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野下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

2017-11-27 11:54陈宏胡天淑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22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法治化人才培养

陈宏+胡天淑

[摘 要]当前,我国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还有很多缺陷,其中管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为了促进安全教育上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实现依法治校的目标,笔者通过此篇文章对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法治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当前实际,从机制建设层面对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法治化;人才培养;大学生;安全教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13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2-0-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方向,确立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法治建设目标。法治视野下高校的和谐建设以及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推进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成效和新时期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加快法治视野下高校安全教育的推进,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 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相关规定

当前,高校和学生之间核心的法律关系是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与高校学生管理相关的规范文件有以下几类。一是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制度,《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2017年重新制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二是政府教育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如:2017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三是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实施细则或执行方案,如:《学生管理规定》《学籍管理细则》等。

2 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2.1 高校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人员法治化程度不高

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法治化建设,不但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推进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程序、内容、解释等方面不规范。第一,我国各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校规、校纪,但大部分校规校纪的内容不够完善,缺乏有效性和体制化,此外,其立法主体、程序的合法性及立法技术的科学性都不尽如人意,常出现与上行法律法规相冲突的情形。第二,学校与学生间的关系权责不清。当今我国高校和学生之间实际上具有两种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准行政关系、高校教育服务关系。高校的教育管理活动需依法行政,受传统高校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当前人们对高校工作性质的主流认识,仍停留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工作方式仍是基于行政管理性的上令下达的方式。而高校相关规章制度在具体层面上缺乏制度基础,导致高校工作人员对行为依据的文件不清楚,且自身法治意识淡化。

2.2 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缺失

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缺失,造成大学生安全事件频发,且极易造成学生财产遭受损失,严重时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目前,教育体系偏重于学历教育,致使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学习,大学生普遍存在法律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的问题。2016年10月,广西某大学生借款160万后死亡,其中,有同学网贷30万元借给他并无力偿还贷款;2016年爆发的“裸贷”事件,牵涉出成百上千的高校女大学生;大学生不经意间传播淫秽色情图片、視频;大学生因参与时时彩、百家乐、轮盘赌、体育赛事、电子竞技等线上线下的赌博而陷入不良网贷无法自拔;因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造成大学生危害国家安全;大学生参与境内外邪教组织等种种事件,映射出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同时也在发出警告,网络安全已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大学生,特别是本科、专科阶段的学生,其防范意识比较薄弱,甄别能力也十分薄弱。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信息,时常常没有办法鉴别,不经意中就参与了高额借贷、网络色情传播、网络赌博、危害国家安全、非法传播邪教等不法行为。

对广西多所高校调研显示,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缺少对政治及国家法律建设的关注,几乎没有参与到任何的立法过程中。其次,大部分高校缺乏专门的法律课程和专业的法律授课教师支持,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造成大学生既没参与立法也没有对新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了解,从而难以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容易危害自身的安全。与此同时,社会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法分子钻法律漏洞等现象,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形的阶段,这些行为对大学生法律认同观念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3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未能切合

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存在重视学生安全教育、轻法制观念教育的现象。据调研,广西各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普遍集中在个人安全教育等方面,如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乱拉乱接电线等引发的火灾事故;窃、暴力犯罪、交通事故、治安事件、溺水事故、自杀自残事件、被杀伤致死致残、自然灾害安全的躲避等关于人身安全的案例教育,以及网络安全、国家公共安全等关于公共安全的安全教育。而学校规章制度不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以及危机教育薄弱,此外,各高校很少结合安全教育深入安全危害背后的相关法律教育。

3 实施法治化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3.1 强化管理者的法治化意识

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般呈现以下发展规律:一是法制化与规范化;二是高校学生管理服务职能不断强化;三是以“学生为本”的治校理念不断深入。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建设,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全面化、体系化、有机有效运行的,具体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高校需要及时根据上行法律法规,修订、修正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将实际实施的规章制度与上行法律、法规、文件等进行有机结合,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到提升学生法制意识,合理、规范地管理学生,管理方式合情、合理、合法,从而强化对高校学生的管理效果。endprint

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作为管理者,要做到善用法律,活用法律,而不是被法律束缚,只有把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与法制道路相统一,才能避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教育管理者如果在教育行政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性的规则,就会使自身的工作具有正当性和权威性。法律的基本导向和最高理想目标是实现个人自由,教育管理工作服务化的良好运行,要以平等、公开的规则和制度为基础,管理者还要本着“学生为本”的理念。

3.2 建立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教育管理者作为大学规章制度的制定者,需要强化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学校作为祖国人才培养的摇篮,首先,对相关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高校须在思想认识上,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加快高校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的结合,科学制定和推动大学生法律教育课程的实施。其次,高校应从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管理者应将学习生活中的相关制度和规定、相关法律性的规定与日常安全教育相结合,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安全状况,了解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程序,正确使用应对措施和方法。最后,高校在重视学生个人安全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法律教育,结合各类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意识。

3.3 大学生安全教育阵地多样化

在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时,高校应重视教育内容及教育阵地的选择。学生上网已成为了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网上可以获得线下媒介传递的所有信息内容,如,当今大学生线上阅读的时间远远大于线下阅读的时间。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及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从线下逐步转移到线上。因网络的便捷性和包容性,使网络具有兩面性,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因此,高校要建立网络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由学生工作部处、保卫部门、网络信息部门牵头负责,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做好内部的安全管理,保证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有序实施。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注重对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工作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犯罪、网络安全法制意识、网络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在此基础上,与国安等职能部门进行联系和合作,构建多维度、多样化的安全教育阵地。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利.大学生安全法律教育初探——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z3).

[2]翟宇.浅谈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4).

[3]杨晓雷.法治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解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3).

[4]汪雅卿,徐艳.“平安校园”建设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14(8).

[5]王宇莹.从依法治校的角度探索校园危机的防控[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法治化人才培养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构想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