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候外交在经济层面的障碍分析

2017-11-27 10:35毕京津
商情 2017年34期
关键词:主权国家

毕京津

[摘要]本文着眼于国际气候外交,从地缘因素的影响、各个国家利益诉求的不同以及体制机制障碍等三方面分析了国际气候外交的主要障碍,然后进行了总结评述。

[关键词]气候外交;主权国家;利益诉求

气候问题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人类环保理念和对未来忧患意识的提高,而日益受到全人类的关注。

气候问题因为其影响范围的广泛、涉及利益主体的多元、问题自身的复杂性等,解决起来尤为困难,是一个必须全人类共同采取合适行动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其蔓延和恶化趋势,直到最终扭转的严峻问题。由于全世界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可以制定和推行气候政策的体制机制,所以人类对于气候问题的应对现阶段只能够通过气候外交谈判的方式来兼顾各方诉求,在不断地平衡和妥协中推向前进。由于参与气候谈判各方所受到的影响不同、各自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各异以及各方利益侧重点大相径庭,所以国际气候外交不可避免地会牵涉到复杂的政治经济博弈和现实利益考量,因而使其自身变得风云诡异,艰难异常。

由于地缘因素的差异、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政治体制的差别,各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态度是迥异的,利益诉求也有着巨大的甚至于很多时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国际气候外交迟迟无法取得有效进展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些阻碍国际气候外交的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认清现阶段国际气候外交的本质和阻碍,更好地提出应对之策,以推动这一全人类共同事业的进展。

1地缘影响的差别

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全球性,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国家可以不受其影响而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但是,由于人类生存空间的广大,气候系统的复杂,各地区和各个国家所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各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不可避免的都要付出相应成本,而由于所受到影响的不同,故而其愿意付出的成本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在协调气候政策时候的第一个大的障碍。

根据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缘因素的不同,我将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三类,下面依次阐述。

1.1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

这些国家主要是大洋上的一些小岛国和非洲中部地区以农业为基础的贫穷国家。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升高,这直接威胁到了那些大洋上的小岛国。这些小岛国,例如毛里求斯、波利尼西亚以及马尔代夫等,其国土就是一系列分布于大洋上的小岛,这些小岛面积狭小,海拔很低,十分容易受到海水的侵蚀和淹没,一旦海平面上升,那么其大部分乃至于全部的国土都有可能被淹没,这将直接导致国家生存危机。因而,这些大洋上的小岛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也是推动国际气候外交最积极的国家。

另外,就是一些位于非洲赤道地区附近的贫穷农业国家。这些国家本身以农业为基础,又缺乏工业对于农业的支撑,没有化肥、农机和灌溉系统,完全靠天吃饭,其大部分的人民本身就处于饥饿的边缘。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干旱和洪水正日益频繁地侵袭着这些国家,对于它们赖以为生的农业造成了越打越大的影响,因而也就威胁到了其国民生存的基础。这些国家也是受到气候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

1-2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但不是特别严重的国家

其次是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国家。这些国家数量众多,也都在不同层次上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響,然而这些影响虽然有的也比较明显,却不如第一类国家那样致命。这些国家虽然也认可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其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积极性却不如第一类国家。这类国家对于气候变化的态度由于其他因素的差别也各不相同,但是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其背后考量的因素往往都不是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更为现实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这类国家的代表和美国、欧盟国家以及中国。

美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自身自然条件优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较小,气候变化本身的影响不是美国参与国际气候外交的主要考量,其对国际气候外交的参与更多是出于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执行国际气候变化应对协议时候的消极态度,对于气候政策的不断反复等匪夷所思、枉顾国家形象的举动,其背后都是现实利益考量的结果。

欧盟本身所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和美国类似,但是出于团结欧盟各成员国的政治理念需要以及遏制竞争对手的政治博弈考虑,欧盟对于气候变化国际外交的推动一直是很积极的。但是这种积极更多地体现在对于更高环保标准地推动和对碳排放税等绿色贸易壁垒的建立,而对于分享环保技术并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支持则并不积极。

中国自身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且面临着远比其他国家更加严峻的生态恶化考验,因而中国一直积极参加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国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于对世界气候变化历史的认知,一直坚持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对发达国家施压,为自身争取更多的发展和生存权益。这种做法也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与兼顾自身发展的平衡策略。

除此了美国、欧盟国家和中国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该类国家,他们由于受到了气候变化某种程度上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本身又不是特别迫切,所以他们的态度概括起来就是参与但是不甚积极,同时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混入政治经济利益的考量,为自身争取更多的现实利益。其本质上和美国、欧盟以及中国的策略同出一脉,只是表现各不相同。

1.3可能从气候变化中受益的国家

这些国家的代表是加拿大和俄罗斯,还包括挪威、芬兰和瑞典等北欧国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北极地区的冰盖逐年缩小,逐渐形成了一条可以横穿北极地区的航路;同时,几百万年以来隐藏在北极冰盖之下的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也变得更为容易,拥有大量北极沿岸地区的加拿大和俄罗斯将会从中获益。全球气候变化在加拿大和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带来的都是气候变暖,降水增加和粮食产量上涨,有利于对于占国土最大面积的高寒无人区的开发,会使得加俄两国获得巨大利益。因而,他们对于国际气候外交的谈判态度是消极和观望的,出于顺应国际政治大趋势的考虑可能会参与其中,但是并不会真心地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的进行。因为这不符合它们的利益。endprint

由以上分析可见,从地缘角度来看,不同国家由于受到的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其对于参与国际气候外交的态度和热情都是不一样的,导致要形成统一的国际气候政策并且使得国际社会成员采取统一行动变得十分困难。这成为了国际气候外交的第一个大的现实障碍。

2各参与方利益诉求的不同

主权国家是现代国际政治的参与主体,所有主要的国际政治交往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互动,国际气候谈判也不例外。主权国家的特点是主权至上原则和利益至上原则。主权至上原则意味着每个主权国家都有主动选择自身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方针政策的权利,虽然这种权利经常遭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破坏,但是总体上仍然是国际公认和通行的准则。利益至上原则指的是主权国家在制定本国政策尤其是对外交往政策的时候,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本国争取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其首先考量的是作为国家本身的需要,而作为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和考量则在其次。既然主权国家拥有主权至上和利益至上这两个重要的特点,那么我们在观察国际气候谈判的时候,就必须注意到各个国家内部发展上的差异。因为不同的发展水平必然带来不同的政策实施,而不同的发展环境也必然导致不同的利益诉求,在主权至上和利益至上的原则下,不同的政策和利益诉求也就意味着在气候谈判中不同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下面依然以美国、欧盟国家和中国为例来分析

2.1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直以来都秉持“美国优先”和“美国例外”的政治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到政治上就是“单边主义”。美国很少会在现实政治活动中估计其他国家的观感和利益,这点在气候谈判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美国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国土广袤、资源丰富,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其自身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和最先进的技术,应对不利气候影响的能力很强:美国人秉持消费主义理念,能源和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其他国家,享受着极高的收入水平,同时也伴随着极高的人均碳排放当量:美国的经济和人口依然处于扩张过程中,对于碳排放空间有着巨大的需求。

上述种种因素,决定了美国对于国际气候气候变化本身不是特别敏感,对于国际气候谈判和达成的各项减排协议也不甚积极。共和党的小布什政府在任的时候出于维护本国能源和制造业利益的考虑,虽然顶着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的帽子但依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拒签了《京都议定书》;而民主党的奥巴马政府虽然批准了《巴黎气候协定》,可是却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在国会的立法被否决,可见美国决策层对于该项协定依然不是特别重视:而共和党的特朗剖政府上台以后即可便又废除了《巴黎气候协定》,引起了举世哗然。

作为一直以“世界灯塔”自居的美国,敢于这样不顾国际舆论观感大行其道,固然有国内党派政治的倾轧,但是其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的是主权至上的原则。当然,美国对于国际气候谈判并非完全不参与。美国参与了国际碳排放机制的商讨和建立,积极推动更高标准的环保标准,对于环保技术也进行了大量投资。但是这些举动的目的都在于保持美国自身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同时为美国企业争夺市场和话语权。其本质的原因还是彻底的利益考量。

2.2欧盟

欧盟并不是一个单一国家,而是一个通过诸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似的欧洲国家通过让渡一部分主权权利构成的国家联盟。欧盟国家普遍的特点是经济发达但限于停滞。与美国相比,欧盟国家的人均收入也位于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其经济和人口增长在高位维持了一个停滞的状态。欧盟国家经济发达,普遍以金融和服务业为主,其碳排放量较少。欧盟国家普遍生活水平高,生态环境优美。发达而停滞的经济,使得欧盟对于碳排放量的增长需要不甚迫切:较高的生活水平则意味着对于环保的强烈关注,因而欧盟具备了强力推动国际气候谈判和减排政策的基础。

同时,已经严重去工业化从而导致产业空心化和经济发展停滞的欧盟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是十分警惕的,国家气候谈判正好为其提供了一个道义上的制高点,可以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进行抑制:作为一个超国家的联盟,气候政策正好也提供了一个凝聚各成员国的共同理念。因此,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推动国际节能减排便十分符合欧盟的利益,因而得到了欧盟的大力推进。

欧盟力图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推动较高幅度的减排标准,对于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制造障碍:同时,作为巨大的进口市场,提出了对其他国家商品征收碳排放税的方式来遏制其他国家的出口,但是遭到了众多国家的反对:对于其他不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援助,但是幅度很小,更多是一种示范效应。欧盟积极提倡和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目的在于凝聚内部共识和遏制竞争对手,同时抢占道义制高点,争夺话语权。这使得欧盟在气候外交领域与其他各主要的大国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

2.3中国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碳排放量急剧增长。在可预见的将来,由于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碳排放量还将有不小幅度的上升,因而面临着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中国一直“负责任大国”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在维护全人类共同生存权益的同时为自己争取发展权益。中国根据国际气候变化和工业发展的历史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坚决团结广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理清责任,要求发达国家为自己过去的排放承担更多责任,合理分配国际碳排放额度。由于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发展的前中期,所以中国的碳排放是不可避免的,争取发展权益成为了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目标之一。

由上可见,气候谈判的各主要参与方都是基于本国自身的利益,考虑了自身发展权益的基础上参與国际气候谈判的。其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利益冲突,何况有的参与方其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对其他国家的遏制。参与国际气候变化的各个国家秉持主权至上和利益至上的原则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冲突,因而使得国际气候外交困难重重。这是国际气候外交的第二个大的障碍。

国际气候外交本身是一个牵涉了诸多方面、掺杂了众多利益考量的复杂过程。不同的国家在里面秉持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现实考量,发出不同的声音,影响国际气候政策的制定,使得要达成共同的可以执行的政策变得十分困难。而即便是已经制定好了的各方达成共识的国际气候政策,其在执行的时候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执行措施,而往往会走样变味。

由此可见,国际气候外交是存在着体制机制障碍的。这种体制机制障碍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3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机构

由于国家主权的神圣而不可侵犯性,使得当今时代,缺乏一个可以超越国家主权权利、统一各方利益来制定共同的国际气候政策并保证其实施的机构。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其影响力也更多地体现在协调、议事和调停上面,而且其权威经常遭到各成员国特别是某些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大国的破坏。联合国无法单独的制定政策并且保证其各个成员国都按照该政策进行实施。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以主权国家为主,国际组织势力弱小的一个注脚。

具体到气候变化领域,虽然国际上存在着定期气候谈判会晤机制,但是这只是提供了一个谈判乃至于争吵的场所,而丝毫没有决定权。所有的政策都有赖于各个国家领导人和代表的博弈和妥协,从而使得决策效率极其低下,且往往根本无法达成有建设性的协议。即便是很多时候已经达成的协议,也会很容易地被某些国家赖账或者是阳奉阴违,而国际社会没有办法对其进行制止。这些全都是体制机制缺失的结果。

4总结

在现阶段以主权国家为主要参与对象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国际气候外交的征途注定是坎坷而不会一帆风顺的。各个国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同的,其可以下定的决心和愿意付出的代价是截然不同:同时,各方对于自身利益的追逐也必然会使得国际气候外交变得复杂而尖锐。而相应的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体制机制缺失,则使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变得举步维艰。这一切,都是阻碍国际气候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障碍。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权国家
试论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多重悖论
做国防手抄报心得
外交部:胁迫中方放弃固有权利是徒劳的
军事外交的概念及功能
台湾陆委会说话小心别闪了舌头(社评)
现代视阈下“纲要”课必须讲清楚的重要基点
美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全球霸权
全球治理语境下主权国家的国际责任
试论主权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地位
海地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