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鑫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 200048)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健康领域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这就需要统筹解决人民健康这个重大并且长远的问题。体育事业是人民健康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体育是促进人民健康的新动力,在健康中国的理念下也将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全方位绘制了“健康中国”的发展蓝图并且提出了全面保障“健康中国”实施的载体[2]。而且围绕“健康中国”的理念为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和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指向。
体育与健康自古以来就有着天然的联系,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追求健康探索和尝试着各种方式的体育活动,体育自然而然成为实现健康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体育与健康不仅可以相互促进还可以很好的融合[2]。在未来的社会发展阶段,为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构想,体育也要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在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健康等,体育将在人民健康,社会健康、国家健康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2.1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首先政策制定应加大地方政府的投资后,鼓励社会力量兴建体育设施,健身中心、高尔夫球场等户外设施和对象。不仅要加强健身,体育公园、多功能的社区建设体育设施,而且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3]。随后在教练的各级培训体育,引领运动的居民参与。加强学校体育,体育和特种体育界及劳工团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健身运动转型和发展资源。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所以,不同的人可以享受到高品质和公共体育服务的合适的资源。
1.2.2 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中国的健康实现更大的视野不是在某一领域达成的,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医疗保健和体育的结合可以被用来创建为公众和在不同环境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体育配方库,形成疾病管理和健康护理模式。所以人们科学和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健身,从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测试,以提高国家监测系统,大型体育数据的风险评估的体质监测,探索新的活动。让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组合,运动疾病的介入治疗。
1.2.3 丰富重点人群体育活动
丰富重点人群活动,以文体活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不同地区、不同的体育资源分配的不同群体的合理分配[3]。开发和实施特殊群体,如青少年,妇女,老年人,专业团体和残疾人健康干预计划。鼓励孩子从小参加体育锻炼,并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来培育有针对性的运动自己的爱情。以提高运动加强妇女,老人和专业团体的科学的领导,推动全民健身的参与不同群体的参与,系统工作健身房的实施,鼓励和支持国家新成长劳动力由于场馆健身的建设促进残疾人健身康复进行各种运动。但也可以通过医疗保险和其他手段,以确保体育参与的安全性,健身俱乐部和体育组织开展的防御演习损伤和准则检查,以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与此同时,但是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开发不同的运动之间的关系的精确协调应协调运动项目的发展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而发展,提供新的内容和要点新的增长点,体育活动选择。充分利用项目的不同体育明星,呼吁更多的人参与体育的社会影响。
体育活动从事需要人们有足够的体力,并能惰性克服这些困难,不断超越自我。因此,从事体育活动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心情会个人能力。而经常参与运动和竞争,从事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人的精神,不断超越的战斗意识,也是一种勇气和毅力[4]。
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提高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应该付出更多的体力活动,这使得人们越来越多的体力活动单调,行为下降更为严重,也很难满足健康自然的生理需求。人们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物理控制到最低限度。营养过剩和缺乏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肥胖等“文明的现代病”的锻炼,这些疾病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的威胁。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除了人体或人的灵魂,甚至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关于人的发展和办公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体育在卫生领域的作用需要释放更有效。体育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市民在竞技体育项目的积极参与,一方面是改善群众体育水平的国家实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运动队的水平储备后备人才培养和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更好更快的运动中发挥作用。
“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是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观点,改革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5]。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问题。除了医学人才,还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这样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丰富了就业市场的岗位内容,带动市场就业,还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同时,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体育产业专业,重点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加强国际间体育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的研究,建立体育产业研究智库,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要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将中小学作为重点对象,从小抓起,为学生树立健身意识和健康观念,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通过学校体育将健康的概念传递下去。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在满足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对体育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并且,人民群众的消费的方式也逐渐的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增加健身休闲产业的投入还是推动体育场馆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再或是因地制宜发展体育项目,抓好潜力体育产业的推广都为体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一条以体育为主的产业链也越来越明晰。
在制度建设上,为实现“健康中国”伟大构想,国家在制度安排上早已做好了铺垫。但是,要想尽早实现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医疗水平和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就需要各个体育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创新管理机制体系;要推动各类体育设施和场馆的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定时定期将场馆设施向大众开放,为有意参与健身活动的大众提供更多的机会。还需要增加对体育卫生服务部门的投入,从医体结合预防入手,以运动干预为辅,保障公民健康。
在人才培养方面,为了让人民大众能更积极的参与健身锻炼,就要求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科学的健身训练指导。因此,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人才培养模式,要增加更多的专业培养和训练;改变原有依靠医疗水平提升健康的固定思维模式,将医疗与体育联系起来,“医治体防”指导更多的人科学健身。
提升健康服务水平,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政策为载体,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经过长期以来的努力,我国已经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群众运动与卫生工作相结合的道路。体育行业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还要提高服务水平,最好同时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做一个全面的体育人才。
另外,创新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制度,加快开放现有体育资源,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改革推广普及方式,进一步健全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系,为大众健身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结合人民需要开展各类健身娱乐休闲项目,并将项目推广到人群中去。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要鼓励日常健身活动;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组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9]。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实现体育在健康中国中的责任与担当自然离不开其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10]。增强体育与其他业态的合作,推动多元化的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体育组织。加快体育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行业作用,打造更多的体育展示平台。要跳出体育看体育鼓励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旅游、体育与医疗、体育与医药体育与商业等融合发展。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完善政策措施支持力度,加快人才、资本等要素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体文、体旅、体医、体药、体商人才资本流动,跨领域合作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早日实现。
政府已成立了评估研究的机制来处理不同的干预措施的影响,以确保干预措施的多元化,多层次,快速和有效的。由于许多练习促进健康干预的效果不是唯一的,而是相互作用网络,所以除了监测,研究和监测的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干预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来估计。除了建立监测机制,研究机构必须监测政策制定部门,以确保政策的正常操作的执行结果的定期报告;为了保证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指标研究可靠。
而且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育法制,体育与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体育的商业化,这项运动将增长有关的争端程度的不断提高。参与争端,以避免体育纠纷普通法院诉讼双方提供调解和仲裁服务。不仅能有效地解决体育事业的发展争议,也为司法程序,以减少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负担。
[1] 习近平.“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 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道一科技[EB/OL].http://www.daoyi.cn/news/39/1210.html,2016.
[2] 搜狐.体育在实现“健康中国”伟大构想中的作用[EB/OL].http://sports.sohu.com/20161204/n474887215.shtml,2016.
[3] 戴健.发挥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EB/OL].http://opinion.huanqiu.com/plrd/2016-08/9354120.htm l,2016.
[4] 田雨普. 新世纪我国体育的功能与作用[J].体育学刊,2004,03:5-8.
[5] 杨阳.“健康中国2030”纲要发布 医疗健康产业迎利好[J].股市动态分析,2016,41:38-39.
[6] 谢晓飞.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改革研究——基于国发46号文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07-108.
[7]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4(30) :5-10.
[8] 隋红.机遇与挑战基于南疆体育旅游市场的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5,5(12):188-190.
[9] 杨柯.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9).
[10] 姜东.诺日布.浅谈区域体育与高校体育协调发展[J].榆林学院学报, 2015,25(6):17-19.
[11] 卿凯丽,谭成清.我国城市体育产业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5(7):19-21.
[12] 陈立基,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地方政府在发展体育产业中的角色与作用[J].首届中国—东盟体育产业发展坛,2012.
[13] 于永慧. 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04: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