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金
【摘 要】古籍作为历史的见证,是文物收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纸质古籍保存困难,容易出现虫蛀、受潮、霉变等情况,因此很多古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为了能更好地保存这些文物,人们一直在想办法对古籍进行修复。当前主要有手工修复、纸浆补书两种。本文就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并比较两者的优缺点。
【关键词】古籍 手工修复 纸浆
古籍修复技术是我国一项特有的传统技艺。受环境的影响,许多古籍开始受潮、霉变、老化、虫蛀,因此保护古籍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目前最有效的两种修复方式是手工修复及纸浆补书。修复古籍时,需要遵守三项原则。
原则一:整旧如旧。即在修复的过程中采用新的工序、技法、材料来修复,在修复后也保有原件的风貌、特色。如艺术、文物、资料价值最初的形态,应最大限度保存其原貌,让其原始信息完整,不能因为破损严重而去除某些书页,更利于文献的保存和利用。
原则二:最少干预。最低程度干预是修复的基本原则之一,即避免过度修复。例如,在传统的中国古籍修复实践中,对糨糊用量要求“宁少勿多,宁稀勿稠”,对古籍图书有“宁补勿裱,宁补勿托”,对修裱质量要求“宁薄勿厚,宁软勿硬”,这些都是最小干预原则在修复细节上的体现。
原则三:可逆性。是指修复时所应用的材料,在未来需要使原件恢复到原状态(如再度修复)时,可以去除并使之恢复到原状态,为以后的修复留下可操作的空间和余地。特别是修复古籍使用的粘合剂和加固古籍载体的高分子材料,必须具有易溶解性能,即能够在不影响古籍载体的情况下被彻底清除,且没有残留溶剂。
一、手工修复
手工修复技术过程要求极严格,需要细心及一定的技术,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具备多种专业知识。手工修复前、后对比也是非常明显的,如图1所示。
(一)书页的洗污
书页污染情形不同,去污方法也多样。浮在表面的灰尘可以轻刷去掉,时间较久的污垢就需要用水才可以去掉。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污垢范围较小,程度不严重的可以用毛笔蘸取清水刷洗。方法是书页底下垫吸水纸,用毛笔蘸热水沿污迹轻扫。笔要软,劲要轻,水要热,然后在书页上喷水,用吸水纸把水吸干。二是水冲法,适用于污迹较重的书页。用一块比书页宽些的长条木板,木板上放一张干净的厚纸,托住严重污染的书页,将木板斜放,从上往下冲水,污垢就顺水而下。如污垢较顽固,可将书页在水中稍浸片刻。注意在洗污前,应对书中的墨迹及其他颜色进行洇水试验,观察颜色是否会洇来确定能否水洗,以免颜色洇染,损坏书籍。三是书页上沾有油迹、墨迹、霉斑等物质,就需要清洗剂去污。无论用哪種方法冲洗书页,洗净的书页都要压干,不能晾或晒。书页中间的吸水纸要勤换,以防书页生霉。书页去污,以污垢大部分去除为宜,不可过度清洗,更不宜漂白。
(二)修补用纸的选择
修补用纸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修复工作的质量,以及修复后纸质文献的寿命,因此,选择合适的修补用纸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公认的修复用纸要求是无酸化,有害杂质少,对文献无损,纸张纤维交织均匀,有较好的耐久性,纸张柔软并有一定的强度。根据上述要求,修复人员更推崇手工纸而非机制纸,因为手工纸的主要原料是麻、树皮、竹子、纤维,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强酸、强碱及氧化剂,不接触金属材料,所以纸张一般呈弱碱性,使用寿命长。
(三)粘合剂选择
粘合剂是古籍修复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对于古籍来说,在粘合时需要无酸无色,并且还要注意在这一过程中是可逆的。简单来说就是用一定的方法可把粘结的古籍书页以及补纸分离,并且以不损害古籍书页为标准。这样可以确保书页的性质稳定,还可确保其不容易发生虫蛀。当前常用的是糨糊(糨糊是去除蛋白质的小麦淀粉制作而成的),糨糊粘合力强,且具有可逆性。在使用时,需要先根据古籍纸张以及修复厚薄、纸质的不同配成不同粘度糨糊,方便随时使用。并且注意粘性大小要合适,粘性不足时间久了在粘结处会分离,粘性太过又会让书产生折起而发生断裂。
(四)捶平
破损书页经过溜口、粘补后,其修补过的部分搭边要经过捶平、压实,才能和书页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捶平即是用书锤轻轻地敲打书面因修补而凸起的部分。捶平是手工修复必须要经过的一道工序,只有通过这道工序才可以把局部修复过的书页整平,但这种方式却极容易二次损害书页。
二、纸浆补书
手工纸浆补书技术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古籍修补方法,是一种新的古籍修复方式。它是利用成纸“还魂”经复配制成修补纸浆,使用简单工具,利用传统手工造纸的“浇浆法”原理,均匀地将纸浆分布在破损被修补的古籍书页上,利用湿纸的纤维氢键结合力、纤维交织力及复配成分的胶粘力,使纸浆成纸后与被修补的古籍书页间牢牢地黏合在一起。它具有修补速度快,操作简单易掌握,容易达到整旧如旧等优点,适用于我国古籍数量众多、破损量大的特点,如图2、图3纸浆修复前后对比。
(一)选纸灵活性
无需配纸,只要考虑颜色与书芯一致即可,如毛边纸、连史纸。通过机械把这些纸打成浆,修复前用抄纸帘放在有灯光且一定角度操作台上,让多出的水分流出,减少过多水分对于书页浸泡。然后用管状滴管(上半部带球体)吸取纸浆,均匀滴在破损的部位完成修补的工作。
(二)修复过程中不用糨糊
南方地区气候潮湿炎热,糨糊过多使用会导致书页虫蛀的机率大大增加。而纸浆补书技术是利用纸浆的纤维与原书页纸张纤维间相互交叉连接,同时通过外界施加的压力,让两者可紧紧相结合,不仅可减少制作糨糊的开支,也可控制糨糊因为温度的变化产生霉变及生虫现象。并且还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由于糨糊过多或过少而造成书页折起、粘不稳的情况。修复的同时还可洗去污渍,并可同时进行书页除酸工作。
(三)修复过的书页平整,无需捶书
传统修复技术修复书页,补纸是糨糊粘在书页上的。如果糨糊的浓度掌握不好,由于糨糊干燥后的收缩,补过的书页即使喷水压平后也不会很平整。由于补纸是补在书页背面的,破洞四周都要有补纸搭茬。当书页对折之后,同一个破洞的周围就会高出两张纸的高度,几十张书页放在一起,破洞周围就会高出许多。此时书页就必须经过捶平,才能使凸出的部位平整。而用纸浆补过的书页,由于是纸浆填充在破洞之中,书页正反两面都是平的。书页的平整度是传统手工修复绝对不能达到的,从而避免了捶书这一环节对书的二次伤害。
三、两种方法对比
纸浆补书也是手工操作的一种技术,相对于传统修补来说,过程比较简单且方便。在修复后,书页和传统的修复相比,厚度比较小,对于修复用纸需求也比较低,并且不需要用糨糊,使用工具方便、简单。修补后的书页强度、韧性和持久性都比较满意,符合古籍修复、保存、利用的选择,并且有利于处理破损比较严重的破损书籍。
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因此在修复中可以相互融合交替使用,取各方法的长处来补自身的不足。当前,由于修复人员有限,很多都还是使用手工修复,且工作重点集中在那些破损严重、面积较大的古籍修复上。在未来的修复工作中,还是更期待运行纸浆修补术来缩短修复的时间及提高工作效率,让古籍的修复工作可越做越好。
四、结语
目前,对于古籍的修复手段以及保护技术日趋进步,但修复人员仍长期处于不足的状态。据粗略统计,全国范围内修复人员的数量还不足百人,这让古籍的修复工作一直处在被动状态下。面对庞大的、等待修复的古籍,我们需要不断做好修复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扩大修复人才队伍,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修复技术。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充分吸收国外那些先进的技术、经验,将科学技术与传统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古籍修复工作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邢雅梅.古籍文献修复的路径选择与研究——手工修复与纸浆补书[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05):87-89.
[2]张珊珊,蒋文仙.纸浆补书机用于古籍修复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山大学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6,29(01):70-72.
[3]王晓红.古籍修复的革命——纸浆补书机[J].贵图学刊,2014(01):54-55.
[4]林明.中国古代文献保护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林明,周旖,张靖.文献保护与修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