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策略研究

2017-11-27 11:12曹晶
商情 2017年34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曹晶

[摘要]2012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从这一年开始,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经过5年的发展,业内和社会公众都对其迅速崛起产生极大关注,它一方面为金融体系带来新鲜活力,另一方面也对传统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应对措施开展分析,提出一些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商业银行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传统的金融格局尚未完全打破,金融领域核心竞争力还是来自于对地域资源的控制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这也正是银行多年经营所积累的优势所在。未来几年是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在互联网金融业态下应立足全社会信用体系中枢地位,利用好丰厚的资本与政策资源,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不断推动自身改革和金融行业相关体制和机制改革,联合新金融势力为客户带来更为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开创互联网金融业态下各方共赢的局面。

一、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理财产品分流银行存款

从目前发布的基准利率来看,一年期存款年利率为2%,活期存款利率为0.3%,而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稳定在4.01%左右。余额宝用户在购买货币基金获得收益的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因此,用户相当于在享受着活期存款的便利的同时,还获得了高于定期存款的利息。同时,无投资经验要求、无资金下限规定等理财低门槛也是余额宝流行的主要原因。与之相似的理财产品还有百度理财产品,其收益率是银行活期存款的20倍左右,是定期存款利率的2倍多,并且可以同活期存款一样随时存取。

(二)理财产品推动利率市场化

当前,我国的银行贷款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运行当中,而规模日益扩大的互联网金融对于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银行存款的利率水平是央行制订,而非是资金市场中供需双方之间的价格真实反映,于是造成了利率水平的严重扭曲。而互联网系列理财产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利率水平,这必然会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之前央行已经在银行间大额可转让存款的利率完全市场化。接下去,估计在中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会有所突破,最终达到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的程度。

二、商业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推出的金融创新举措

针对目前的格局,传统银行有两大应对方向,一是自身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二是与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竞争。银行发力互联网金融的主攻方向有线上化,自建电商平台,向网络金融转型:下调银行账户向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的限额:推出新一代类似余额宝、高于平时收益率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等。具体措施如下。

(一)互联网信贷推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互联网化

随着互联网信贷的发展,线上信贷的优势逐步展露。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数据处理集中,易招揽客户等特点也推动了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互联网化。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客户资料更易于掌握,线上信贷可以大大节约运营成本,同时降低风险。

目前,各商业银行积极寻求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去年平安银行携手易贝(eBay)推出了“贷贷平安商务卡”,只针对易贝平台上的中小外贸电商,投放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而浦发、华夏等银行也推出类似的网络贷款产品。中信、招行、光大等银行从支付平台入手,与银联商务合作,推出基于刷卡机交易记录为重要贷款依据的信贷产品。大型商业银行凭着资金优势,甚至打造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发展得尤为迅猛,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条线。

银行加速搭建平台,发展互联网金融,借助虚拟经济推动了实体经济蓬勃发展。这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以往由于信息成本,银行发放贷款遵循“二八定律”,贷款主要集中于大中型客户。而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将大大降低银行的客户信息成本,这意味着银行贷款对象的扩大,贷款规模的增长。商业银行能否把握互联网金融贷款平台,将很大程度影响其行业竞争力。

(二)互联网信贷推动银行关注小微信贷

自十八大以来,扶持小微企业就一直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国家已通过税收、贷款等多重政策倾斜来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当前,中国有超过5000万家小微企业,约30%的小微企业需要贷款,更多小微企业还期待包括结算、理财等金融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截至12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主要金融机构指中资银行)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第三季度末高0.6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3.9个和4个百分点,比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速高2.8个百分点。12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4%,比9月末占比高03个百分点。

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促进了小微信贷的发展,凭其快速性、广泛性等特点,互联网金融可以及时快速的获得相应资金支持,扩大了资金池规模,进一步释放了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互联网金融信贷在小微企业上的成功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改变传统的“二八模式”,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趋势。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加上其他一些必要的专业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包括对小微企业所在行业进行周期性分析、对小微企业所处市场进行全方位调研等,由此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增大资产规模,增加盈利。

(三)移动支付将代替传统支付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便利快捷的第三方支付正在挑战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统计显示,2016年四季度,据Analysys易观中国的统计数据,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2213.8亿,同比增长46.8%,整体市场持续高速扩张,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支付宝以43.44%继续保持在线支付市场第一名,财付通位列第二,市场占有率为16.63%:银联商务以15.77%的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三,前三家机构共占据互联网支付行业交易份额的75.84%。互联网金融正以不可阻挡的速度覆盖金融业,互联网金融在管制下会探索新的创新,暂缓步伐,但是传统的支付手段必然要为创新的金融支付手段让路。调查显示,80、90后更去倾向于网上支付。商业银行要想持续发展,打造自己的互联网支付平台不可避免。

(四)中小银行积极推出直销银行业务

直销银行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的日益成熟,一改传统店铺银行依赖网点扩张拓展业务规模的经营模式,其成本结构与业务拓展路径均与传统银行存在较大差异。其借助于安全的后台系统与呼叫中心,摒弃物理网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工具、电话银行、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终端等创新工具为客户直接办理业务。银行方通过该模式减少物理网点建设,降低人工成本支出:提高客户方的业务办理效率,减少了业务办理等待时间,避免了因时间与空间因素对业务办理的限制。直销银行模式可有效解决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扩张难题,避开某些区域已进入银行网点布局全面的竞争压力。因此股份制银行及实力较强的城商行积极引入该模式。

三、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商业银行的最佳出路就是要寻求与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强两者的战略合作,力争双方互利共赢。银行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线上的客户大数据做活金融业务,利用互联网在电商方面的成熟技术走好金融服务网络化,降低自建平台的成本,双方将以共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为核心,以提升用户服务体验价值为诉求,在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多元化战略合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