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的“消失”引发对经营模式的思考

2017-11-28 12:14:25
环球市场 2017年28期
关键词:凡客消失

张 杏

北京物资学院

凡客的“消失”引发对经营模式的思考

张 杏

北京物资学院

曾几何时,“凡客诚品”被称为传统服装业的奇迹。凡客产品凭借质优价廉的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凡客的衍生产品“凡客体”风靡全国,成为一代人的情怀。可是很快凡客被时代发展的车轮碾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对凡客“消失”的原因进行探讨,或许对国内零售B2C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凡客诚品;B2C;品牌定位;营销模式;产品质量

一、背景

(一)国内B2C 发展现状

B2C是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中国B2C市场发展迅速,无论是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还是网站数量都呈快速增长态势。随着移动端购物用户的增加,以淘宝为主的几个巨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增加,中国B2C市场基本大局已定。以2016年为例,天猫、京东、唯品会三大平台累计占近九成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图1 2016年中国网上零售B2C市场份额

(二)凡客诚品

VANCL凡客诚品,2007年由卓越网创始人陈年模仿PPG模式创立,并在初期取得不菲的成绩,被传统服装业称为奇迹。最初的凡客倡导“轻生产模式”,没有自己的生产企业、加工车间,也没有自己的实体销售渠道,只掌握品牌的款型设计和市场推广,公司主要通过网络和电话直销,并提供售后服务,而生产则全部外包给其他企业贴牌生产[1]。产品种类由最初的男式衬衫,发展到2008年的男装衬衫、POLO衫两大类几十款,中间经历过2011年产品盲目的扩张,到2017年凡客所有的产品缩减到包括服装、配饰、鞋、化妆品以及家居七类。

二、案例描述

从2008年到2011年是凡客快速发展的时代。2007年凡客产品上线的七天内订单数量就实现了翻三番。2008年陈年采用了亚马逊首创的“CPS模式”,在互联网渠道上投放广告。超过一半(约62%)的订单来自于网络销售,年度销售额达到1.6亿。2009年凡客官网销售额约占国内B2C市场的3%,年度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00%。2010年在获得巨额风投后,巨资请韩寒和王珞丹为凡客代言。很快几乎在北京的各个公交站牌都出现了凡客灯箱广告的身影,“凡客体”一时风靡全国。凡客营收突破20亿元,成为垂直电商的“老大哥”。在物流配送方面,凡客最初采取协作物流模式,在一线城市建立配送网点由公司直接配送,在还未建立网点的二、三线城市交由第三方物流配送。2008年自建的物流 “如风达”也实现了对开仓城市的24小时配送。

经历过繁华的洗礼,凡客开始变得野心勃勃。2010年底拟定2011年度的营业目标为60亿元,同比增长300%。对于风华正茂的凡客来说,这个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因为当时的凡客凭借良好的运营状况融资2-3亿美元,被估值近60亿美元。但凡客很快被利益冲昏了头脑,陈年在管理层年会上,把60亿的销售目标上调至100亿,同时把压力和权力下放给各级主管。为了达成销售目标,凡客开始大规模的扩张,从最初的男士衬衫拓展至包括服装、鞋和家居等的5大类产品线,后来甚至包括小家电、饰品、拖把等产品。供给端不断采购和生产新的产品,消费端却缺乏有效的促销手段,加上库存管理不合理,产品甚至来不及录入ERP系统,库存不断积压。同时,凡客开始增加人员和库存单品量。2011年的3月,为满足业务突飞猛进的增长,凡客大规模招募员工,人员扩张至一万三千人。在凡客近乎疯狂扩张的同时,市场环境突然变坏。据统计仅仅一年的时间,国内服装企业就减少了百分之四十,各大服装厂商开始集中化退出和大规模处理库存。[2]到2011年底,凡客库存达到14.45亿元,总亏损近6亿元,营业目标仅完成了三成左右。

从2011年开始,凡客开始向走下坡,开始围绕解决负债和库存问题展开经营,并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2012年在艾瑞咨询公布中国B2C在线零售额排名中,凡客以45亿位列第十,但增长率(约28%)却远远低于其他九个电商。2013年年初开始,凡客抛弃自有品牌模式,开始尝试平台化运作,在引进第三方平台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特卖策略[4]。4月份以“品牌+渠道”模式作为未来发展的路径[3],凡客似乎走上正轨。但9月下旬,铺天盖地的“凡客体”广告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很快凡客便从南城的雍贵大厦搬到亦庄,并将旗下三大部门(V+、特卖和凡客)进行整合和调整,此时员工缩减至不到300人。10月一则关于“凡客拖欠供应商巨额钱款”的消息爆出后,凡客资金断链、裁员、抄袭等诸多负面新闻开始出现。加之产品质量、库存问题等,凡客的声誉一落千丈。

2014年2 月雷军领投第7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被认为是凡客“最后的救命稻草”。2014年8月,陈年砍掉绝大多数业务,由平台重新做回品牌。凡客仿效小米的经营模式,开始制作极致单品,库存量由鼎盛时候的19万缩减到到两三百左右。2014年6月无力养活物流配送队伍的凡客,将“如风达”出售给中信旗下的物流公司天地华宇。到2016年,凡客才算彻底地解决了所有的负债和库存问题。这时凡客团队只剩180人左右,策划团队仅剩3人。2016年4月,“凡客”广告再次出现在城市各处,却再也没有产生轰动效应。现在的凡客仍然活着,但“凡客”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了。2016年5月22日,凡客创始人陈年接受采访,将穆旦与周杰伦相比较,称“一百年后大家肯定都还记得穆旦,周杰伦肯定就是垃圾了”,引发网友热议,指责陈年拿周杰伦刷存在感。

三、案例分析

(一)品牌定位不准确

凡客诚品公司的定位摇摆不定,由网上衬衫定制公司到网上品牌公司到网上平台公司。2010年5月凡客推出了凡客V+平台,为一些知名服装品牌提供销售平台。既做平价的自有服装品牌,又销售其他厂家的知名品牌,凡客的品牌定位到底是什么?[5]V+商城与Vancl在业务上看似形成了互补,但从品牌塑造上来说,V+和Vancl的共存,却让凡客的品牌定位变得更加模糊。凡客的产品定位是“互联网快时尚”,即上货时间快、平价和紧跟时尚潮流。在国内网购兴起、主流网民年龄不超过30岁的市场环境下,凡客锁定这一主流消费群体,并喊出快时尚的概念,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选择。但是,无论是“互联网服装品牌公司”还是“互联网快时尚”,要想盈利都离不开流量和眼球效应。凡客推出的产品却更多是标准化、低价位白衬衫和T恤。产品种类和款式单一,无法吸引年轻消费者。产品定位的低端化,难以满足人们的虚荣心和培养目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很难发展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

(二)营销模式存在弊端

“凡客”学习PPG的营销模式,为避免像PPG一样因广告投入过大引起资金链断裂,凡客放弃电视广告等比较费钱的宣传方式,选择投放网络广告。依靠“CPS模式”的互联网广告形式,为凡客节约了现金流,但大批量的品牌广告费用仍然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易观国际公布的服装业互联网广告支出报告显示,凡客广告费用约占营业总额的两到三成,再扣除物流配送费、原料费和人员费,盈利所剩无几甚至亏损。庞大的广告费用致使资金链紧张,盲目进行广告轰炸,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和扩大品牌效应,一旦广告投放减少,广告效应不断消失,大批顾客也随之流失。

(三)质量不断缩水

凡客初期确实因为产品的质优价廉,而备受推崇。但随着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凡客不但跟不上消费者对品质品位要求的进步,反而在在不断的退步。百度搜索“凡客质量问题”可以看到很多消费者在声讨凡客。曾经标榜“质优价廉”的凡客,竟然有十几批次的产品登上“不合格榜”。凡客一直倡导低价、平价策略,想要盈利只能通过操作生产成本来进行。既定的生产成本的条件下,那些技术和生产水平比较好的工厂不可能继续跟凡客合作,产品质量很难维持之前的高水准。以低价取胜的经营理念,注定凡客服装质量不会太高。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不断缩水的产品质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凡客的品牌影响力尽失,不但没有吸引新顾客,老顾客却在不断流失。

(四)冒进思维,引发高库存积压

百度搜索“凡客冒进”,出现最多的是“凡客为冒进埋单,末日促销让供应链不堪其负”这条新闻。可见这次大跃进是引发高库存积压的决定性因素。在2010年年底的管理年会上,陈年临时将60亿元的业绩目标调高到100亿元时,并没有一个人提出质疑,可见整个凡客团队已经被冒进思想冲昏了头脑。为了实现销售目标而疯狂的扩张,加之凡客求快心切,一直没有对订单和用户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性的整合,依靠企业对往年销售数据分析来决定订单量。到2011年底凡客仓库的滞销货总额累计14.45亿元,营业目标仅完成了百分之三十。沦落到如此田地,很大程度上是由冒进思维造成的。

(五)盲目模仿,偏离发展规划

凡客创办之初,陈年制定的规划是初期学PPG依靠广告效应扩大知名度,中期学无印良品品质至上,最后依靠品牌溢价效应,成为质量上乘的国际高端服装品牌。但凡客没有沿着既定的规划一步步走下来。2008开始凡客不再学习PPG,搭上了中国垂直B2C电商飞速发展的快车,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之后的凡客开始了不断学习的过程:学当当扩品类再获得融资,学京东建物流公司如风达,学淘宝商城做V+,学唯品会搞特卖和联营,学习小米模式。凡客始终在“学习”,却只学到了皮毛,多而不专,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轻生产模式”起家的凡客,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加负,与最初的发展规划渐行渐远。

四、案例启示

(一)明确产品定位

凡客不应该继续在产品和平台之间左右摇摆,若走平台化战略,难以与淘宝竞争。若做互联网品牌,就要从提升产品质量和培养目标顾客做起,不断形成品牌溢价效应。但凡客已不复以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凡客品牌化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目前凡客的目标消费者仍以男士为主,产品以男式衬衫、T恤、帆布鞋为主,产品种类和款式单一,与青年女士为主流网购现状不符。因此,在这些方面予以修正,以消费者为主线,生产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样才能维护市场地位。只依靠极致单品难以拯救凡客,还需要回归到“一流质量,二流设计,三流价格”的理念,有品质有差异也要有适当的数量,产品品类和消费人群有一定的集中性。

(二)加强品牌建设

无论线下还是线上,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才能拥有较高的客户忠诚度。品牌建设正是品牌型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品牌建设的前提是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这需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做保障,然后才考虑通过营销渠道扩大知名度,并时刻关注消费者反馈。当然这与凡客最初的规划是一致的,所以做企业最难得还是不忘初心。

(三)增强可持续盈利能力

可持续盈利能力是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和持久生存的不二法宝。虽然速度和规模是许多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最重要的秘籍,通过外部融资、大量烧钱、高强度的市场营销推广等实现企业的飞速成长,不断扩充规模来抢占市场先机和市场份额。但这场持久战耗时耗资,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坚持到最后转亏为盈。而且随着市场格局的稳定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即使采取这些手段小企业也很难再抢占市场份额。因此,潜心于增强自身的持续盈利能力是更好地发展路径。相信经历了盲目扩张的凡客更能理解其中的辛酸,更应该把重心转移到如何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地盈利上来。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企业价值链的重组与优化、品牌提升、成本降低等措施来实现企业盈利,从而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1]王韶辉.重新发现垂直电商[J].田新财经,2014,(1).

[2]萧然.垂直电商怎样才能活下去[J].TI时代周刊,2014,(1).

[3]危邑.1亿美元雷军给凡客最后一口气[J].TI时代周刊,2014,(6).

[4]谷延范.凡客的战略转型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4).

[5]方中华.凡客诚品运营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2013,(10).

[6]雷培莉,温波,吴健,胡雨田.中国服装业营销模式探索:VANCL品牌营销案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9).

猜你喜欢
凡客消失
别让我消失(下)
趣味(语文)(2020年9期)2020-06-09 05:30:48
凡客诚品:百亿元销售额的跃进
中国名牌(2020年12期)2020-01-08 02:17:03
消失的街头
NBA特刊(2018年17期)2018-11-24 02:46:12
凡客复出 开卖文艺T恤
故地重游的凡客,归人还是过客?
故地重游的凡客,归人还是过客?
消失的童年
小说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 02:36:48
美永不消失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4
凡客转型“小米化”更像是背水一战
网印工业(2014年2期)2014-01-01 03:11:08
凡客“伏枥”
中国信息化(2013年5期)2013-04-29 00: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