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7-11-27 16:01杨紫藜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1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

杨紫藜

【摘要】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在音乐专业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使老师们全面地了解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从而配合专业老师来教授学生,为今后学生的这门专业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视唱练耳 教学态度 听觉惰性 音乐情感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187-01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的听觉艺术,是感知艺术。在音乐专业教学的课程中,为学生建立敏锐的听觉,对于他们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都有很大的作用。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好比建筑物的地基,地基打得越深就越扎实,建筑物就可以建得越高越牢固。它是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音乐的耳朵。

从内容上讲,它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積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但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这门课的不了解,容易产生听觉惰性。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本文仅就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浅谈如下。

问题:

一次视唱课上,我拿一条G大调的视唱谱给同学们练习,在给出“标准音”后,有些同学看了两遍就将书前翻后翻,感觉没什么事情可做了。在规定识谱时间到了以后,我点了几位同学起来唱谱,有的唱出来感觉没有音高位置,如:“do”唱成了“mi”的音高位置;有的没有按节奏来进行唱谱,如:把“切分音”节奏唱成“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等等。这只能说是把曲谱认熟了而已,其他的音乐基础他们根本就不去考虑。这样的想法归根结底是对视唱练耳这门课没有全面地了解而造成的。

对策:

视唱练耳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为主旨的,它通过各种训练方法,要求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变成清晰的听觉概念,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表演,创作,理论研究中,没有良好的音乐记忆力和音乐基础的积累,是很难进行工作的。所以加强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很关键的。视唱练耳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视唱和音乐听记。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课程的单调性不仅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改变,而且他们对这门课的真正意义也发生了本末倒置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某种内容的进行总是在经过了大量的视唱练习后才在练耳中出现。通过大量的视唱练习,让学生将一定数量的音乐语言——各种曲调进行,各种音程,节奏,节拍规律,不同调式风格,多声部的结合特点都储存在脑子里,到一定的程度上,他们才能有能力对所听到的音乐进行分析,并能迅速而正确地将其反映出来,这才会使听觉思维的材料发挥应有的效应。

莫扎特惊人的神童传说虽然难得,但是在我国幼儿中,能背唱电视,电台中播放的音乐曲调,却是很多的,如果我们重视它,并引导得法,诸如背唱中外名曲主题,把常用的音型或节奏进行多种变化组合,课堂上当即唱出老师所奏的曲调主题,以及用“自唱兼听”等方法训练,是能起到发展音乐记忆力作用的。例如: 对于单音的构唱,在教师给出一个音后,学生以这个音为基础音,找出上方音或下方音。如给出学生“la”,向上找“Do”,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以往的音阶演唱经验,逐渐找准音高。

接着就是单音的听辩和听记了,教师弹奏,学生听后记出音高。以白键为基础,再逐渐加入变化音。再听记过程中,引导学生内心的演唱,达到听与唱相结合,以此训练学生的内在听觉。音程的训练包括横向的旋律音程和纵向的和声音程,旋律音程训练和前文提到的单音的构唱大致相似,只是教师要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如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的训练,原则是以协和音程为本,再发展不协和音程。还可以用旋律填空,选择结束音等结合教材上的一些练习题型进行训练。重要的是纵向的和声音程。

综上所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听觉惰性的产生,注重对音乐情感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参考文献:

[1]裴丽,蔡淼. 浅论高师视唱练耳课中视唱的训练[J]. 黄河之声. 2008(18)

[2]黄池,李艳萍. 高师音乐学专业练耳教学刍议[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5(02)

[3]黄明智. 论不同层次视唱练耳专业生培养[J].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