堂学习的期待心理,而且有助于为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良好铺垫。当然,导入方法是丰富多元的,我们应当根据语篇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相机选择。

二、以学生“爱学”为指向,努力打造善教乐学环境

新教育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从根本上来讲,只有学生的“想学、爱学、乐学、惠学”,才能切实有效地把他们逐步引向“善教乐学”的良性发展之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采取“以教为主、被动促学”的“喂教”活动模式,让课堂教学整体上变得“缺情少趣”,难怪在学生群体中普遍流动着“畏学、厌学”的心理现象。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是引发学生“爱学”的根本因素。

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笔者习惯性地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4—8人的学习小组。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预习、巩固、綜合实践等环节,经常采取“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模式,以《过秦论》课堂教学为例。首先,笔者从语篇内容中提炼了六个研讨性问题;接着,按照“自认+指定”原则,为8个学习小组分派研讨问题,并且规定活动时间为10——15分钟;然后,各组成员自动聚拢起来,共同学习并探讨指定任务。由于引入了激励性比赛机制,各组成员及其小组之间“不用扬鞭自奋蹄”,纷纷自觉主动地投入了学习研讨活动之中;最后,师生在集体性范围内进行了交流与共享、梳理与提炼、总结与评比。本次共评选出1个优秀小组、2个先进小组,其余均为合格小组。通过这种小组活动模式,非常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爱学文言文的情趣意识、能力素养和进取信念。

三、以学生“慧学”为指向,努力打造善教乐学环境

历经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言文具有相当的文学性和思想情感价值,尤其编入基础教材的文言文语篇,更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作品,它们往往比现代文更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可不必去条分缕析,去主观肢解,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目视其字,去耳闻其音,去心悟其情,从而在“反复诵读、品词析句、疏通文脉、情感体验”中去全面感知,去努力触摸和突破。

以《师说》教学为例,简要介绍如何通过“诵读”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惠学”意识和能力。①粗读。让学生读通课文,以“文从字顺”为标准,在解决字音字形、弄清句子大意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②精读。笔者拿出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要求学生以男女两个团队各选一段分别朗读,然后把段落互换过来再读。之后让两个团队开展自我评议和相互评议。每一个人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环节的精读比粗读要进步了不少,而且在相互评比中还有所学习,集中体现在轻重读、停顿和节奏等方面。大家基本达到了“有感情读”的水准。③反复读。“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除了课堂诵读外,要求学生课后反复吟诵并配以默写,从而在以读助写、以写促读中建立“读写一体化”学习流程,努力读出个性化和审美价值。

以上是笔者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简要实践与思考。综上所述,“教无定法,却有章法”。我们只要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想学、爱学、惠学”为目标引领,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就一定能够打造善教乐学的文言文活动环境。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71)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向文言文情感
文言文阅读专练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情感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