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7-11-28 06:40宋天琦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1期
关键词:脑血栓丁苯血浆

宋天琦 白 洋 王 策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吉林 132001)

丁苯酞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宋天琦 白 洋1王 策2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96例,随机分为添加丁苯酞治疗组(丁苯酞组48例)和不添加丁苯酞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8例);同时选择门诊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48例)。分别测定入院时和治疗后3 d,7 d,14 d血浆LPA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进行评估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Barthel 指数(BI)、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 等测试。结果两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LP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lt;0.01);丁苯酞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浆LPA水平在治疗后3 d和7 d逐渐下降,14 d基本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丁苯酞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lt;0.01)。与治疗前及与常规治疗比较,丁苯酞组治疗14 d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lt;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添加丁苯酞可显著降低血浆LPA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溶血磷脂酸(LPA);丁苯酞注射液;脑血栓形成;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

脑梗死发生时,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引发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脑梗死后患者可出现头疼、头晕、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视力障碍、平衡障碍等临床表现。近年来心理情绪障碍亦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2〕。脑梗死后心理情绪障碍发生率也很高,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社交能力有很大影响,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远期结局影响明显〔3,4〕。因此脑梗死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发挥患者残存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生活质量〔5〕。多种因素可以引起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从而进一步引发血栓性事件,这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LPA与血小板的活化及血小板的聚集关系最密切。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中,LPA明显增高,并且患者LPA的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1〕。脑梗死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这三种类型相比较,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且临床症状明显,对患者生活可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本研究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LPA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96例急性脑血栓形成住院患者及48例该院门诊体检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订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6〕,且为首次发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部MRI检查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神志清楚,无明显语言理解及表达障碍,无智能障碍,能基本配合完成各种量表评定。患者在发病后24 h之内住院,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7〕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选取5~25分患者入组。排除颅内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源性脑栓塞、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脑卒中;排除严重心脏、肺、肝脏、肾等疾病患者及急慢性炎症、手术、肿瘤、颅脑外伤的患者;排除精神类疾病患者;排除有丁苯酞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或发病前1个月之内曾有过丁苯酞使用经历患者。所有体检者无严重的肝、肾疾病史,近1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近期无明显感染性疾病史和无重大手术、外伤史。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添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丁苯酞组)及不添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丁苯酞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51~81〔平均(62.4±8.5)〕岁。常规治疗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7~79〔平均(59.8±9.4)〕岁。正常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5~78〔平均(59.6±8.3)〕岁。

1.2治疗方法 两治疗组均给予每日2次奥扎格雷钠80 mg静点治疗,丁苯酞组在静点奥扎格雷钠80 mg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00041),每日2次静点,共14 d。

1.3LPA检测 正常对照组体检日进行LPA检测;两治疗组在入院时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进行LPA检测。检测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以无机磷定量法测定。北京泰福仕科技开发公司提供LPA试剂盒。

1.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治疗组均在入院时和入院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用NIH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5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焦虑、抑郁状态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评定。采用 Barthel 指数(BI)计分法来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来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性障碍状态。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行方差分析、t、χ2检验。

2 结 果

2.1各组血浆LPA水平比较 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LP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LPA水平〔(0.81±0.16)μmol/L〕明显增高(Plt;0.01);两组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血浆LPA水平无明显差异(Pgt;0.05),但治疗后血浆LPA水平都逐渐下降(Plt;0.01);14 d时血浆LPA水平基本恢复至正常,但丁苯酞组血浆LPA水平在治疗后3 d和7 d下降更为显著(Plt;0.01)。见表1。

2.2两组脑血栓形成患者NIHSS比较 两组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丁苯酞组治疗后3 d起NIHSS明显下降,常规治疗组7 d起NIHSS有明显下降(Plt;0.01)。两组间3 d,7 d和14 d NIHSS均有显著差异(Plt;0.01)。见表2。

表1 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后LPA水平比较

与本组前一时间点比较:1)Plt;0.01;与常规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2)Plt;0.01,表2同

表2 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后NIHSS比较分,n=48)

2.3两组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丁苯肽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BI(45.6±12.5,43.6±14.7)无统计学差异(Pgt;0.05)。在治疗14 d后,两组均显著增加(Plt;0.05),且丁苯酞组BI(66.9±13.2)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54.6±14.9,Plt;0.05)。

2.4两组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SAS、SD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gt;0.05)。治疗14 d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lt;0.05),且丁苯酞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lt;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lt;0.05;与常规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2)Plt;0.05

3 讨 论

LPA是目前已知的结构最为简单的甘油磷脂,是磷脂生物合成早期阶段的关键性前体。血小板激活是体内合成LPA的主要途径,当血小板被激活后,磷脂被磷脂酶A2(PLA2)、磷脂酶D(PLD)水解成磷脂酸或溶血性磷脂,并通过脱酰基作用生成LPA。在正常人的血浆中,LPA水平很低,几乎检测不到,但在经过凝血、血块退缩过程后生成的血清中LPA浓度较高,可以达到5~20 μmol/L。LPA可通过与血小板膜上的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进一步激活血小板〔8〕。LPA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促进血小板的凝聚,其二是能够促进产生更多LPA、加重血栓程度〔9〕。并且LPA同时促进释放内皮素,进而引起血管发生收缩改变。LPA作为激活血小板的脂类,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积累。近年研究发现,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A在其脂质的中心内含量最高,这种结构是最强的导致血栓产生的易脱落的部分。国内病例观察发现斑块越不稳定,LPA水平越高〔10〕。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A的产生一种途径是存在于人类的斑块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通过激活细胞进而分泌一种磷脂酶,这种磷脂酶水解脂蛋白或膜磷脂,最终产生LPA;另一种途径是血小板通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合被激活,从而产生LPA并进一步发挥其作用。LPA作为血栓形成最早期所产生和释放的代谢产物,它被认定为血栓形成启动的分子标志物,可以标示血小板等细胞的活化,并且进一步预警血栓形成的危险性〔11〕。本研究显示,在急性脑血栓形成这一疾病发生后,LPA的水平明显升高。因此降低LPA水平可以作为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一个目标,同时也可以把降低LPA水平作为评价药物作用效果的客观指标〔12〕。

丁苯酞的结构与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是左旋芹菜甲素人工合成的消旋体。研究表明丁苯酞具有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解除微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烷(TX)A2的合成,清除自由基作用〔13〕;保护血管的结构完整,增加缺血区周围的微血管数量,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14〕。丁苯酞还可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维持线粒体结构的完整〔15〕及通过JNK途径抗细胞凋亡起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16〕。应用丁苯肽能明显缩小脑梗死范围,减轻脑水肿,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药物〔17〕。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心理情绪障碍可表现为抑郁或焦虑,其中抑郁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心情不好、心境悲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兴趣和愉快感丧失,自责自罪,体重迅速下降,性欲低下。焦虑的特征性症状为持续性紧张不安和忧虑;心理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躯体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胸闷、呼吸加快、烦躁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多尿、胃肠活动增加而致腹泻。焦虑及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还可以影响患者的感知、思维及行为,严重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不利于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改善〔18〕。

目前,脑梗死后心理情绪障碍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分析可能的原因包括: ①因局部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产生缺血缺氧情况,进一步发生变性坏死,进而出现精神障碍;②由于疾病挫折对患者心理的打击,产生精神障碍;③心理、社会和遗传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发病早期应用丁苯酞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并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1詹细平,楼小亮,徐江霞,等.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8;48:59-61.

2Carota A,Bogousslavsky J.Mood disorders after stroke〔J〕.Front Neurol Neurosci,2012;30:70-4.

3Bourgeois JA, Hilty DM, Chang CH,etal.Post-stroke neuropsychiatric illness: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Curr Treat Options Neurol, 2004;6:403-20.

4Williams LS.Depression and stroke: cause or consequence〔J〕?Semin Neurol, 2005;25(4):396-409.

5Albert SJ,Kesselring J.Neurorehabilitation of stroke〔J〕.J Neurol,2012;259(5):817-32.

6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0.

7Lyden P,Lu M,Jackson C,etal.Underlying structure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results of factor analysis NINDS tPA Stroke Trial Investigators 〔J〕.Stroke,1999;30:2347-54.

8Motohashi K, Shibata S, Ozaki Y,etal.Identification of lysophospholipid receptors in human platelets.The relation of two agonists,lysophosphatidic acid and sphingosine 1-phosphate〔J〕.FEBS Lett,2000;468:189-93.

9Chung SM,Bae ON,Lim KM,etal.Lysophosphatidic acid induces thrombogenic activity through phosphatidlserine exposure and procoagulant microvesicle generation in human erythrocytes 〔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7;27:414-21.

10杨 静,马丽丽,邢秀苹,等.溶血磷脂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 2005;20(9):515-6.

11孙玉衡,伍期专,姚存姗,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29-31.

12Ye X, Fukushina N, Ingsbury MA,etal.Lysophosphatidic acid in neural signaling〔J〕.Neuroreport, 2002;13(17): 2169-75.

13Peng Y,Zeng X,Feng Y,etal.Antiplatelet and antithrombotic activity of L-3-n-butylphthalide in rats〔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4;43:876-81.

14Liao SJ,Lin JW,Pei Z,etal.Enhanced angiogenesis with dl-3n-butylphthalide treatment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HRSP〔J〕.Brain Res,2009;1289(1):69-78.

15Li L,Zhang B,Tao Y,etal.dl-3-n- butylphthalide protects endothelial cells against oxidative/nitrosative stress,mitochondial damage and subsequent cell death after sxygen lucose deprivation in vitro〔J〕.Brain Res,2009;1290(1):91-101.

16Li J,Li Y,Ogle M,etal.dl-3-n- butylphthalide prevents neuronal cell death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mice via the JNK pathway〔J〕.Brain Res,2010;1359(1):216-26.

17崔丽英,刘秀琴,朱以诚,等.dl-3-正丁基苯酞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251-4.

18潘小平.卒中后情感障碍〔J〕.中国卒中杂志,2012;7(9):715.

〔2016-10-17修回〕

(编辑 曹梦园)

R743

A

1005-9202(2017)21-5294-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1.034

吉林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37003)

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超声科 2 吉林省职业病防治医院

宋天琦(1979-),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猜你喜欢
脑血栓丁苯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