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力
(池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是目前我国比较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是我国各界人士争论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不同学者与专家经过反复研究,不断反思传统文化内涵的精髓,提出自己的宝贵的意见和看法,也为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延续,是几千年积累的文化财富。传统文化有其鲜明、显著的特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世代相传、民族特色等。重要的文化思想体现如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家文化,其中主要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丰富,首先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特定的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思想的精髓与核心“经世致用” 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思想,在社会中凸显真实的价值。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又一鲜明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及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华夏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上,是以各个民族主体创造的、人人世代传承的、至今影响深远的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言语、行动、思维中文化的体现。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要善于继承传统中的精华,而不是盲目的继承,同时还要注意继承中的创新。
文化是一个彼此联系的历史社会现象。尤其对于中华民族这样一个世界上罕见数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相延不绝的民族而言,这一点更显突出。所以,对武术历史源头的追寻,必然会追溯到中国远古时代。
目前,社会上的武术学者和专家们对武术文化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各自持有自己意见和建议,学说和观点多样。有认为武术文化起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因而出现了“生产劳动说”,也有人认为武术文化是在人类绵延不断战争中产生和不断的发展,还有多种学说存在,如本能说、游戏说等等。各种学说的出现对武术文化起源作了很好的诠释。武术文化的起源深远、深厚的历史背景推动了武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远古祖先在生产劳动,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及对抗外来侵袭的基本技能,人类早期的生活足迹,为武术文化形成作了铺垫,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时制作的简单工具,这正是武术技能形成的雏形,为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武术文化独有的特性,使其呈现出独特社会文化现象,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浓郁的传统文化熏陶下,有了民族特色,它的产生与中华民族文明是同步的。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当今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武术的文化内涵深远,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又具有武术本身独特的个性内涵[3],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在当今社会中,随着武术运动的普及和日益发展,一方面武术运动不仅具有健身作用,还具有技击性能;另一方面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武术运动不仅在国内得到很好的发展,也正在走向世界,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2.2.1 崇尚武术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悍、好勇性格特性的民族。早期因“古者禽兽多而人少”的生活背景下,出于保护自己的意识,人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武力来对抗外来袭击。古代多战争,战事屡见不鲜,在激烈的对抗中,逐渐形成了善战好勇的性格。在古代很长的时间里,习武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尚武的风气逐渐形成。发展到近现代特别是马良倡导“新武术”,号召国人“振兴武术,强种强国”。孙中山更指出:“中古拳勇技击,与西洋飞机大炮,有同等作用”,因此,由于此种思想的盛行,当时各种国术馆及武术团体遍及全国各地。中华民族的典型特性之一便是“尚武”。“尚武精神”,不仅能够激发国人的精神,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感染力,这里也从侧面反映出武术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体现。
2.2.2 推崇道德至上的文化特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是其重要的内涵和特征。道德在人类发展的各个角落都有深刻的体现,是历来中华民族所推崇的精神榜样,“礼仪之邦”特性就是其最好展现;在社会发展与前进中,道德自始至终是对人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也是体现在武术文化中的典型特点。
武德[2]: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武术人追崇的高尚境界。传统武术由于其特殊的传授方式和武德要求,使得武术在其文化发展中注重个人的品质、道德修养的历练及人生价值观的追求,成为武术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2.2.3 追求“天人合一”思想境界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圣贤思想的高尚境界,也是习武者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社会的发展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武术运动中,习武者追求心平气和、和谐统一、内外平衡,也要求武术运动顺应社会,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传统武术最初的形成受到东方农耕文明的影响,又因其在历史文化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的不断的影响,“天人合一”思想显著的文化特征,在这种背景下形成。
2.2.4 体现“兼容并包”的深刻思想
“兼容并包”是传统武术的特征之一,在武术的套路中存在多种形式,有拳术类、器械类等,器械类又有刀棍剑枪等几百种类别,这些套路显然有自己的特点,但相互之间又存在多种差异。传统武术能够历久弥新、派别林立、多种技法流派并存,其奥秘就在于武术文化所孕育的“兼容并包”的文化发展环境。武术文化能够在国内得到好的普及直至走向世界,概因武术有着多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各团体、各宗教及不同派别之间相互包融,它们互相融合,共同进步,并最终形成“兼容并包” 的发展结果。
武术器械最初的起源也是来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生产、生活使用的工具。武术器械的雏形,包括原始社会人类使用的石头、树枝等简单的工具。一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这个时期人们使用工具的水平,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关系,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使用工具也在逐渐改变,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到后期随着铜器、铁器的出现,无疑为武术器械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古代战争的频繁,在绵延不断的战争中,发展出现了精良抗敌制胜的兵器。古兵器的大发展,直接影响了武术器械的变化,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武术器械也在不断革新、发展。战争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克敌制胜的工具制造,使得各种新的兵器在战争中频繁出现。
武术文化经历岁月的考验、沉淀,使得文化内涵深邃。武术器械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历史文化绵延不绝。早在冷兵器时代,不论是武术器械还是其它生产工具的发展都要看这个时代的生产力,生产力与当时的社会发展联系紧密,是决定武术器械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社会经历了多种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武术器械也相应的经历了由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及到铁器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当然每一次的技术发展革新,都对武术器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论是外形、质地还是用途上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武术器械的原形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和抵御侵袭的用具,也是直接用于战争的武器。
武术器械的发展也是和社会的发展一样,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发展。石器时代,武术器械比较简单,其材质就是最常见的石质材料,将其制成石刀、石斧等就形成最简易的武术器械。到了铜器时代,武术器械材质主要是青铜材料制成的铜剑、铜匕首等;在铁器时代,冶炼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武术器械有了显著改变,种类丰富多样,器械的外形精致、美观,如“十八般兵器”。到了铁器时代,武术器械更是发展到了全新的阶段。由此可见,每个时期的文化,生产力水平不同,武术器械打造水平也不相同,但是作为战争的主要器械之一,武术器械在每个时代都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我国兵器出现的历史较早,早在夏代时期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出现了炼铜和铸铜技术。尤其是铸铜技术的出现,在兵器的制造方面发生很大的改变,也为铜兵器出现发展奠定基础。以往的石制兵器被逐渐淘汰,制造出了杀伤更加强大的铜戈、铜矛、铜、铜鏃、等兵器。
商周时则以车兵和步兵为主,战国时期制铁技术出现并得一定的发展,因此,在当时古代的战场就开始使用用钢铁打造的兵器;发展到汉朝,钢铁技术在这一时期技术有明显的提升,得到很好的推广,在铁兵器的使用上比例越来越大;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发展的顶峰时期,无论各行各业发展都甚好,突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在兵器制造业上也有很好体现,因此,中国冷兵器在这时期的发展达到一个顶峰时期。我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就在北宋时期出现了,并已经运用到战场上,火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冷兵器与火器进入并用阶段。明朝刀术,尤其是以戚家刀,成就了刀术历史上辉煌的一页。清朝时期,组建军队,大练官兵,特别是到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使用西方的军事器械,如西方的枪、炮被引进中国,投入到战场上,这也标志着火器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冷兵器时代退出战场,宣告结束,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古代武器,逐渐 走向了今天的体育舞台,成为武术器械的一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武术文化的发展是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其文化的背景熏染下不断传承与发展着,武术器械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熏陶的作用下,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光芒闪耀。
武术器械历史文化较早,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从远古时代发展至今,经历时代变迁和考验,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脉相承,也始终将文化的精髓向后人传继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深邃悠久,被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并被世代传承与发展着,是一部特有的文化史诗。其内涵深厚,与世界上其它民族不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聚集了文化的精髓,主要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其主体文化包含了以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道家、佛教文化化形态等多元文化融合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华夏文明五千的历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
中国武术器械文化在其传承与发展中,受中国古代儒家、道家、佛教、民间宗教等思想以及各种民俗、民间文化的不断渗透和影响着,汲取精华中国文化精髓,在历史文化的足迹里,也有其特有成分和要素,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中国武术器械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似之处,中国武术器械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如在中国古代青铜剑的打造及剑的表面的工艺处理镶嵌、鎏金银、化学药剂处理等高超的技艺,制作出的剑外表色泽艳丽,纹饰清晰漂亮;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体现,更重要是一个时期文化的展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另外古人喜佩剑,依据古人的剑可以判断其身份地位。剑在古代经常被作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唐朝时期的剑依据官品的不同,佩带也不一样,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相符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象征。
武术文化经历长时间的沉淀,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礼仪、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理论等社会形态的深刻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武术器械属于中华武术的一部分,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并汲取了其精华。
武术器械文化在人类生活的足迹下,在社会前进的步伐中,不断进步发展,经历了社会形态变更和技术革新,是一部综合的发展史,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器械发展的历程中影响和渗透着,人们在欣赏武术动作的同时,在刀光剑影中去品味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来进一步领略武术运动深层次的意义。
武术器械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发展依赖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离不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史,孕育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呈现出一个民族特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伴随着中华文化走过几千年风雨历程的中华武术,有其特有的文化属性,深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武术走向世界、武术走向世界是历史的发展的潮流,是趋势,势在必行,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自信、自尊,积极应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技术层面上追求出神入化的技术境界,在文化上,更注重武术蕴含的内涵及折射出来的能够反映传统文化精髓的底蕴,武术这一运动项目己经成为中国人健身、娱乐、修身、养性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2008年武术作为表演项目进入舞台,其作为一种正式比赛项目进入奥运会也将指日可待——这是中国武术重要的转折点。在武术器械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使其更快更好的走向世界,让世界人了解中国武术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这也是武术文化贡献于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得以发扬广大[1]。
武术文化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文化,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使其经久不衰,跟随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不断发展传承着,武术器械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其历史的长河中沉浸着、渗透着,形成特有的文化形态(武德)。在迈向世界的步伐中,闪耀着文化的底蕴,绽放溢彩。武术走向世界,武术器械文化在传播世界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的继承和发扬武术文化,也是对中国华夏传统文化传播世界最好的诠释。
[1] 郭玉成.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J].中国体育科技,2007(1).
[2] 宿继光.武术器械的改良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 .
[3] 潘晓波,黄 强.“标准化”视觉下武术器械的逻辑起点与现实抉择动的传播[J].中华武术·研究,2012,1(3):62.
[4] 刘文武,金龙,朱娜娜.“武术文化”的剖析与评价[J].体育科学 ,2015,35(6):83-89.
[5]]赵玉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探析[J].东岳论丛,2003,24(5).
[6] 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7] 华博.中国世界武术[M],时事出版社,2007:20-23.
[8]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6.
[9]邱坯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
[10王岗.中国武术技术要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0.
[11]曾凡鑫.儒家思想对武术文化的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5).14-16
[12]宋海辉.从多元化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9,5.
[13]祝凯.论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中的武术文化传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5.
[14]http://baike.baidu.com/view/648449.htm.
[15]http://baike.baidu.com/item/中国传统文化/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