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伟
全民健身背景下影响群众素质偏低的主要因素分析
徐明伟
为探究制约全民健身效果的群众自身内在因素,本文运用观察法等对日常健身群众、群众健身方式、群众健身过程中的常见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群众对健康追求高对健身认识低,群众对医疗依赖性强对健身缺乏持续性的耐心,群众对健身效果急于求成对健身方式学习一知半解,以及群众喜欢任性健身不科学健身等,是全民健身背景下群众素质偏低的集中表现。建议:应通过科学健身的环境教育、公益教育、专业或兼职健身指导教育,以及群众所在单位或小区自治组织的教育等来提高群众素质。
全民健身;群众素质;科学健身;社会公德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其关注点已经不仅仅集中在生理健康方面,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只有实现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化发展才能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这时传统的全民健身理念中存在的弊端就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不仅要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体育健身在改善人体生理素质上的积极作用,还要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其在促进人体心理健康上的重要职能,这样才能将全民健身的综合功能进行最大化的发挥。
造成健身过程中群众素质偏低的成因,既有违规违章的恶示范的社会性的带动因素,也有极个别群众自身素质较低的负面影响。
1.1 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忽视,影响了人民群众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
由于受传统体育竞技和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传授体育竞技知识和技能为主,在体育健康教育上也主要是关注人的生理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是相对较低的。随着近年来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社会差距的拉大,人们在面临升学、购房、医疗等压力时,很容易出现心理状态上的失衡,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改善健身者的生理素质,及时排遣内心的不良情绪,但是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全民健身领域的应用是相对有限的,没有将“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进行全面、深入的贯彻和有效的落实。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进程的不断推进,虽然在全民健身事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但是社会各界对全民健身成果的关注,主要是集中在对健身者数量提升和生理素质改善等显性环节,对社会大众心理健康水平的关注度是相对较低的。
1.2 缺乏有效的体育组织和引导,导致健身者的行为素质偏差
随着社会大众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人民群众对于体育健身的需求,也正在从欣赏向角度向着参与转化角度的方向转变,从“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再到“我爱健身”、“我会健身”,我国群从健康体育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全民健身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城乡居民的健身活动以及很多体育项目的推广,缺乏有效的体育组织和引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水平,很多健身者的健身行为难尽人意,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与全民健身的初衷有点背道而驰。例如,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在城市的广场舞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噪音扰民”的不和谐问题也开始不断见诸报端。究其原因,在于广场健身舞的参与人数众多,而城市的健身资源却相对紧张,所以跳广场舞的人只要是有点开阔地,无论是城市广场、公园草坪,还是地下停车场,都有可能成为广场舞的“舞台”,加上缺乏相应的管理、引导与规制,很有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再如城市里近年来兴起的“暴走”,常常由于参与市民过多,经常横穿道路、集体呐喊等,形成了严重的“扰民”问题,这表明上看是健身者的行为素质存在缺陷,但与体育健身组织与管理的缺位也存在很大的关系。
1.3 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让全民健身存在体育道德风险
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但当前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有所涉及,所以全民健身进程中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是相对薄弱的,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体育文化的培养,影响社会体育文明建设的进程,甚至会让体育运动面临道德风险。良好的社会体育文明,需要在全民健身进程中对体育文化的长期培养,多弘扬和宣传积极的、优秀的、进步的、公平的和集体化的体育文化,增强全民健身的文明意识、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平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不重视,我们发现在身边其实存在很多有违体育道德的现象和行为,如裁判的不公正判罚,体育暴力事件的发生,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时的体育垃圾随意丢弃等,这不仅有损全民健身的良好形象,还常常因为体育道德风险的存在,在社会上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一代,会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对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的科学树立,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
打造一个群众文明健身、科学健身的文化氛围,是提高群众健身效果和群众自身素质的基础。
2.1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入
在未来的全民健身事业中,要在强化全民健身意识培养的同时,积极融入体育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实现生理健康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而不是让全民健身一直停留在“重武轻文”的层面,造成体育道德素养的无序流失。利用街头公益宣传活动、志愿者教育活动、电视网络宣传活动、微信朋友圈公益信息、微博公益信息、QQ群公益信息与QQ空间公益说说等,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学习人文、运用人文、践行创新人文健身的文化氛围,使群众既能管好自己,也用于管好别人、感染带动其他人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既做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也做一个气质高雅健康的健身群众。
2.2 强化政府监管
针对当前体育健身者的行为素质缺陷,究其原因是因为政府体育规划与管理的缺位造成的,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很多体育项目的组织和开展上,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无序管理状态,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织者、指导者,还是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对健身者体育行为的改善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倡导健康、文明、科学健身与生活方式的有力推动者。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数量偏少,人均占有体育指导员的比例比较低,所以无法针对不断上升的全民健身需求实施全面的体育健身指导。 因此,政府的城管部门、公安交巡警、市场管理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等,都要立足自己的职责积极地行动起来,把体育指导员的培训、队伍建设,群众健身场地秩序的维护与硬件管养,群众不良健身行为的制止甚至强制性处罚等切实地抓起来,使群众既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也感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的力量,减少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群众健身的破坏现象。
总之,随着全民健身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和职能会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理素质方面,需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心理素质、行为素质、德育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效预防和减少人民群众在健身运动中出现的各种不和谐因素,让全民健身运动成为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
[1] 王莉敏,王勇.全民健身的全面性与统一性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4):12-14.
[2] 穆旭,张磊.论民间乐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转化[J].体育文化导刊,2016(04):62-64.
[3] 王燕妮,左勇,邬春蓉.体育特长群众发挥表率作用的方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4):18-20.
[4] 邬春蓉.游戏性大众体育项目的健身科学性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16(04):32-34.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Low Quality of the Masses i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Fitness
Xu Mingwei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herent factors of the people's self-constraining effe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observation method to study the daily fitness mass, mass fitness methods and common behaviors in the process of mass fitnes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sses pursuit of the health is high but the fitness awareness is low, the masses rely heavily on health care but lack of sustained fitness of the patient, the masses like the headstrong fitness, unscientific fitness, etc., which are the main performances of low fitness concentration background of mass. Suggestion: the quality of the masses sh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scientific fitness, public education, professional or part-time body-building i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of the units or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of the masses.
the national fitness; mess quality; scientific fitness; social morality
徐明伟(1982-),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School of P.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2,Sichuan,China.
G812.4
A
1005-0256(2017)01-0098-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