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谢婷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浅谈武术的文化意象①
李晓红 谢婷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武术文化意象的表现也丰富多彩。每一个武术动作都有其非常形象并具有内涵的名字,武术名称众多,具有深刻含义的不计其数。那么,武术文化的意象具体有哪些呢?它们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发、电子查阅法等展现武术文化意象之美之意,并运用多学科角度来欣赏意象之美以及发现与武术文化意象的相通之处,即发现意象存在之理,发现其普遍性,说明其哲学意义。
武术 文化 意象
“意象”一词,历来就是物象、卦象、兴象乃至于指称“道”的“大象”等的总称。就其概念而言,既有具象的形而下器,也有恍惚无形的形而上道,还有着深蕴于人心的情与理。意象的功能在于由眼耳相接的具体事物,引人入于玄远之境,与万化冥合[1]。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2]。物象(Physical image)与寓意(Comnotation)是意象(Image)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意象的功能既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以具体来表现抽象,以已知或易知来启迪未知或难知”[3]。根据意象的定义,意象不等于真实。尽管如此,一般意象并不等同于幻想。赫尔曾说:“所有幻想都包含意象,但不是所有的意象都包含幻想”[4]。
“意象”是“表象”的升华,是在“形态”上加入“感情”元素的。“意象”不仅有“意”,更有“情”。对于“人”来说,“情”是非常必要的存在。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情感”岂不和草木同性。德国谢林曾说“哲学活动的本质,就是精神还乡”。正如中国人能从像武术这样的传统文化中找寻到一个精神层面的自己,让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心有所归属,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所谓“境由心生”,而“心”声却常常要依托物或诗或词或其它来表达。
“武术意象”所指向的是经由拳家们所创造出的各种武术技术、技法的形象,是建立在再现“物的模样”的表现,既是以现实中存在着的打斗、搏斗技能为素材,对其进行特殊地加工和改造而得到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武术意象”是被武术拳家们外化和物化了的意识客体,它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在“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的意象交融中,成为了一种艺术化的意识客体[5]。中国武术的意象起于“观物取象”。这个“取”不是单纯模仿,而是起于物我之间因生命之气的交流共鸣所形成的感应互通,是基于同态对应的深切认同[6]。
在心理学上意象被誉为“灵魂的语言”,可见意象在心理学上的地位和它的重要性。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意象可以是千变万化,甚至非常的虚幻,可是其背后的能量,确是相对稳定的存在。换句话说,一种情绪情感能量,意象仅仅是它在头脑里的瞬时表现形式,可以以无数的内在视觉画面表现,可是“能量”,才是其背后最本质的东西。能量觉察疗法认为,意象是表层,能量在深层。但这并不是说明“意象”不重要,“能量”虽是其本质,但这本质的发现却离不开“意象”,这恰恰也说明其“意象”的重要性,心理学上由这万变的“意象”之形式可揭发其内涵本质。其在武术中的应用有,借助弗洛伊德的观察法,根据武术习练者的行为动作或是习练者内心所想,可以推测判断其行为的本质。比如正面例子,当武术习练者在习练过程中脑海中的“意象”是武术中的“十二形”,那么这些“意象”会引导武术习练者表现出其“意象”之“意”。
从审美学的角度来看,“武术意象”这一艺术化的形象是他们对武术这一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开端,是他们获得审美体验的本原,更是承载了武术拳家们内心世界中主观之“意”的艺术化了的“物象”。从艺术学的视角来看,“武术意象”以艺术本体的形式出现在武术之中,这使得武术最终在技术的表现形态上形成且具备了鲜明的艺术属性,它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化物象[7]。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武术文化意象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武术文化意象以通俗易懂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如武术中的象形拳,不仅拳术生动形象,而且其“意象”内涵深刻。对于武术,不仅有拳术套路的实打实战,还有招式名称之间的博弈,而这些,常常含有深刻的文化含义,不仅招式名称有“意象”,双人之战更是“武术文化意象”的表现。因为其两人在对弈中脑海要首先有其“意象”,而且要预测对方之“意象”,并且要用己有之“意象”战敌之“意象”。双方在博弈中,身心的投入,本身也是一场极美的“武术文化意象”。
从历史学角度来看,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化由器物到技术到制度,当然,武术也不例外,武术通过发展逐步上升到精神层面。从武术的起源来看,武术起源于祭祀、军事、狩猎等实用性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渐渐的退出军事领域,转化为击和舞。“击”和“舞”这一道路更是离不开武术的“意象”,艺术化的套路中,无时不刻的想象着“敌人”,在练习过程中,武术的每一招式更是靠“意象”来领会其“技击”内涵,“击”哪里,怎么用。
从人类学角度来看,更是离不开“意象”,人类学包含了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认知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医学人类学、教育人类学、饮食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福利人类学、女性主义人类学等,都是以“人类”为研究对象,展开不同的研究。而“人”,要不断的创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触新知识,甚至是创造生产知识,那么在解释新知识、新概念时,“意象”就必不可少地成为其辅助工具。在武术文化意象中的表现则更加的明显,如“乌龙绞柱、金鸡独立、白猿献果”等一些浅显易见、生动形象的事物来表达其含义。又如单鞭是传统拳术中动作招式象形化的通用式名。“单鞭一式最为雄,一条长蛇画西东”之句,言之较为玄妙,取长山之蛇之意境,有击尾首应、击首尾应,击中双应之心法,有避让或控住敌人的攻击,随后反击的意义。对太极的缠丝劲要求较高,讲究“单鞭一式追人魂”。
“意象”对武术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曾说明人的生活受“习性”影响。那么具体的实践意义就是,当一个武术习练者在练习过程中最好有武术动作的“表象”,通过练习并且身体感受,逐步领会其“意象”,在这个过程中,“意象”对于武术习练者起着重大的作用,它会一步步引领习练者,最后身心一体的将其完美的展现,即自己的身体和武术文化的“意象”合二为一。最终使身体产生“习性”,达到身体的无意识的境界,却表现出有“意象”的身体。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文化内涵丰富,“意象”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应用价值广泛,首先在理解上具有桥梁的价值,其次在文字欣赏上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薄楠.浅谈武术的文化进程[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 198.
[2]王定邦,张加林.浅谈武术的文化基础[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5):88-90.
[3]兰州理工大学丝绸之路文史研究所.丝绸之路体育文化论集续[M].
[4]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83.
[5]耿尤明.翻译论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英)Eric Hall,Card Hall,Pamela Stroding and Diane Young(赫尔)著.邱婧婧,等,译.意象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7]吴松,王岗,等.武术意象[J].体育科学,2012(5):1.
G852
A
2095-2813(2017)04(c)-020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201
李晓红(1993,7—),女,河南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历史与文化。谢婷(1992,6—),女,汉,湘南岳阳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