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丹丹
(湖州市第五中学 浙江湖州 313000)
探讨中心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①
——以羽毛球课程为例
盛丹丹
(湖州市第五中学 浙江湖州 313000)
校本课程的理论应用于羽毛球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分析了关于中心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社会背景,以及羽毛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意义以及具体的羽毛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旨在促进羽毛球校本课程的发展,促进学生羽毛球课程的学习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
羽毛球校本课程 自我锻炼能力 课程设计 课程评价
1.1 政策推动
在2015年3月份,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强调了义务教育阶段对所有学生的公平性、基础性以及全面性,要求各个教育部门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对课程体系进一步地丰富与完善,注重学科课程建设,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差异化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加强选择性教育理论的实施,把拓展性教育思想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个性化的拓展学习训练,校本课程模式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1]。
1.2 校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斯基尔贝克(M.Skilbeck)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大致要经历5个阶段:分析情境、拟定目标、构建课程方案、进行解释并交付实施、进行追踪和方案重建。笔者将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本校的羽毛球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关于中学生羽毛球校本课程实施模式中的研究问题和时间比较集中,理论性研究较多,具体开发措施的研究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还没有形成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理论体系,没有提出具体的具有实践性和前瞻性、可行性的模式范例,研究还没有进行到深层次,仍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2.1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制定羽毛球校本课程标准与校本教材,形成一套系统适合本校也利于推广的课程体系,使本校学生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师生人人参与羽毛球项目,不仅要会打羽毛球,而且也要学会欣赏羽毛球比赛,了解羽毛球的历史,领会羽毛球的精神,使羽毛球真正成为学校特色,丰富本校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2.2 目前中学阶段校本课程模式实施的现状分析
关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由来已久,与文化课的课程改革一样受到相关教育部门与教育机构的重视,并且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体育课程改革在很多学校也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同,并且采取了相关的实施措施。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体育教师积极学习校本课程理论与实施模式,并且把其运用在了体育课堂上,取得了一定积极的成果,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受到很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并不是凭借着教师的一腔热血短期内就可以实现,这是一个需要逐步推进的过程,学校部门应当加强对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视程度[2]。
2.3 校本课程的开展
湖州第五中学教育集团为了增加教育选择性,加快推进本校多样化、特色化进程,在湖州市范围内率先进行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2014年正式推行羽毛球特色课程,每周一课时的羽毛球课在全校范围内展开。
3.1 有效促进个性化的发展
每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发展都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指导方针,因此校本课程的实施应当有效结合学校的具体特点,满足学校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可以促使学校经常对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根据实际情况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另外,一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可以借这个契机更好地开发和宣传本校的传统体育项目。
3.2 推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这就要求各地各校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拿出合理的实施方案,而校本课程开发是整个实施方案的重要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希望能归纳羽毛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为以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借鉴,方便学校开发更加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增加学生的选择性,推进课程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进程。
3.3 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在校本课程的模式下,充分尊重了体育教师对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主导权,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有效加强教师对于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促使教师积极不断地学习。根据校本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促进自身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成长。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有赖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羽毛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培养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有重要的意义[3]。
关于课程纲要:从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式、课程内容5个方面来确定本校羽毛球校本课程的课程纲要,并按课程纲要逐步形成校本课程教材体系。
4.1 构建羽毛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根据斯基尔贝克的“校本课程开发的5个阶段”来初步构建本校羽毛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初步可确定本校羽毛球校本课程的模式为: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校本课程需求评估→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校本教材的撰写(编写、审定、修改、印刷)→校本课程的实施(基础课程、扩展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效果的评价(课程纲要评估、学生学业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定、方案的评价与改进)。
4.2 初中羽毛球校本课程的形式安排
该校羽毛球校本课程主要有基础课程和扩展课程两方面。基础课程为每周一课时的羽毛球特色课程。扩展课程一般包括有课内、课外、课下体育竞赛、社区以及家庭体育活动等方面。
4.3 羽毛球特长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羽毛球特长生的挑选主要从教练推荐和入校考试两方面来保证。该校羽毛球特长生主要来自湖州市吴兴区、安吉县和德清县的小学部羽毛球业余体校训练基地,通过小学教练员的推荐的运动员统一参加该校的特招考试,包括专业技能和文化课成绩两方面,通过考试者方可入队。羽毛球特长生在校必须保证每天不少于1.5 h每周不少于10 h的训练时间。配备教练员2名,制定一定的措施积极鼓励教练外出接受专业的培训,必要时对其课程进行减免。本校羽毛球运动员毕业后主要往湖州第二中学输送,通过专业测试后,给予相应的降分。
4.4 关于羽毛球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随着羽毛球校本课程的开展,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希望得到全方面的数据来说明学生在其中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从健康意识行为、体育活动坚持性、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对体育活动的态度等方面分析羽毛球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的影响。在对教师的影响方面,通过访谈,从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等方面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
随着羽毛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以论文的形式出现,探讨羽毛球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和效果。以湖州第五中学教育集团为例,希望为其他校本课程的开展或其他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于竞赛成绩方面,通过对羽毛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希望最终以竞赛成绩来说明一些问题;关于校本课程方面,通过研究,最终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形成羽毛球特色学校。
[1]马阐礼.普通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江苏省震泽中学为例[D].苏州大学,2011.
[2]蔡艳子.高职院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4,36(3):71-73.
[3]龚海玲.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S体育学院附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6.
G847
A
2095-2813(2017)06(b)-014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149
盛丹丹(1987,4—),女,汉,浙江湖州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