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刚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及对策①
李永刚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新时期随着素质化教育进程的深入,各大高校体育专业开始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采取创新方式进行授课,结合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及兴趣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本文就体育教学改革中影响其成效因素及主要改进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体育教学改革 主要因素 实施对策
体育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进程及素质化教育的深入下得以全面实施,从各大高校课堂测试及学期考试成绩中可以看出,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基于校内及各方因素的影响,导致体育教学改革遇到诸多困难,对于日后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具有较大阻力,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来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得以健康发展。
目前就各大高校所开展的课上体育教学活动中,虽然也进行了一定形式的改革,诸如采取了一些游戏体育教学、竞技体育教学及素质体育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学,但是基于教学理论与实践没有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所采用的各种形式教学活动还是只浮于表面,教学手段还是十分单一,其教学成效无法进行全面评估。
当前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创新是首要元素,只有在教学方式及手段上面融入更多的创新理念,并将其付诸于实践教学之中,才会将大多数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纪律混乱、学生运动较为懒散及缺乏上课热情等问题予以有效改进。目前从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上看,教师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同比高中而言,其讲课方式及训练形式没有差别。如在展开中长跑教学练习中,教师过多地采用男女生分别围绕操场展开两圈、五圈的类似训练,其形式的枯燥乏味导致大多数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十分不利于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体育设施建设在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中占据着一定的比重,没有较为齐全的运动器材,各项运动项目难以高效地开展。不少高校在配备体育器材上面,存在较大的漏洞,没有及时更换陈旧的运动器材,并对不齐全的运动设备没有及时地予以购进,导致课上教学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上面,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基于其自身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及专业素质的不同,导致出现参差不齐的现状,同样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成效。
为了让学生快速增强体育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将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促使本班学生都可以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此需要教师在编写教学方案时,适当融入与教材相贴切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节课的主讲内容展开诸如游戏形式等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某一体育技能时,可以既深入了解到了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在游戏的娱乐环境下将本节课的所要学习的技巧精华与之灵活掌握。例如:在进行乒乓球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先为学生就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基本定义及比赛规则进行讲解,随后教师再结合课程教材中所列举出的乒乓球站位站姿、握拍法、基本步法以及基础发球技术等进行详细教学,学生在对该项运动的理论及动作形式基本掌握后,再针对发球技术分别地进行示范教学,如正反手发平球、发急球以及下旋球的发球技巧等。
在开展实践训练环节中,为了增强学生自身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同时也为了调动起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在训练中适当地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在课上配备好塑料筐、筷子和乒乓球。将本班学生分为两队,分别用筷子将乒乓球从筐中夹起来跑向重点将其放回到框内,将筷子交给第二个人,依次来完成,率先将筐内乒乓球都夹起来的队伍获胜。通过在课上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予以有机结合,并融入游戏的训练形式,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自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来,将基础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又如:在练习中长跑运动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绕跑道练习的方式,在为学生讲解其相关运动技巧及所需注意的事项后,通过连跑带跑、原地闭目跑以及综合接力比赛跑等多种教学形式,来让学生掌握中长跑技巧,锻炼体能训练;在进行足球脚步移动训练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夹球接力跑的形式来训练学生脚步的灵活性。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很难对体育概念有一个系统的理解,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实施教学改革,依照本校体育教学现状,积极地采用俱乐部或团体的形式进行体育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实际体验的形式,并与课内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的课下业余时间也投身到体育运动当中,在活动实践中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俱乐部的形式可以分为课上和课下两种形式,课上主要是按照教学进度和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通过教师在课上的深入讲解,使学生了解到更多与体育项目相关的信息;课下的形式主要是教师带领学生在业余时间所要进行的体育锻炼,通过课余时间的锻炼,学生能够掌握到在课上学不到的运动技能,并在不断练习当中,让运动技巧更加熟练。同时,学生还能进一步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提升其体育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例如:教师在针对耐力跑的相关课程讲解中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设计竞走接力或是快速跑的训练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可以激发其学习动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寓教于玩的教学形式,在展开障碍物训练时,面对很多学生产生的担心、恐惧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课下的业余时间实施抻绳训练,让两名学生拉住绳子一端,其他学生做各种动作迈过绳子,不能使身体的任何部分接触到绳子。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创新式的教学训练活动做铺垫,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训练效率,从而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体育器材的配备齐全及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影响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保证。为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最大限度顺应社会体育发展趋向,将先进的仪器设备购置进来,并及时地更换掉一些较为陈旧的教学器材。为了可以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切实地为供应器材设备开创便利条件,学校可以在体育系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资金通道口,为购买先进的设备提供资金支持。
学校除了对现有仪器设备及教学方式进行充分改革外,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还是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学培训活动,将社会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创新型的教学形式在培训活动中,带领在职体育教师进行充分学习,组织教师们展开学术讨论,将自己的教学改革观点与策略方法进行分享,大家共同来汲取优点,并进行补充,促使学校体育教师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共同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日益完善。
总之,教学传统观念及教学实践性的欠缺是目前体育教学改革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同时资源各项配置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甚至短缺,其教学理论与实践没有融于一体,也是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此需要学校及体育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予以解决,配备优秀的教师资源,由此从根本上促使体育教学质量得以显著增强。
[1]郭庆选.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长江丛刊,2016(32):214.
[2]雷淑蓉.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4(35):253.
[3]王玉柱.现阶段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438.
[4]荀盛龙.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2):338.
G807
A
2095-2813(2017)08(c)-011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119
李永刚(1977,10—),男,山东微山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