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杰辉
(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广东 广州 510900)
孔子“仁”文化引领下高中咏春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利杰辉
(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广东 广州 510900)
当前,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经成为学科的研究热点。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目标的有效程度,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其核心问题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双边活动。但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了一些困惑,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提高,存在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教师采取了一些新方法、新手段,学生在课堂比较活跃,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全面提高,甚至在有些项目上已经退步。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咏春拳是中国南拳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拳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本文从中学体育科组教师结合学校提出的建设“传承孔子文化,培育现代君子”的特色校园建设理念出发,开展《在咏春拳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行动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实践研究,在咏春拳教学中,以身体练习体验为载体,将“立德树人”物化在具体的身体练习之中,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等生理方面的发展,又能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为例,对孔子“仁”文化引领下高中咏春拳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实践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教学文献,检索国内有关武术教学有效性的相关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参加咏春拳学习实验前和实验后喜欢体育课情况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对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1.2.3 对照实验法 从化中学高一级咏春拳选项班,并将高一 1、7、13班(男、女各25人)作为对照班,高一2、8、14班(男、女各25人)作为实验班进行研究。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实验班采用孔子“仁”文化引领下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渗透进行对照试验。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7月。
1.2.4 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学生问卷和学生参加武术考核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结论。
2.1 制定各年级阶段性武德的德育目标的有效性
制定各年级阶段性武德的德育目标,结合建于学校明代的孔子先师殿和从化中学武术馆,开展以武德教育为抓手,引领学生开展“做现代君子”体验“孔子仁文化”活动。初一年级,通过儒家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相处,让学生明白“君子”之道。初二年级,通过纪律和行为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自主,引导学生遵规守纪;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让学生养成“君子”之德。初三年级,通过理想和前途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确立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远大理想,让学生培育“君子”之气。高一年级,以行为规范和诚信教育为主,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文明守纪,人际沟通与协作、宽容与适应等教育,让学生练历“君子”之格。高二年级,以责任心、使命感、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为主,如优秀民族文化教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教育等,让学生彰显“君子”之风。高三年级,这是成才的教育,如“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实现自我理想教育等,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价值观、人生教育观,践行“君子”之为。
2.2 教学计划、内容的有效性
在模块教学计划中,安排学习咏春拳的基本手法7学时,套路的第1~3路散手9学时,考核2学时;在教学中,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即练技术为主,实验班采取练技术同时,孔子 “仁”文化引领下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渗透为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这些同学的基础都是同一水平,为便于后面的实验研究做比较。
3.1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喜欢咏春拳课的结果统计
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对咏春拳课的喜欢程度无明显差异。实验后,实验班中喜欢咏春拳课的学生人数达到了23人,占总数的46% 。较实验前有大幅度提高。这说明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起点的发展及要求实施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武德教育。如在咏春拳教学中采取同学生讲武术民族英雄和革命传统故事等形式。
3.2 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后,按照统一考核标准与要求对学生进行武术考核
可以看出,在实验班的学生,其“优秀”比对照班多26%,说明对照班与实验班在课时、授课教师、教学内容不变时,孔子“仁”文化引领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教学的考核成绩明显好于常规教学,使学生乐学和好学。
3.3 打造出德育渗透阵地——从化中学武术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2010年,从化中学体育科组教师结合本科组的咏春拳、跆拳道校本课程开发优势进行创建具有学校办学特色品牌的从化中学武术馆。从化中学武术馆是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布置的,有利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3.4 促进学生有效性发展
2013年,从化中学武术馆获从化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的“优秀学生社团”评比一等奖,获广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的“优秀学生社团”评比二等奖。2013年,从化市《文明导报》对从化中学体育科组教师开展的武术文化、醒狮文化、棋文化特色教学进行了报道。
3.5 在学生有效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教师成长
在当今科研兴校的环境下,从化中学体育科组教师重视课堂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获奖教学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获奖90项。例如, 2015年5月,《孔子“仁”文化引领下高中咏春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科报会论文评比,获三等奖。2016年4月,《在咏春拳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行动研究》省课题成果参加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首届教学成果奖比赛,获三等奖。
4.1 结 论
在咏春拳教学中加强孔子“仁”文化引领下对学生的武德渗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还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有效实施途径。咏春拳教学中的“求仁”教育一旦落实到这些具体的、与学生学习和做人息息相关的小事上,就会悄无声息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成为学生取法乎上的行为标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
4.2 建 议
做好中学生的武德教育是中学武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中学武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并落到实处,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武术运动的良性发展。武术教师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自身的优势特长,在武术教学实践中以身体练习体验为载体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1]石国亮,段元俊,史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500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利杰辉,熊渝飞,罗培新.在咏春拳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行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
[3]郭小晶,陈郴良.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研究[J].搏击:武术与科学,2008(1).
G807.3
A
1674-151X(2017)05-120-02
投稿日期:2016-03-27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咏春拳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行动研究”(编号:2013YQJK049)的阶段性成果。
利杰辉(1980~),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