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婷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相关体育产业政策的出台,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内学术界对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河南地处中原地区,多年来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也获得长足发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河南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如何改变?基于此,对河南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开展研究,以期为促进河南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加其在全国体育产业中的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
总体来说河南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产值逐年上升。武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初具产业效应。随着电影《少林寺》的热映,少林功夫闻名全国,由此带动了登封地区武术教学产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量武术人才。由河南省体育局主办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是一项集武术、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它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和武术的快速发展。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目前已经风靡全球享誉世界,练习者和爱好者非常多。焦作地区是太极拳的主要发祥地,从1992年开始成功举办了多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以比赛为舞台吸引国内外客商开展贸易活动,有力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河南卫视于2004年推出的《武林风》节目,是以武术搏击比赛为平台,融武术、竞技、娱乐于一体的电视栏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自己的搏击组织、播出平台、赛制模式和选手资源的武术搏击栏目,深受观众喜爱。成立于1994年的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是中国足球史上一直没有易帜的足球俱乐部之一,是中国第一家规范化完成股份制改造的足球俱乐部,长期以来联赛成绩有不俗表现,每次主场赛事都吸引了众多球迷,并多次挺进亚冠联赛,在中国足坛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河南省在各方面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方面也是如此。目前河南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开展较好的项目多是本土性项目如少林功夫、太极拳等。国际现代运动项目开展同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还有较大差距,承办顶级体育赛事机会少。现代体育竞赛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目前三大球项目中,只有部分项目参与全国性职业联赛,其他项目目前没有职业队伍。其实河南并不缺少体育人才,目前男子排球国家队主教练谢国臣、以及多名国家队队员都是河南培养的优秀排球人才。同时体育赛事转播经验欠缺,赛事转播权受到限制,赛事管理体制还没有适应现代体育赛事要求,对赛事管的死,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力量比较弱。
目前,少林功夫在国际社会产生巨大中国武术影响力,其品牌号召力和市场价值已经获得国内外认可,发展态势良好,呈现稳步上升积极趋势。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商业化、市场化道路不会更远,少林寺主持曾明确表明少林品牌不会上市。究其原因,不是市场原因而是其自身来源所限,目前所有少林品牌物品包括其武术表演、医药等都是少林品牌衍生品,不可脱离其核心宗旨——宗教性,少林功夫作为其宗教性的一种体现,反映人与外在世界的认识,体现人生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由此决定其在商业性道路上会有天花板,如果执意商业化、市场化必会动摇少林功夫的根本。
少林功夫目前多是表演性质,其实战性、竞技性并没有得到很好展现。一龙经常以少林僧人形象参加武林风等武术节目,但其还不是正式少林僧人,只是曾学习过少林功夫。部分武术比赛曾邀请少林寺僧人参加具有职业性、商业性武术比赛被婉拒,引起社会一定反响,质疑少林功夫实战性和竞技性。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一种,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目前多是展示其养生价值,老年人尤其练习的比较多,其不紧不慢架势对年轻人吸引力较弱。应通过一定渠道媒介展示河南省少林和太极实战技击能力,增加两者竞技性和对抗激烈程度,吸引更多观众,由此树立河南武术实战品牌效应。
长期以来关于少林寺门票问题一直困扰着地方政府、少林寺以及相应企业,围绕门票收入分配问题各方争论不休,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此问题说明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少林寺的监管工作出现了问题,这与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前期发展规划定位不清晰,产业人才培养体制还不健全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对体育赛事表演产业人才重视程度也不够有关。还有一些真真假假关于少林寺主持个人的问题,直接间接影响少林寺声誉,出现此类事件政府应提前做好监管工作,并做好后期处理工作,出现问题按照法律执行,消除大众疑惑尽早尽快还原事件本真,从而为河南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打造良好社会环境。
从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角度来研究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首先必须明确文化内涵,其次明确何为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学界认为文化以划分为两个层面:精神和物质层面,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等。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不是分裂而是统一,其实质是人的发展。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上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即发源于此,其千百年来积淀历史文化传统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产生重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中原地区由于地域优势,自上古时期到宋朝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优越自然地理条件孕育发达的农业文明,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原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代表中国文化。当代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源文化之一,其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质,对当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支撑、认识、凝聚等作用。
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挖掘,河南省武术品牌已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尤其是少林功夫和太极拳,打响了郑州少林武术节和中国焦作太极拳交流大会俩大武术品牌,但上述武术项目还是来源于中国传统运动项目,民族特色本土性较强。而现代运动项目的体育竞赛活动河南省开展的非常少,世界顶级综合性体育赛事更是没有机会举办,如奥运会等。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人口过千万,还没有举办过全国性重大综合运动会。出现此类情况,不但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还与承办重大综合运动会所需要专业人才有关,需要专业体育赛事转播器材和人才,专业赛事推广,专业体育场馆等一系列问题。反观之,这些也正是河南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也只有提高才能和国际体育竞赛接轨, 才能促进和完善河南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打造属于河南的世界级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本体是体育竞赛本身,其精彩程度与否直接关系产业品牌市场知名度。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境内历史文化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众多,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山川湖泊,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较为发达。因此,可以借鉴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的经验将体育赛事和旅游结合,将体育赛事本体产业和相关旅游文化等产业通过各自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互补,融合衍生诸如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金融等上下游产业,通过多产业相互融合,助力打造具有河南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打造河南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品牌必须契合市场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培育一批忠实体育爱好者、参与者和欣赏者。通过大力发展体育赛事中介市场,积极培育和引进现代体育赛事经纪公司,开展专业化和标准化市场运作,根据不同赛事特点进行细化,以精心制作推动和拓展体育赛事市场。相关体育赛事企业要不断加强同国内外成功开展体育赛事运作的公司加强联系,学习对方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方式方法,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体育赛事运作水平和能力,管理模式也要以市场化为导向,从而不断提升自身体育赛事管理与经营的国际化水准。
省内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发挥行政指导作用,从省级层面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和扶持体育企业做大做强。要搭好体育赛事创新创业平台,做好监督管理服务工作,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河南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制定政策减免部分税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给予优惠条件和政策建设包括有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在内的体育产业集聚区,鼓励发展有潜力体育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减免体育赛事活动审批程序,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类高水平体育赛事。
运动员高超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扣人心弦的体育比赛现场,胶着的比赛成绩,这些都是吸引广大观众观看、关注体育竞赛表演的主要动力,是体育竞赛表演产业赖以生存的本体,也是体育赛事品牌核心竞争力。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要加强科学运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提升体育赛事精彩程度。再通过专业的媒体宣传和形象包装,将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成大众喜爱的明星运动员,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进而不断提升河南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品牌知名度。
河南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体育企事业单位资源整合,成立体育产业集团。扶持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到 2025年,培育体育龙头企业或示范性单位50家。”河南本土体育企业要抓住这一历史发展契机,对重大体育竞赛表演项目进行有效投资和市场化专业化管理,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加大体育竞赛产品开发力度、调整企业竞争思路和发展方向,走集团化专业化扩大发展之路,获取更大经济效应和集团规模。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是农业大省,长期以来农业人口众多,现代产业发展相对薄弱,但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乡土气息浓厚,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原文化发祥地,是中华文化重要源头和组成之一。河南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但其发展潜力巨大,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与独有的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结合,采用多产业融合策略,突出地域特色和中原文化特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品牌,并以品牌效应带动市场,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链整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岷.西方体育竞赛表演研究[D].山西大学,2015.
[2]袁桂才.体育竞赛表演业的低碳属性与政府推进职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144-148.
[3]李显国. 我国近代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04:175-178.
[4]张振峰.河南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3,02:239-240.
[5]刘彦,江磊,周桐.河北省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发展策略[J].河北学刊,2013,05:227-229.
[6]尹川.石家庄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7]程华,戴健.都市圈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策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06:49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