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抱琵琶半遮面

2017-11-27 18:30田永元
中国铁路文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功力琵琶行琵琶

田永元

从进入文学创作的那天起,我们就常常被变化无穷的文学现象所困惑。尤其是那些灿若星辰的古代优秀诗歌,每每品读总有新的认知,让人欣喜不已。时间久了我就感觉到:有许多诗词,解释好了,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有些长点的诗词,再细细地品读,分析,甚至够得上一篇吸引人的小说。

难怪一位著名的作家说过:读现代小说,细品品那些最精彩的部分,几乎都属于诗歌。

这话不无道理。

小说精彩处,往往出神入化,美在诗情画意中。

尽管,这话听了深受启迪,然而,真正让自己能够悟出点深意来,实在是在有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后。比如读白居易的《琵琶行》,最初感受到的就是美中的情感享受。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感叹,通过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令人感到古时作为女人的不幸。这种不幸是从具体的故事和形象里品出来的,所以称得上情深意切。而再读下去,品味下去,就不那么简单了。那位琵琶女的身世以及由琵琶声里感受到的缠绵和哀怨,让我们同作者一样有着诸多的联想,而这样的联想,并没有随着时间的飘逝而减少,相反,却因为跨越了时代,更增添了人们不断伸展的想象,不断补充着,丰富着,进而产生对琵琶女不幸的倾心同情和更美好的祝愿。那种“转轴拨弹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朦胧之美和不时缭绕着哀怨声的楚楚动人之态,都让我们的心灵不时引起震颤和共鸣。对自古商人重利轻于别离的谴责,似乎是以淡淡的抱怨表达的,却更能起到动人魂魄的效果。

正是这种给读者留有更大想象空间的描述,一点点让我们对这位琵琶女有了铭心刻骨的认识;才能体会到,白居易为什么最初不过是在船上,为听听小曲,解解旅途的劳顿才请来的琵琶女,最终在曲终人散时,却能够被感动得泪透长衫了。

我由此想到,如果诗人没有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手法和功力展示这样的画面和情节,它能达到至今仍让人感怀不尽的效果吗?

由此,让人想到眼下我们的创作,现代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可是,我们为什么写出的亲身经历的作品却常常吸引不了人,打动不了人?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和素材,落到纸上后,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

盡管,现代化的媒体传播手段尽显风采,可是,没有最真切的文字描述,照旧苍白乏味。因此,大凡文学作品打动不了人的,肯定是在创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太缺少艺术的功力。作品不是写得太满,就是太直白,太概念化。由此再品味一句“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更感到在作品中这个“半遮面”的神奇可贵了。

由此,我常想,至今琵琶女的形象还这般富于生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样的创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尽管,这是老生常谈,但是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里,往往“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会更令人受益非浅。

所以,人们说好的作品不能那么满,好的作品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来完成的,“是要遮点面”的。

一首《琵琶行》千百年来有多种解释的版本,而各种发挥的想象和感受更是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可见留出空隙,给读者以更多想象的空间是何等重要。

文学发展到今天,许多轰动一时的作品已经不新鲜了,昨天还新鲜的东西今天已经陈旧了,但是,艺术的表现手段,永远有我们值得借鉴的东西,我们不能在感怀现代化的同时,在创作的学习中,把洗脸盆里的水和里面的孩子一同泼掉呀!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力琵琶行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浅析《琵琶行》的音乐美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编辑的功力
细微之处见功力 CEDIA 2017 北美地区获奖案例掠影
浅谈新闻主播也要具备的采访功力
窈窕淑女琵琶妹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我的“反弹琵琶”
知我者谓我心忧——解读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