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卫东+黄作明
[摘 要]本文在分析高校经费绩效指标选取原则和指标体系构建逻辑与步骤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提出了高校经费绩效评估平台的设计框架及思路,希望能为高校绩效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经费;绩效评估;平台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024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2-00-03
互联网固有的传输快、跨界广、普及度高、低成本、便捷性等特点,为当前解决教育资源地域化强、绩效考评效率低、交流和共享难等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1 高校经费绩效评估指标的选取及其体系构建原则
高等教育经费的有效管理,对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会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力促高校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要求,也是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绩效评估指标的选取不是盲目的,要使其合理、有效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是高校进行绩效评估研究与实践所必需的。
1.1 目的性和导向性原则
当前,高校亟待实施更为优化、高效的绩效评估,其目的是通过更为科学的指标选取与分析,对高校经费使用的效率和质量加以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所以,绩效评估指标的选取必须具有明晰的目的性和改革的导向性。
1.2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在构建经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要充分体现以问题及功能为导向的系统化设计理念。高校应从传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潜力”“政府导向”6大功能模块入手,就现实存在的不足,优选已有的指标,增设新的指标。由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复杂性和管理水平的差异性,若只采用定量指标难以全面反映现有高校绩效评估现状,必须辅之定性指标加以补充修正。但在定性指标设计上,要体现其重要性、相关性和代表性,否则会人为影响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可比性。另外,在指标权重设计中,高校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1.3 过程性考核重于结果性考核的原则
传统的结果性考核办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未能充分体现事前管控和事中监督,等发现问题时,往往已难以补救,弊端太多。绩效评估的作用不仅仅是对最后结果的奖惩和排名,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反馈纠正,从而避免经费的“跑冒”“滴漏”,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为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校的基础各异、定位不同、隶属不同,各高校可以结合各自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加以微调。
1.4 传统考核办法向“互联网+”考核平台过渡的原则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有目共睹,有线网络以及移动无线网络传输速度的提升,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也指明了方向。“互联网+高校”的绩效评估模式已是未来绩效评估发展的必然。高校要善于借鉴国内外互联网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考核平台的有益经验,在政策允许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建立经费绩效评估的管理信息平台和网络监管系统。在其实施过程中,高校要先做“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动态管理,逐步完善,不可一刀切。
2 高校经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步骤
高校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要从经费管理部门和经费使用部门两个层面进行考虑,重点是对经费使用部门进行管理。第一,制度设计层面需要改进;第二,职能部门需要变革;第三,考评“指挥棒”必须科学,而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经费管理部门通过鼓励与引导,借助“互联网+”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教育经费绩效评估平台。
2.1 基本思路
2.1.1 按照国家财政基本特征和相关制度构建
财政的基本特征是公共性、非营利性和法制性,我国高校投入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而要评价经费投入的绩效情况,最好根据财政的基本特征构建一级指标。高校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等的精神,细化相应的二级指标。
2.1.2 按照地方政府颁发的有关文件构建
如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南京市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宁政办发[2015]1号)》明确提出,绩效评价内容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指标设置原则包括相关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以及经济性原则,既要用共性指标,又要用个性指标。
2.2 基本步骤
首先,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省内外调研→分组设计→专家诊断→指标初稿”的步骤进行实施。其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试点,应遵循“院校调研→试点动员→数据采集→初步评价→反馈评价→指标修正”的步骤进行实践。最后,将教育经费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上报。
3 高校经费绩效评估平台的建模思路
高校经费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是实现项目化管理。项目化在落实的过程中,高校应明确责任人,在明晰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追责制度。
3.1 数据库结构建模
設计数据库的最主要目的是让高校的经费便于管理,其是能够实现经费管理过程性考评的重要一环,这个系统可以使用Power Designer 15,它的优点是具有持久性,能够满足高校经费管理的基本要求(见图1)。
3.2 管理系统构建
基于互联网构建经费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长期的技术实现过程。高校在充分按照平台设计目标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要对高校经费绩效评估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系统设计,在经费绩效评估工作中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更新,在具体的评估平台设计工作开展中,要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借鉴有效的设计方式,进行改造与升级。endprint
3.3 审核系统设计
高校要加强内、外部审计,尤其是内部审计是保证教育经费使用安全性的第一要务,审核消息表的系统设计必须系统、便捷、科学、透明。
3.4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软件系统架构是关于软件系统的結构、行为、属性、组成要素及其交互关系的高级抽象。作为软件开发系统,一般要通过需求获取、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研发、系统维护等阶段。其路径是:首先设计总体结构,然后再逐层深入,直至进行每一个模块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动态可扩展的系统(见图2)。
4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经费绩效评估平台设计
4.1 基于“互联网+”视角的设计理念
为了加快高校经费流转,也为了实现对高校经费的全过程管理,规范和理顺经费管理的整个流程,高校需要设计一套能够充分满足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经费一体化管理体系。该体系要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管理模式,以预算管理为主线,并以资料收集为相关补充,使各部门的职责明确,从而使各类用户能够对高校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掌握。第一,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并使各类人员分工清晰明确。高校经费管理的主要核心业务包括统计分析、经费预算和支出管理以及项目监督等,为了使经费发挥出重要作用,高校有必要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理顺。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对相关经费需求的预算以及编制,并按照审批权限使用经费,同时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检查和审计;而对高校经费进行分配的方案,主要由科研等分管部门进行负责,对审批权限范围内的经费进行预算调整,并与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合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指导监督经费的预算和使用情况,并办理相关经费的划拨领取手续等。第二,实现经费预算前置,做好“事前管理”。通过对整套经费的管理,系统做到时时与财务进行沟通,并向财务管理系统输送预算信息,提供支出明细等。第三,建立岗位职责,并规范经费拨付流程。对高校经费的拨付流程及完结都要规定一个工作时限,如果学校已收到资助部门提供的经费,财务部门要在极短时间内向管理部门发出到款通知。这便于及时做出经费明细单,并促使项目负责人对用款计划按时上报,同时也可以及时导入预算模板并建立相关项目。
4.2 基于“互联网+”视角的操作流程
对高校经费实行一体化管理,会涉及财务部门与相关管理部门,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如下。①项目申请。负责人根据计划对项目进行申报,然后由专职管理部门对相关项目进行具体审核,由财务部门对经费进行审核预算,经过专职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通过后,才能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上报。②经费到款。一旦资助部门拨款到位,学校在收到后,及时进行财务入账,同时要向专职管理部门发出经费到款的通知,然后由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立项清单。③经费划拨与财务立项。专职管理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供清单,财务部门根据清单对财务进行立项,并划拨所需要的经费,再通过系统对接把相关的预算批复书或任务合同书导入项目经费中。④经费支出报销。负责该项目的相关成员持报销单据,按照后台设置的预算模板进行在线报销。⑤课题结题。项目负责人在该项目研究结束后,通过网络系统把相关的结项申请提交,再由财务部门确定对系统自动识别该审核是否通过、是否依然存在应付款项等。⑥项目结束。负责人在项目进行结项验收后,及时对经费收支进行清理和对财务结算手续进行办理,从而将节余的经费通过网络途径转入个人结余经费中,再按照相关规定退回到课题资助部门中。这些操作完成后,该项目不存在其他任何操作手续。
4.3 主要功能
功能设计主要包括:预算管理功能、项目经费记录功能以及多维查询统计功能。预算管理功能指,根据不同的经费资助部门和经费子项模块,设置不同类别的项目。对项目经费进行预算,可以根据任务合同书进行,按照规定程序对项目组织实施部门办理报批手续,严格按照预算进行相关管理。项目经费记录功能主要指,为了方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查阅,对项目经费的相关审报、到账、划拨以及预算登记等进行管理。多维查询统计功能指,该项目的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授权按高校各学院或资助部门对该项目的数量和金额进行分类查询,从而对开支情况和到款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同时也便于对课题支出和课题预算进行相互比较,这既可以从经费子项开支明细上,把资助部门的项目数量和金额查询仔细,也可以从相关资助部门查询到每个项目经费的开支明细。
5 结 语
基于“互联网+”视角的高校教育经费一体化管理,不仅加强了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同时也实现了对经费的实时查询功能,从而使高校经费的管理更加透明化、更加科学化、更加合理化,在提高项目管理质量的基础上,使工作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国有资产运算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减少了高校经费的闲置浪费现象,使高校经费预算更加标准、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吕浩音,郭涛.基于校园网/互联网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分析开发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6(10).
[2]杨艳艳,薛辉.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基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视角[J].价值工程,2017(4).
[3]范维,刘玉邦,陶清玉,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学术期刊功能转型及实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
[4]夏文莉,李渝红.大学科研经费有效管理的路径探析——基于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6).
[5]王伟,冯树清.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