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曲教育温润学生心灵

2017-11-28 01:07胡文涛
美术文献 2017年5期
关键词:戏曲校园课堂

□胡文涛 曹 云

让戏曲教育温润学生心灵

□胡文涛 曹 云

“青青丹江水,九曲汉江情,美丽大柴湖,那是咱家乡。”

“绿树掩映,书声琅琅,我们的生活快乐阳光,琴笛悠扬,翰墨飘香,我们的智慧尽情流淌,啦…啦…啦…美丽的校园,艺术的殿堂,我们的理想在这里绽放人生从这里起航。”

“知礼诚信,启智尚美,我们的心灵自由成长。开拓进取,传承文明,我们的誓言豪迈激荡,啦…啦…啦…美丽的校园,幸福的童年,我们的希望在这里芬芳志向从这里点亮。”

“啦…啦…啦…美丽的柴湖,可爱的校园,我们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蓝天,飞向远方,我们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蓝天,飞向远方。”

唱着这动人的歌声,你的脑海是否勾勒出柴湖小学多彩的校园景观和丰富的学生生活;聆听着这美妙的旋律,你的内心一定能感受到柴湖小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彩的艺术魅力。

柴湖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如今也有壮观实用的教学楼、秀美玲珑的绿化带、高速互联的校园网、微机室、录播室、音乐室、小提琴室、手风琴室、古筝室、戏曲训练室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秉承“引领成长,塑造未来”的办学宗旨,“知礼、诚信、尚美、启智”的校训,“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校风,“健康、诚实、自主、进取”的学风,最终形成了学校的“和美”文化体系,也正是这一体系根植了学校的“戏曲景观”。

继享誉荆楚的器乐演奏、气势宏大的千人竖笛、央视传颂的舞蹈表演、成为美谈的国学诵读……之后,戏曲和龙狮文化表演也朝气蓬勃地发展起来。如今走进柴湖小学的校园,一幅幅戏曲表演的画卷映入眼帘,一曲曲字腔圆润的戏歌沁人心脾,使人能快速感知到戏曲文化正在温润着学生的心田,激荡着学生的心灵。

一、寓教于乐,“互联网+戏曲”让学生大开眼界

戏曲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品类,始终与媒体传播相伴而行。当下,我校在戏曲进校园中也自觉地向新媒体靠拢,依靠互联网的巨大能量丰富着学生的戏曲知识,拓展戏曲传播的途径,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1.让墙壁说话,让学生感悟戏曲。

为了配合戏曲进校园活动进展,学校利用互联网资源,在校园甬道旁的院墙张贴着戏曲彩色宣传画,楼梯走道悬挂有豫剧、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名人的画像、格言和名作,文化长廊间点缀着学生喜爱的戏曲歌谣、诗词和图画,教室里的黑板报也增添了戏曲的色彩。这些设计典雅别致,文化十足,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对学生起到了无声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让校园唱歌,让学生领悟戏曲。

校园广播每周一歌,《花木兰》、《朝阳沟》、《女驸马》、《状元打更》等,学生们人人皆知,个个唱曲有味。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加了《戏曲广播操》,学生们在旋律中既锻炼了身体,也体悟了戏曲的神韵和精彩。早读课中、音乐课前,3-5分钟的戏曲欣赏,学生们跟着多媒体荧屏边看边学,边学边走戏步。借助情景剧、舞台比赛等视频再现,学生们很容易进入戏情体验。

3.让学生走进云端,让学生顿悟戏曲。

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说:“对于音乐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漫画《孔子曰》实现了轻松讲解儒家经典,《大鱼海棠》成为了中国上古神话的“说明书”之一……从“云端”思维看待戏曲,一次次“戏曲网上冲浪”的实践活动,一幅幅“喜爱的脸谱”的绘画,一张张“戏曲知识知多少”的手抄报,学生们大开眼界,“高冷”的戏曲认知教育变成趣闻横生的学生活动,戏曲的悠久历史、独特魅力和深度文化,很容易进入学生们的生活。

二、音乐课堂,“准课程+戏曲”让学生快乐享受

课堂教学仍是师生互动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有所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音乐课上,我们有效实施了戏曲教学的一些尝试,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戏曲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学生更容易的享受到戏曲的情绪美、氛围美、生活美和古典美。

1.三个提高,让师生活力增强。

提高教师的戏曲素养,集中和自学相结合,让教师懂得戏曲知识,会唱戏曲片段,能弹戏曲曲谱,让教师本身的戏曲修养和功底展示在课堂上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戏曲兴趣,让学生课前收集,课中轮流讲述戏曲故事,展现戏情剧照,表演精彩唱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被戏曲的雅致“俘虏”。提高戏歌的课堂分量,让《苏三说》《唱脸谱》《走四方》等在课堂上“同歌同唱,异调同唱,异歌同唱”,做到戏中有歌,歌中有戏,让学生在戏歌演唱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戏曲艺术的共鸣。

2.三个结合,让情景活灵活现。

欣赏与剧情结合,根据课堂情况运用媒体播放戏曲电视剧,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木兰参军》,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了解剧情一边唱戏,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剧中的“色彩斑斓的服饰、秀丽多姿的脸谱、丰富多彩的道具”眼见为实,可让学生做到景到深处情自来,不会唱腔会欣赏。学唱与表演结合,发挥学生智慧,倡导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创编戏曲动作,学生一边唱戏一边表演,可克服学生上课的枯燥情绪,可调动学生唱戏学戏演戏的积极性,可丰富学生对戏曲内容、唱腔的理解。戏曲表演与乐器演奏结合,做到课堂唱歌,课后吹竖笛,课间唱戏,课中拉二胡。让神奇的乐器声音和力量,调动学生更多感官参与学习,可增强学生的识谱和欣赏能力,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三个实现,让课堂有声有色。

实现专家授课,让戏曲表演家、剧团专业人士、戏曲票友、曲剧爱好者等进课堂与学生零接触,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历影响学生,学生更折服,课堂更余味。实现地方戏进课堂,展现其地域性、方言性、易唱性等特点,让学生唱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学生学唱起来比较容易,学生的兴趣也容易点燃。实现戏迷下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分低中高确定戏曲教学内容体系,中高年级重点倾向欣赏和表演,低年段重则兴趣与志向培养,“三岁看大,五岁至老”,戏曲从“萌娃”抓起是最好的通道。

三、特色活动,“多渠道+戏曲”让学生身临其境

法国著名演员老郭柯连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让所有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传统戏曲的优美世界里,我们必须要创造广阔和开放的空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搭建学生展示戏曲表演的舞台,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学生的创意会更有灵性,学生的情感会更趋真实。

1.开设戏曲班,激发更多学生潜能。

班级戏曲活动普及化,每天唱戏十五分钟(早上5分钟、中午5分钟、下午活动课5分钟),每周20分钟(周三下午一节戏曲课,一节竖笛课),让戏曲和学校的特长活动同步,达到“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会吟诗”的效果。校级戏曲班活动常态化,选出一部分有戏曲爱好、特长潜力、发展前景,唱戏也唱得好的学生组建成提高班,有专人辅导,有专用教室,每天早上学习训练一小时,提升学生的欣赏、表演、台步、唱腔等功底,达到“大雁南飞,一鸟领先”的效果。

2.举办表演赛,张扬更多学生个性。

开展“我能行”戏曲打擂活动,创设校园“梨园春”,由学生自愿报名,少先大队一月比赛一次公布一次擂主,让学生们自信的学习和大胆的表演。举行“六一”艺术节活动,增设戏曲专场时间,分集体演唱和个人表演赛两类,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无形中开阔了学生戏曲艺术视野和增进了学生的戏曲表演能力。举办校际联谊赛,邀请同区域学校一起开展联谊活动,参加文化部门举行的戏曲进校园比赛活动,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擂台赛的选拔赛等,让学生的成就感成为学生学习戏曲的动力。

3.实施多途径,鼓励更多学生参与。

组织学生观看“戏曲下乡”演出,用真实的节目、真实的演员、真实的情境感悟学生。邀请老年大学戏曲班的专家、演员、戏曲爱好者、乐器弹奏师到校专场表演,组织学生观看,选择优秀节目同台演出,用身边的人和戏培养学生对戏曲的认同感。开展“戏曲月”实践活动,一月至少同父母收看一次电视“空中剧院”“九州大戏台”“梨园闯关我挂帅”等节目,即可用丰富的戏曲资源增强家庭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又可改变学生家长对戏曲的世俗偏见,赢得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家庭的理解支持。

戏曲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肩负着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但戏曲的精准教育还有待继续深思、探索、研究和融合,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戏曲这朵艺术奇葩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

(作者单位:胡文涛,钟祥市柴湖镇小学;曹云,荆门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戏曲校园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