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明 柯育平 林永涛
(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 黄石 435003)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1]。而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质的增强、身心的健康和体育素养的形成。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2002年8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课程结构第九条明确规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提倡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2]。这一力度颇大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举措,使得湖北省各高校纷纷按照《纲要》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和现有的教学条件,先后开设了公共体育选项课,这样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模式,而且公共体育选项课也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在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十几年后,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既有公共体育选项课的教学经历,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走访了分布在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和黄石市的10所(部属3所、省属4所、地方高校3所)高校,分别与这些高校担任公共体育教学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与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从中发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无疑将有助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
过去,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往往是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学期教学计划来安排每次课的学习项目,其中,有不少学习项目与中、小学的体育课程重复,而学生既不能选择任课教师,又不能选择学习项目,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致使学生遇到自己喜欢的学习项目时,常常练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的效果好。而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学习项目时,即使内心不愿参与练习,但迫于教师的要求,又不得不被动地进行练习,但明显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的效果也不够理想。随着公共体育选项课的开设,不仅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而且还可以自主选择所喜欢的学习项目,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从而一举改变了过去教师安排什么项目,学生就得学什么项目的强制统一现象,并且由于体育选项课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项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性发生了质的变化,体育课由过去的“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3]。这一化被动为主动的转变,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湖北省10所高校的体育教师访谈中得知,湖北省高校均是在一、二年级开设公共体育选项课,每一名学生在两年的体育课中要选择两个不同的项目进行学习,这就使得学生学习每一个项目的时数明显增多,学习的要求随之增高,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也随之增强,这就为学生较好地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创造了条件。而过去的公共体育教学,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多而杂”,学生学习的项目多,但分配到每一个项目学习的时数少,学生课中参与练习的次数也少,常常是一个项目的技术尚未掌握,又不得不匆忙地学习另一个项目,这样从表面上看,学生学习的项目很多,但实质上学生对每个项目都没能较好的掌握。而公共体育选项课正好弥补了上述的不足,使得学生通过大学体育课的学习,既能具备一技之长,为学生所用,又能使学生在毕业后,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独立地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进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项特长,并非对每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都能运用自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具有排球专项特长的教师,他们的个子大都比较高,完成一些体操动作就存在一定的难度,那么,他们就不一定能很好地掌握体操技术。而具有体操专项特长的教师,他们的个子大都比较矮,要掌握好对身高具有一定要求的排球技术也并非易事。但过去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无论你具有什么专项特长,每个学期都要教授田径、球类、体操和武术等项目,这不仅使教师疲于应对教学,而且自己不擅长的项目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而开设公共体育选项课后,教师是按照自己的专项特长来教授同一项目的课程,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专项特长,又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从湖北省10所高校的体育教师访谈中获悉,每学期安排公共体育课的周数为15~16周,课时为30~32学时,其中,多数高校体育理论课仅安排2学时,其他均安排实践课,这就未能达到《纲要》所规定的体育理论课的学时数。只有3所高校的体育理论课安排了4学时,并且理论课往往是用来讲解所学项目的发展概况,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而对运动保健知识、通俗易练的健身方法(比如社会上流行的长走、慢跑、减肥等)、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理等知识的传授却很少[4]。忽视了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缺乏这一实际问题,如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运动前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其表现为:课余自我锻炼时不做准备活动,甚至上体育选项课时也不愿做准备活动。再如:很多高校内的学生对于体育人文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篮球可能每人都会打几下,但是有关篮球的人文知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5]。这样单纯重视实践课教学,忽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如何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不仅会造成学生在课余无法运用体育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锻炼,而且还会伴随一些不应有的运动损伤的发生。
湖北省高校的学生来自城市或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因此,在中、小学接受体育教育的程度不同,运动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湖北省10所高校均是从第一学期就开设体育选项课,并且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体育成绩的考核等方面也都是围绕着学生所选项目的技术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更关注学生技术的掌握和提高,致使体育选项课逐渐演变成了技术训练课。与此同时,与学生体质增强和技术提高密切相关的运动素质练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是安排技术练习或教学比赛,很少将素质练习穿插其中,只是在每年一次的学生体质测试前,教师在课中才把其中部分体质测试项目稍作练习,一旦体质测试完毕,学生的素质练习又很少安排。上述忽视学生运动素质练习的现象既与《纲要》中全面发展学生体能的身体健康目标不符,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中,由于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且选择这些项目的学生极少,因而,未将这些项目作为公共体育选项课的项目,如田径、体操等,而具有该方面特长的教师均被要求改教其他的项目,这就意味着这些教师要放弃自己的专项特长,担负起另一个自身并不十分熟悉,技能掌握也未能达到运用自如程度的项目的教学,并且这部分教师在开始另一项目的教学前,常常是参加一个短训班的学习后就开始教学。而随着《纲要》的实施,拓展了学生所学项目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对教师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运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运动技能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和多次的比赛砺练才能逐步得以提高,而教师经过短训班的学习往往未能完全熟练地掌握该项目的技能,那么,教学中就难以有效地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更难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可以这么说,运动技能是构建体育教学技能的基础,是衡量体育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6]。因此,这部分改教其他项目的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湖北省各地、市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各高校办学的历史、层次的差异以及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与重视程度的不同,在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场馆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购置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地区差异和学校个体差异。而随着公共体育选项课的开设,对场馆、器材的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随之增多,虽然,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运用到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毕竟有限,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条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缺少综合性练习馆和游泳馆的现象较为普遍。此外,部分器材使用多年,已显陈旧,却没能及时得到更新,而体育教学条件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公共体育选项课开设项目的多少,尤其是近年流行的一些运动项目,受到学生的喜爱,但由于不具备相应的教学条件,也就无法开设。在与湖北省10所高校的体育教师访谈中发现,湖北省内部属高校的体育教学条件相对较好,开设公共体育选项课的项目均达到三十多项。而省属高校的体育教学条件与部属高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开设公共体育选项课的项目也少于部属高校,一般为二十几项。地方高校的体育教学条件与上述二者均存在较大差距,开设公共体育选项课的项目不足二十项。因而,改善体育教学条件,才能增设更多公共体育选项课的项目,也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选项的需求。
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他们的体育知识面较窄,而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开设的部分项目,不仅他们在中、小学没学过,而且体育媒体报道也相对偏少,加之体育院(部)没能及时对选项课开设的项目进行相应的介绍,这就造成学生在选项过程中对一些项目缺乏应有的了解,也就轻易地放弃了对这些项目的选择。如有的学生不了解定向运动这个项目,更不知道定向运动学些什么?怎样进行练习和比赛?由于学生对定向运动存在着这些疑问,也就放弃了对该项目的选择。这只是举其中一个例子而已。但这样无形中就缩小了选项的范围,同时也会造成这些陌生项目受到学生的冷落。此外,学生面对较多可选择的学习项目时,往往更关注选择什么项目,而对自身的身体条件和运动素质是否适合所选项目的学习,是否能通过所选项目的考核往往考虑不够,如有的女生音乐的节奏感、动作的协调性和自身的模仿能力较差,却选择了对节奏感、协调性和模仿能力要求较高的健美操,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便逐渐感到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更难以通过考核。这部分学生中途又提出改项的要求,而中途改项一方面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即一人改项引起其他更多的同学也要求改项;另一方面体育项目的学习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中途改项加入另一项目的学习,由于前面掉了一些课,也未必能赶上学习进度,适应新项目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对学习项目缺乏足够了解的情况下进行选项,进而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陷入被动状态。
在分别与湖北省10所大学的学生座谈中得知,绝大多数学生是根据自己的体育兴趣来选择所学项目的,而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知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它使人可能从多种活动中做出选择,选择他所喜欢的体育活动内容或形式,并乐此不疲[7]。并且由于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兴趣往往集中在部分项目上,因而,造成选择部分项目的人数爆满,而有些项目的选择人数又偏少,出现明显地不均衡性。其中,大多数男生选择快速灵活,对抗性强、运动量大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散打等。而大多数女生选择难度适宜,危险性小、运动量适中的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等。但学生在网上选项时,每个项目都有人数的限制,一旦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达到了规定的人数,该项目就无法再选,随之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能按自己的体育兴趣来选项的现象,这部分学生的选项就受到了限制,不得不选择其他项目。此外,部分项目由于选择的学生偏少,有的教师额定的教学工作量都无法完成,体育院(部)不得不强行将一部分选择其他项目的学生转入到这部分项目的学习中,这实质上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选项。而上述现象在湖北省各高校均存在,这也表明,目前公共体育选项课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自主选项的需求。
3.1 要重视体育理论课,并合理调整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适度增加体育理论课的课时和教学内容。
3.2 依据学生所学项目的特点,把发展学生运动素质与技术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这样伴随着学生运动素质的提高,既能加快所学技术的掌握过程,又有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
3.3 有计划的安排部分放弃自身专项特长,改教其他项目的教师去体育院、校进行较为系统的进修学习,以提高这部分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教学水平。
3.4 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理解和资金支持,逐步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使公共体育选项课开设的项目逐渐增加,同时也使学生选项的范围有所扩大。
3.5 在学生选项前,体育院(部)可以通过校园网或宣传栏向学生介绍各项目的特点、锻炼价值、学习内容、对学生身体条件和运动素质的要求以及考核内容与方法等,使学生对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项目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尤其对部分冷门项目更要加大介绍、推荐的力度,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选项时的盲目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选项过于集中的现象。
3.6 要求每名学生在网上选项时,一次选择两个项目,即第一选项和第二选项。体育院(部)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一选项,如果第一选项满足不了,就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二选项,即使出现部分项目选择的学生较少的现象,体育院(部)可以视情况,对学生的第二选项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这部分项目也有较多的学生参与学习。但等到二年级再次选项时,首先满足一年级时第二选项被调整的这部分学生,让他们优先完成第一选项,这样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的要求基本可以得到满足,同时教师也都可以完成额定的教学工作量。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
[3] 张启迪.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调研[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28(5):45-47.
[4] 杜炳辉.对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思考与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1):105-109.
[5] 邵曲玲.高校室内体育课教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1):153-156.
[6] 秦百里,韩敬全,郑彬.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4,25(6):91-92.
[7]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