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犇 唐婉莹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不断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如今,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刷新,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也是逐年递增,但学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却难以满足社会对他们的需求,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亦是如此。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是研究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该学科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人才的重任,与我国的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目前,高校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按学术型培养,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难以满足社会对其的需求。各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将影响到各高校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是体育学专业的一个基础性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是由体育教学训练与方法和运动训练两个学科组合而成的一个交叉学科,其主要培养体育师资。随着高校研究生人数逐年扩招,一方面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但另一方面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也给学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增加了压力,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既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
我校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硕士归为学术型,培养时间为三年,其主要招收的项目有田径、体操、健美操、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我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训练、科研、管理和开展体育教育训练活动的能力;课程设置主要有体育基本理论与实践、体育教育训练基础理论、体育科研方法、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我校硕士研究生录取主要集中在普通二本院校,研究生专业基本理论相对扎实,但在专业技能方面,缺乏专业性的训练,对项目本身缺乏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因此研究生期间的培养不能建立在本科的基础之上;其次研究生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给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造成一定困难;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向偏向于学术研究,课程的安排上也是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能力的培养上存在不足。
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为社会培养人才,但随着研究生入学人数越来越多,每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研究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找到心仪的工作,这是每个研究生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学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师及辅导员以及各项目的教练员、裁判员等。用人单位招聘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虽然形式相对简单,但能检验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程度上了解应聘者的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第一,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这要求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在学校期间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第二,体育教师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活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积极而健康才会带动学生影响学生向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第三,体育教师应具备高深的业务素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还要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第四,体育教师还应具备教育科研素质,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从小学到中学,对象的不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精确的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而且常常与其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创造想象逐渐发展;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自制力不强,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的做出评价。小学生骨骼骨化尚未形成,肌肉逐渐发育,心肺功能渐渐增强,血液的循环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个体逐步发展成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学生容易产生闭锁性心理,不愿意向别人暴露自己真正的思想;自尊心强,爱面子,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教育和接受教育的这个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教师的表现,学生会以教师为表率,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好奇、贪玩、自以为是、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逆反心理强,这些特征的出现都会影响教师对学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学历了要求逐渐提高,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招收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对年龄的要求基本都在18岁以上35岁以下,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以及普通话等级证书;专业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能从事教学、组织比赛等工作。除此以外,中小学体育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学生在发展时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要学习和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发展特征,学习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艺术;同时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可以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高校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根本,自从高校扩招,体育专业毕业生大量出现,但摆在眼前的却是素质不高、技能不精、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和辅导员的学历要求一般在硕士及硕士以上,也就是说大部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定位是在高校,但是高校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要求也更高。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体育教师的任务不是单纯的把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将体育融入生活甚至利用体育技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学会把新鲜的事物和发展多跟学生们分享,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锻炼,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教育工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学校规范教育,时事政治教育以及理念信念教育;班级队伍的管理,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日常规范管理和常规事务管理;辅导与咨询,学习、生活、就业规划等都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畴。
高校体育教师和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不错选择,但这也要求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学校期间培养自己,全面发展,具备知识量,具备终生学习、与时俱进的态度,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全面提高专业技能,用于探索和创新。
教练员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培养和训练运动员的人。凭借自身所具有的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和训练方法,对运动员的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和道德意志品质等全面设计、培训、引导与督促,促使运动员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较快的提高。
裁判员,运动竞赛过程中,依据竞赛规程和规则评定运动员(队)成绩、胜负和名次的人员。裁判员既是竞赛中的“执法人员”,又是竞赛在组织者和领导者。裁判员水平的高低能影响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发挥,也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效果。作为裁判员,首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公正无私,严肃认真,对所有运动员做到一视同仁;其次,精通本项比赛的规程和规则,善于把规则精神运用到比赛中,了解本专项当今世界的技术、战术发展趋势、不断进行观念和知识的更新。
作为教练员、裁判员,要求体育教育训练专业硕士研究生对项目要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仅是基本理论的深入学习,专项运动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能够掌握该项运动的教学和训练方法,并能根据运动员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成绩。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让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脱颖而出,既达到学校培养目标,同时也满足社会需求,更合理的配置体育资源,这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学校的课程设置偏向于理论,实践教学内容很少,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并不只是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能力才是需要每一位准教师需要提高的。
学校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做一些调整,将目前大部分的理论课程调整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是导师责任制,学校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一个学生可以由两名或多名导师共同培养,考核制度也从单一的考试变成理论考试和实践教学考核。
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自我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来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学生自主制定培养方案后与导师共同商讨,结合导师意见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方案。着重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目前我校体育类研究生分为全日制普通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就是学术型和专业型,其培养时间分别为三年和两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研一的下学期学校会统一组织实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而包含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在为期三年的教学培养中不包含教育教学实习。学校重在提高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从而护士了时间教学能力;事实上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学术型专业研究生更加需要教育实践与实习的机会。科研能力不能代表教学能力,社会需要有钻研学术能力的人才,同时也需要教学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同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双重需求。
高校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的需求,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应该培养适应和满足社会真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兼得的人才才是用人单位真正需求的。
创新教学体系,为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理论人才、体育师资提供更对口的培养方式,促使个人能力发挥到最优。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寻找新的突破口,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结构优化,拓宽我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1]郑敏,张之扬.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7,(05):41-42.
[2]张庆峰. 体育教师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2017:7.
[3]冷靖. 以体育人才需求看体育教育训练学的未来发展趋势[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62-163.
[4]杨子成. 陕西省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研究[D].延安大学,2015.
[5]韩野. 浅析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以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 ,2014,(10):83+85.
[6]马薇.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7]赵子建.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动态优化对策[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4):78-84.
[8]秦风冰,王珂,潘桂芝,郝一伟,刘义峰,郭霞.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培养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01):117-120.
[9]陈剑锋.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在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J]. 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12,(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