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中学生社会比较倾向、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7-11-28 02:16张燕平
健康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聋哑主观幸福感

张燕平

(安阳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河南 安阳 455000)

健康心理研究

聋哑中学生社会比较倾向、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张燕平

(安阳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考察聋哑中学生社会比较倾向、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用社会比较倾向问卷、自尊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调查80位聋哑中学生。结果聋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程度在性别和城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82,Plt;0.005)。聋哑中学生社会比较倾向和自尊负相关(r=-0.145,P=0.207);回归分析表明,聋哑中学生能力比较倾向、观点比较倾向和自尊能解释主观幸福感总方差30.8%。结论聋哑中学生社会比较倾向、自尊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聋哑;中学生;社会比较;自尊;主观幸福感

社会比较由Festinger于1954年首次提出,指个体把自己与具有类似生活情景的人比较,对自己的能力、行为水平及行为结果做出评价的过程。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对自我的积极情感性体验,由自我效能和自我悦纳两部分构成。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学指标,它是以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的整体评价。徐帅等[1]研究表明:聋哑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自尊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田丽丽等[2]研究表明:听障中学生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在学习成绩为下等和上等的听障与普通中学生中,听障中学生的幸福感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本研究以聋哑中学生为被试,尝试探索聋哑中学生社会比较倾向、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期为聋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创造有助于聋哑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提供一些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河南省某特殊教育学校中学部共80人。其中男生47人,女生33人,年龄15~25岁,平均17.56±1.755岁。

1.2 研究工具

12.1 社会比较倾向问卷 问卷采用的是由美国的F.X.Gibbons和荷兰的B.P.Buunk合作编制的、汉化版的《社会比较倾向问卷》,共有两个分量表,第一个是能力社会比较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第二个是观点社会比较分量表,包括5个项目,支持费斯汀格的关于社会比较的二因素结构:能力和观点。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83。

1.2.2 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g(1965)编制的量表,共10道题目,分值越高,自尊程度也越高。量表的α系数为0.88。并且大量研究表明该量表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都良好。有研究者建议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将题目8(“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由原来的反向计分改为正向计分,可以提高量表的鉴别度,提升量表的信效度[3-4]。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2.3 幸福感指数量表 量表用于测查被试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包括两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后者仅一项;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之均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权重为1.1)相加。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重测一致性为0.849。

1.3 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施测要求。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消除聋哑中学生沟通障碍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聋哑中学生测试的主试为各班的语文老师,并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内容解释。实际印发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8份,有效回收率为97.5%。所得数据运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和城乡对聋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对聋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城乡之间的方差分析发现,性别和城乡对主观幸福感上的主效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gt;0.05),且性别和城乡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将被试分为3个年龄组,≤16岁、17~18岁、≥19岁的主观幸福感分别为40.476±7.511分、34.4133±3.271分、33.913±1.745分;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年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82,Plt;0.005);成对组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16岁的聋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其它两个年龄段(Plt;0.05),17~18岁的聋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虽高于≥19岁的聋哑中学生,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表1 不同年龄组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

2.2 聋哑中学生社会比较、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社会比较总分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以及总分都呈现出负相关,且和生活满意度呈现出显著负相关(Plt;0.05)。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和总分都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Plt;0.05)。

表2 聋哑中学生社会比较、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注:*Plt;0.05,**Plt;0.01,***Plt;0.005;下同。

2.3 聋哑中学生社会比较、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以总体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能力社会比较、观点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总分和自尊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能力社会比较、观点社会比较和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lt;0.05),三者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30.8%,其中自尊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12.4%,能力社会比较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8.5%,观点社会比较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9.9%,社会比较总分没有进入回归方程。

表3 社会比较、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研究表明聋哑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田丽丽等[2]、佟永峰等[5]的研究结论一致。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学阶段女生担任班委的数量居多以及女生学习成绩明显优于男生,都可以使得她们具有较高的幸福感。研究发现16岁以下聋哑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17岁以上年龄组聋哑学生,其原因可能是16岁以下的聋哑学生对自我和环境的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不及17岁以上年龄组聋哑学生,17岁以上年龄组聋哑学生将直接面临就业压力,不得不面对由于身体缺陷而导致的就业困难问题,会产生焦虑、自卑、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的聋哑学生应有所不同,尤其是对即将面临就业的聋哑高中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减压和就业指导,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做好职业规划,社会和学校要为他们提供多渠道的心理援助和就业途径。

回归分析表明自尊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变异量的12.4%,说明自尊在很大程度上能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这与王珊珊等[6]、洪冬美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Baumeister等[8]认为,高自尊个体往往从积极方面看待自己,倾向于改变情境,能较好地应付各类问题,从而导致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回归分析表明,能力社会比较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变异量的8.5%,观点社会比较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变异量的9.9%。聋哑中学生因听力、语言障碍,导致他们在社会能力各方面低于其他同龄人,因此他们更加注重能力方面的比较,这样会使他们过于在意自己与他人能力间的比较,从而愉快的感受性低。而聋哑中学生可以通过和正常人在观点上的统一来降低自己的自卑心理。班主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在一块,尤其要结合心理咨询师对聋哑学生进行如何选择恰当的社会比较方式为主题的班会教育,心理咨询中心要有计划地进行自尊干预训练,以期帮助他们能在生活中学会选择恰当的社会比较方式,增强自尊水平,从而达到提升主观幸福感水平的目的。

[1] 徐帅,王江峰,柴玉龙,等.聋哑和普通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对比分析[J].健康研究,2009, 29(4):280-285.

[2] 田丽丽,范丽恒,郑雪.听障中学生与普通中学生幸福感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3(5):24-27.

[3] 韩向前,江波,汤家彦.自尊量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8):763.

[4] 田录梅.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J].心理学探新,2006,26(2):88-91.

[5] 佟永峰,李焰,范杰.中学聋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3(7):9-12.

[6] 王珊珊,刘一军.自尊水平对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影响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2):8-10.

[7] 洪冬美,许芳,陈红云.大学生自尊、社会比较倾向对其幸福感的影响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35):209-211.

[8] Baumeister RF,Campbell JD,Krueger JI,etal. Does High Self-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 Interpersonal Success, Happiness, or Healthier Lifestyles?[J].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03,4(1):1-44.

Correlationofsocialcomparisondispositiontoself-esteem
andsubjectivewell-beingofdeaf-mutestudentsofsecondaryeducation:across-sectionalstudy

ZHANG Yan-ping

(CenterforMentalHealthEducationandCounseling,AnyangUniversity,Anyang455000,China)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of social comparison disposition to self-esteem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deaf-mute students of secondary schools.MethodBy cross-sectional study, eighty deaf-mut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surveyed with INCOM, Self-Esteem Scale and Index of Well-Being.Finding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x, cities and rural areas were found to impos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Pgt;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F=14.582,Plt;0.005). Social comparison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elf-esteem (r=-0.145,P=0.207)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varia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fluenced by the ability comparison orientation, the opinion comparison orientation and self-esteem was 30.8%.ConclusionSocial comparison disposition and self-esteem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eaf-mut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eaf-mut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comparison; self-esteem; subjective well-being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5.020

2016-10-11

张燕平(1975 - ),男,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

R395.6

A

1674-6449(2017)05-0542-03

猜你喜欢
聋哑主观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聋哑人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两个好朋友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