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明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针灸科,四川 成都 610000)
基于络病理论的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翁 明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针灸科,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观察基于络病理论的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顽固性面肌痉挛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应用基于络病理论的三联疗法,于患部进行揿针治疗结合中药内服加外用中药离子导入,对照组16例采取单纯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分别在1、2、3个疗程后比较2组面肌痉挛强度Cohen Albert评分、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治疗结束6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2组治疗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强度Cohen Albert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lt;0.05),治疗组治疗2、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强度Cohen Alber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lt;0.05)。2组治疗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情况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lt;0.05);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基于络病理论的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效果明显,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面部肌肉;痉挛;埋针;中药疗法;离子透入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神经外科学》的
HFS诊断标准[2]:①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渐扩散至面颊肌、口轮匝肌,严重的眼裂变小,口角歪斜,病程超过6个月;②抽搐程度不同,可因劳累、精神紧张及激动等因素加剧,入睡则抽搐停止;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同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脑血管、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继发HFS的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未能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妊娠期妇女;④有直流电离子导入的禁忌证患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32例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顽固性HF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44~76岁,平均(63.0±9.1)岁;病程4~11个月,平均(7.13±1.68)个月;部位:左侧7例,右侧6例,双侧3例。对照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43~74岁,平均(64.0±8.8)岁;病程3~10个月,平均(6.91±1.57)个月;部位:左侧5例,右侧7例,双侧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揿针结合中药内服外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1.3.1.1 揿针埋针 均采用揿针埋针治疗。选穴(患侧):主要选取眉弓部3个穴位(印堂、鱼腰、丝竹空)以及面颊部4个穴位(地仓、颊车、四白、下关)。揿针选用日本清铃株式会社生产的揿针,根据治疗的部位和患者的胖瘦选择揿针型号,颜面部原则上选用0.3 mm型号为主,每次选用揿针4~8枚。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头颈部垫以薄枕,面部朝上,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将揿针刺入定点部位,并轻轻按压数分钟,以患者感觉痠、麻、胀为度,留针24 h剥出。每日1换,按上述方式再次埋针,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注意选穴的准确性,埋针部位若出现红肿发痒等异常反应,应立即剥离埋针。
1.3.1.2 中药内服 药物组成:防风20 g,羌活20 g,白芷20 g,天麻30 g,钩藤20 g,石决明30 g,黄芩15 g,栀子15 g,白芍20 g,当归20 g,川芎30 g,怀牛膝30 g,杜仲20 g,茯苓20 g,炙甘草10 g,玄参15 g,天冬15 g,路路通20 g,地龙10 g,海风藤20 g。以此方为基础方,病情严重者可加蜈蚣1条。日1剂,水煎3次共取汁1 000 mL,每日3次饭后口服。
1.3.1.3 离子导入 上方煎煮3次后,第4次作为直流电导入方,加水煎煮60 min,过滤去渣后,浓缩至20 mL左右制成导入液,将纱布垫浸湿,置于双侧四白穴,用中频电疗仪5~10 mA直流电导入(ZP-100CH型,北京泽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每次25 min左右,每日1次。
1.3.2 对照组 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取患侧阿是穴、翳风、牵正、百会、太阳、地仓、颊车、太冲,如果双侧皆有痉挛感,则取双侧穴位。操作:取0.25 mm×40 mm的华佗牌针灸针,进行常规消毒后,刺入所选穴位,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痠胀为度,留针30 min,中间行针2~3次,每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2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后比较面肌痉挛强度评分、痉挛频度分级情况。面肌痉挛强度采用Cohen Albert评分[3],0分为无痉挛;1分为外部刺激引起轻度痉挛;2分为轻度痉挛,可见面部肌肉颤动,无功能障碍;3分为中度痉挛,面肌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4分为重度痉挛,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标准根据《中国康复医学治疗规范》Penn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标准制定[4],0级:无痉挛;1级:刺激可诱发中度、轻度痉挛;2级:痉挛发作lt;1次/h;3级:痉挛发作较多,gt;1次/h;4级:其痉挛发作频发,gt;10次/h。
1.5 疗效标准(自拟) 治疗后6个月评价随访疗效。痊愈:面部肌肉抽搐情况完全解除,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显效:面部肌肉抽搐情况完全解除,但6个月之内有复发;有效:面部肌肉抽搐幅度明显减轻,且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前后病情基本无明显变化。
2.1 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强度Cohen Albert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强度Cohen Albert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lt;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lt;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强度Cohen Albert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治疗2、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强度Cohen Alber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2.2 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情况比较 例
表2数据经秩和检验,2组治疗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情况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在1、2、3个疗程时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2.3 2组随访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随访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lt;0.05
由表3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HFS是一种无痛性、间歇性、不自主、无规律的同侧面神经所支配范围内的肌肉强直或阵挛发作,发病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后逐渐扩散至一侧面部其他肌肉。目前,许多专家认为HFS病因为桥小脑角(CPA)部位的面部神经根受到了血管压迫,从而发生病变,导致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之间冲动发生短路[5]。临床上常使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HFS[6],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术后有颅内感染、面神经麻痹、共济失调、听力丧失或严重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7-8]。临床常针对面部痉挛就近取穴进行针刺治疗,并未对HFS的机制进行分析,疗效欠佳。因此,探索出一条安全、方便、低廉、高效的治疗HFS的疗法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在现代医学方面,HFS患者面神经由于动脉血管压迫后产生冲动,使面神经运动核的兴奋性增高[12]。而揿针可以作用于部分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能有效降低引起面肌痉挛反射弧兴奋性的强度,抑制异常兴奋源,减弱异常兴奋性,尽量减少病理性刺激。应用揿针作用于部分面神经运动纤维和部分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可使多数患者症状得到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医学来看,HFS病在络脉,浅刺“取于皮气而调卫气阳气”,与深刺“取经气而调营气阴气”不同,故刺法宜浅刺[13]。而揿针正属于浅刺法的皮内针,其通过浅刺且皮下埋针的方式来尽量减少针刺的疼痛感觉和延长针刺的效应时间。故揿针浅刺可以调节卫气,达到祛风通络的效果;而留针的目的在于候气或者调气,是在中医理论“静而久留”的指导下,力求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脉络通达,气血调和[14]。
本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及频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lt;0.05)。说明揿针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顽固性HFS效果显著,并且用药安全、高效、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1] 李世亭,王旭辉.面肌痉挛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6):481-484.
[2] 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13-718.
[3] Cohen Albert.Estimation of efficacy tohemifacial spasm[J].Neuro-sury,1963,54(2):441.
[4] 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9(11):528,插1-插4.
[5] 于炎冰.显微血管减压术与面肌痉挛[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2(9):385-386.
[6] 李世亭,王旭辉.面肌痉挛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6):481-484.
[7] 左焕琮,陈国强,袁越,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0年回顾[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1):684-687.
[8] 袁越,王岩,张思迅,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4,17(4):204-205.
[9] 王振林,陈日华.针刺激发点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18例[J].光明中医,2011,25(11):2073-2074.
[10] 刘敏,王庆国.络病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6):1200-1202.
[11] 周水平,仝小林,徐远.络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特点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2,20(6):724-726.
[12] De Ridder D,Møller A,Verlooy J,et al.Is the root entry/exit zone important in microvascular compression syndromes[J].Neurosurgery,2002,51(2):427-433.
[13] 高学军,刘克军.针刺辅以揿针治疗面肌痉挛33例[J].中国针灸,2006,26(9):628.
[14] 葛丽丽,王炜,杨佩秋.揿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8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8):1198.
[15] 李岳峰,聂怀利,高梁昌.微波及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3,1(4):48-49.
2017-04-12)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7.10.016
翁明(1967—),男,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向。
R746.5
A
1002-2619(2017)1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