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祝萍
(浙江省柯桥中学 浙江绍兴 312030)
啦啦操运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徐祝萍
(浙江省柯桥中学 浙江绍兴 312030)
啦啦操运动因其节奏感强、运动量适中、富有激情、有感染力,深受广大高中生的喜爱,也被众多高中列入体育教学中。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属于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无论从竞技体育还是从健身美体的角度来看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分析啦啦操运动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啦啦操运动的运用与高中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啦啦操 高中 体育 运用
“健全人格,首在体育”,这句话是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所创。体育是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加强体育教育,不单单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还可以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当前,我们国家正在提倡“阳光运动”以增强全民体育素养,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运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高中生的体育运动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就是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很强的升学压力,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课程学习,忽略了体育锻炼,那么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就成了增强高中生体质的唯一有效手段。
高考内容中没有体育,自然高中阶段的学生也容易对体育忽视,埋头读书,利用什么样的课程才能既能保证学生的运动量,又能最大限度减少时间的利用呢,赵英利通过研究发现啦啦操这项运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满足这一需求[1]。
啦啦操这一运动源于美国,最开始是一种音乐舞蹈性质的运动,就是运动的人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完成一定复杂程度和难度的舞蹈形式,这是一种群体式运动[2]。啦啦操运动在大概2000年左右的时候被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开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感强、运动量适中、富有激情、有感染力的团体式运动,目前啦啦操运动已经风靡全国。啦啦操运动也因其简单易学、阳光、团体式的特点,深受广大青年的喜爱,而且其普及程度相当之高,目前接近75%以上的城市青年人都参与过这项运动[1]。
啦啦操目前可以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舞蹈啦啦操包括花球球、街舞、爵士、自由舞蹈等;结合技巧、体操、舞蹈动作的表演称为技巧啦啦操[3]。啦啦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学、富有表现力、活力四射、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运动量适中,能够传达出运动者的自信心,是一项极具阳光和正能量的运动,而且啦啦操的运动对场地没有很高的要求,只要平整、宽阔即可。所以,这也是其被广大群众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习压力大、运动量小是目前高中生的一大现状,如何既能保证高中生的运动量,又能舒缓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完善的性格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关键,啦啦操运动因其音乐节奏强、运动量适中、富有感染力等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一需求。
大家知道,音乐具备感染力,能够让脑细胞产生积极的刺激响应,能够调动起大脑细胞的兴奋度。啦啦操运动就是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运动,能够刺激运动者的大脑兴奋,如果高中生进行该项运动,自然可以达到更换用脑环境的效果,促进大脑细胞的兴奋。
啦啦操运动通过各种舞姿对整个身体的所有部位进行运动,让身体各个部位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运动,而且对身体各种关节都能活动,而运动负重也仅是身体本身,不存在外界负重,激烈程度适中,保证身体所有部位都能得到足够的运动。
高中生一天基本保持一个姿势,对全身都是一个固定姿势,全身的关节受重点和支撑点基本固定,长时间容易造成麻木,通过进行啦啦操运动,根据不同节奏,调整各种姿势,达到对全身的运动,而且啦啦操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可以对速度、柔韧性、力度等进行平衡,达到协调的效果。
人们都知道,学习是个人的工作,也是一项团体工作,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也需要互相借鉴交流,自然高中生也应该培养协作能力。啦啦操这项运动是一项群体运动,它的完成需要整个团队共同的节拍,完成一样的姿势,要求所有参与这项运动的人都必须相互协调,尽最大可能做到整齐划一,所以在这项运动中,就可以培养高中生的协作能力,既能达到运动的效果,又能培养高中生学习中的协作能力。
枯燥乏味的学习,需要激情来调节。啦啦操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添加口号,通过呐喊的方式来增强士气,另外啦啦操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加入各种各样的音乐,音乐最大的作用就是能陶冶情操,学生听着舒缓的音乐,调整着身体的不同姿势,完成各种简单或者复杂的运动,缓解学习中的压力,培养高中生完善的人格。
啦啦操运动虽然目前具备很强的普及性,有超过60%的高中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人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这项运动在开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啦啦操运动是一项群众性运动,是一项广泛普遍性运动,目前在师范类、体育类大学内还没有设置这门专业,导致目前没有专门的体育毕业生作为老师分配到学校中,高中学校也是随便安排体育老师进行教学,不具备专业性,目前高中学校教授啦啦操的体育老师100%全部为兼职老师。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差是目前高中学校啦啦操教学的重要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啦啦操运动是一项群众性运动,是一项广泛普遍性运动,相关体育主管部门没有把这一项运动作为专业性运动进行定位,教育部门也没有把此项课程作为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标准课程来进行规范,目前各高中学校开展此项运动也仅是学校行为,不是教育部门强制的,因此啦啦操运动目前缺少统一的规范动作标准和教学规范,没有标准可参照。
群众性的运动没有产业化,不能形成商业利润,和竞技运动相比缺乏足够的经济吸引力,所以很少有人把研究目光投向这里,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对这项运动的研究投入也不足。因此,虽然这项运动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七八年的时间,但是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理论研究,没有形成理论基础,教材单一,缺乏针对性,科学合理性也不足。
要想让啦啦操这一运动能够更好地运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就必须运用以下对策,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在各类高校中增强啦啦操运动专业人员的培养,特别是师范类院校,把啦啦操运动作为体育教师培养的一项专业。另外,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对高中体育在职老师进行培训,增强其对啦啦操的认知度和专业性,尽最大努力增加师资力量。
啦啦操引入我国已经接近十年,也成为一项群众性运动,体育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来指导这项运动,另外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结合啦啦操运动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授课规范和考核标准,用统一的标准指导该项运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啦啦操源自于美国,发展于我国,说明此项运动在我国有很强群众性基础,也符合我国实际。但是,泊来物总有不合理的地方,为了保证啦啦操运动能更好地应用于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必须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啦啦操发展理论,为此项运动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啦啦操运动因其节奏感强、运动量适中、富有激情、有感染力,目前已经成为高中校园的一个“阳光运动”,为了保证高中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人们应该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大胆运用啦啦操运动,培养出综合、全面、积极向上的高中生。
[1]赵英利.啦啦操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投资与创业,2013(14):72-73.
[2]刘文莉.啦啦操融入武汉市高中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3]周莎莎.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啦啦操运动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J].商,2015(51):244.
G807.4
A
2095-2813(2017)09(c)-008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