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园足球的现实缩影揭秘“五人制足球”
“学校没有五人制足球前,每场球赛,谁要是能进一个球就成‘球星’了,所以,有时候一场球踢完一点都不兴奋。”一提到五人制足球,福建省泉州师院附小四(4)班学生林鸿彬就有意识地提高嗓门自豪地说,“现在,我是四年级的进球王。我总共进了23个球。”事实上,自五人制足球进入泉州市中小学一年多以来,像林鸿彬一样获得感十足的孩子还有很多。如今,不论是暑假,还是双休日,在石狮市、台商区等县市许多学校小到几平方米、大到上百平方米的足球场内,孩子们的欢笑声、围观家长们的尖叫声此起彼伏。
“以前,每次踢十一人制的足球,我家小朋友都基本是替补队员,几乎没有机会上场,但现在每个队员都很重要,都是主力。”泉州师院附小学生家长韩先生说,学校的很多比赛现在都放在周末举行,孩子兴趣很大,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成天“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了。相比十一人制足球,五人制足球需要的场地更小、不受室内室外限制,比赛时间可灵活掌握、节奏也更快,很适合在大中小学生中开展。为促进校园足球的普及与推广,泉州市教科所以校园足球专项研究课题为载体,将62所校园足球学校作为课题研究实验学校。经过一年多的300多场五人制足球的创新赛制实验,如今泉州的五人制足球已经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中小学生特点、师生及家长喜闻乐见的校园赛制。作为泉州五人制足球的主要研究者,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科室主任、泉州市体育学科教研员柳惠斌对五人制足球有着特殊感情。据他介绍,与足球传统赛制略有不同,五人制足球虽在比赛时还是运用足球的规则,但在校园足球各项活动的不同环节有创新做法——在时间与换人人数以及守门员的使用上,五人制足球增设了互踢点球环节,让比赛更具观赏性,让学生的表现机会更多、参赛更积极、活动强度更大、参与对象更广泛。与十一人制足球不同的是,五人制足球赛分四节进行:第一、二节各10分钟,把报名人数分成两套阵容并且采用无守门员的形式进行,采取五上五下的换人机制,即第一节的队员第二节不能上,不设暂停时间,进一球得1分;第三节20分钟,采用最新的室内五人制足球规则,实行机动替补的换人制度,进一球得2分;第四节采用互踢点球,每队派10名队员进行,可设1名守门员,进一球得1分,根据四节比赛总的得分来决定比赛胜负。
五人制足球赛制创新给足球运动带来的变化,教师们看在眼里。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洛江中学体育组长兼校园足球教师张炳川说,洛江中学是福建省校园足球省级特色学校,现在学校每周都有1节足球课,平时还开展班级联赛。采用创新赛制后,比赛不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班级每个学生都会主动参与比赛。不仅有的学生参加联赛,有的参加足球宝贝啦啦队,而且学校领导、科任老师以及班主任都会旁观,这些创新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校园足球的兴趣,促进了校园足球的普及。晋江市教育系统党委专职副书记蔡朝阳观看了五人制创新赛制的比赛之后,认为该赛制对普及校园足球有实用价值。暑假组织了晋江市足球特色学校进行培训学习,提升对校园足球五人制创新赛制的应用能力,从而不断推进晋江市校园足球的普及与提高。英菲(厦门)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珺亲身感受了五人制创新赛制后说,该赛制对促进中国校园足球的文化和普及有百利而无一害。泉州市那尔多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陈仲玉认为,在校园足球的普及阶段,新赛制不仅有助于更多孩子参与进来,而且进球更容易、比分分值都相对较小,这样就能保证孩子们不管是会踢的、不会踢的,都能在这个赛制里体会到进球的快感、找到自信,使他们从小就爱上足球运动。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现有学生3147人,教学班58个。今年6月2日,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泉州市五人制足球实验校,通政中心小学迎来了师生们翘首已久的为期9天的首届校园足球联赛。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一次校园级的足球联赛,该校一年至五年级各班男女2000人中居然报名参赛的队伍达到100支。这也是该校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校园足球联赛。规模空前的背后,传递的不只是学生参与校园足球运动的热情,更是校园足球文化的一种自然流露。与传统的竞技足球赛相比,泉州市五人制校园足球创新赛制模式有一个独特的“个性”优势是,增设的校园足球文化知识大比拼、校园足球才艺比拼、校园足球未来之星比拼等环节,使得原本单纯的竞技足球内容变得更丰富、文化味更浓。增设校园足球文化知识大比拼作为“泉州版”五人制校园足球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求每队推选1名运动员代表本队参加5分钟的足球故事演讲。在校园足球才艺比拼环节,每队则需要派出5名参加足球的基本功测试——既有颠球、射准比赛,还有运球过障碍等项目。在增设的校园足球未来之星比拼环节上,每队需要分别选出1名运动员参与一对一对抗赛,并以谁先进3球作为获胜方。“这些增设的足球文化方面的大比拼环节,既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赛学会懂规则、守规则。”柳惠斌说,“我们尝试着把情感渗透到校园足球运动中,是希望能发挥校园足球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运动员进场后两队之间的相互握手和向观众示意以及在比赛中彼此相互点赞,这些相当于把比赛变成了运动员之间友好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实际上,体育运动项目不只有竞技功能。据厦门少年强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荷兰籍外教迈克介绍,足球是青少年快乐生活的重要源泉之一,在荷兰,每个社区都有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我从小就玩足球,从喜爱到热爱,到最后成了埃因霍温的一名职业球员,这其实与我们社区的足球文化密不可分”。
“我觉得,中国足球现在迎来了最好的时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想方设法推广和普及足球,让更多孩子可以愉快地参与足球运动。但足球不只是足球,它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为了让孩子爱上足球,可以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出发,为他们开发合适的场地、器材设施、比赛方式。根据欧洲的成熟经验,在足球启蒙阶段,应该使用不会出界、简单、容易进球、安全的小型足球场,同时配合一些趣味器材设施,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参与足球、爱上足球,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熟悉、精通各种足球基本功、技巧、技能、战术等。同时,通过创新赛制,在场地上、比赛规则上的改变上,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增加参与人数,让孩子从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迈克说。
事实上,迈克的一些构想正在泉州的许多中小学逐步变为现实。五人制足球在赛制上的创新,使泉州市校园足球初步形成了“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期期有联赛、年年有交流”的运作机制。“赛制创新所带来的这种运作机制在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度扩大校园足球人口的同时,促进了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推广。”柳惠斌认为,通过开展这种简便、易于操作且可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场地的五人制足球运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人格健全,也探索出了一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兴趣、可广泛参与”的校园足球推广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扩大校园足球人口比单纯地培养几名竞技水平高的足球运动员,更具价值”。“赛制修改后的五人制足球,通过第一节第二节各5名不同队员上场,可以尽可能多地增加参赛队员,以此来扩大班级学校的足球人口。”泉州师院附小体育教研组教师庄超荣兴奋地说,在小学阶段,由于班级之间的足球联赛学生的技术是水平一般,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普遍较差,如果有边线的场地,学生踢出界的频率非常高,这样比赛就会经常中断。而实行新赛制后,就能比较好地利用学校足球场四周的挡板,设置球踢到挡板可以继续踢的规则,让比赛更加流畅、节奏更快;同时,不设守门员和点球大战环节的设置都能更好地提高进球效率,让每个队员都能体验到进球的乐趣、亲身感受到自己在球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个体,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并爱上足球运动,“这比孩子们从中学到一两样传球技巧更有用”。
那尔多足球俱乐部学生家长代表刘彩云深有感触地说:“新赛制给我的感觉是,孩子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过去的旧赛制,一个足球队的组成,最少得5人,而新赛制最少得有10人,再加上替补队员,有十多个。也就是说,在一个班,男生的参与度基本都超过50%。”
(文章摘自体卫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