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军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北魏陇南“飞人”杨大眼的“出一技”研究*
吴卫军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以文献资料、走访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潜心研究、挖掘、整理祖脉文化中稀罕、传世的体育文化。《杨大眼造像记》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碑文中的8句话、42个字,提出了体育出成绩的规律。《魏书·杨大眼传》中的“出一技”,是古代特殊的体育竞赛,言简意赅,写的精彩、完整、到位,应该喝彩。在当前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文化旅游的大好时期,北魏陇南“飞人”杨大眼的“出一技”,对推动甘肃祖脉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杨大眼;“飞人”;“挺超群”;“出一技”;原始创新;体育文化旅游
杨大眼,生卒年不详,武都(今属甘肃)人,氐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大将。杨大眼是武都氐王杨难当之孙,少有胆气,骁捷异常,跳走如飞。因是庶出,所以不为宗亲所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北魏太和(477—499年)中期,起家奉朝请。上起远古,下迄清末,25史是中国历史著作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化进程的直接记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5史之一的《魏书》是正史中第一部以少数民族上层集团为核心的历史。氐族杨氏家族,以仇池为据点,占山为王300多年,被北魏、南宋相互利用,为各自的政治势力服务。仇池衰败后,其后裔杨大眼(是16代后裔),以快速的奔跑,逢机遇参与朝廷的选拔,杨大眼厚积薄发,在典选征官中大显身手,破格录取,步入仕途,才有《杨大眼传》。
《杨大眼传》是北齐魏收(公元507—572年)在公元551—554年所撰。全文4节8段,共1119字。古代封建社会受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约束,参与活动出现文化差异,改变活动性质,有不合理现象。老百姓参与活动,受到歧视,有条件限制。典选征官活动,人与不同属性的马比赛。正是这一奇特的人、马比赛,杨大眼以空前绝后的“绳技”跑过马,“擢百万于一掌”在参加典选征官活动的许多人中,杨大眼被选中,得到认可,改变处境,而名垂千史,流芳百世。
原始创新必须以祖脉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整理,以新形势对文化发展的要求,解读祖脉文化的真意,赋予研究祖脉文化的新含义。碑刻“具有订正诸史之谬误,补充载籍之遗缺,考证文字之变迁,查证经典之异同的作用。史籍大多出于后人之手,岁月相隔,些许失实或语焉不详也在所难免,而碑石文字多为当时、当地刻制,可信度极高,因而成为最佳的订正、补充史籍资料[2]”《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位于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是闻名于世《龙门二十品》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国内外书法界、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全碑文11行,每行23字,额正<邑子像>3字,有“原真性”的价值,通读全文经多年研究考证《杨大眼造像记》中的8句话42个字有:书法艺术价值、教育价值、体育价值。本文研究的体育价值原文:
“诞承龙[1]曜之资,远踵应符[2]之胤,禀英奇于弱年,挺超群于始冠,其行[3]也,垂仁声[4]于未闻,挥光也,擢百万于一掌。”
这8句话42个字,是古代田径运动重要项目短跑取得优异成绩的真实写照。碑文中“诞承”、“之胤”、“弱年”是在“曜之资”, “禀英”漫长的过程中获得“挺超群”,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经过漫长的实践(训练),接受最好最先进的短跑方法,取得优异成绩。杨大眼的受训方式与今天奥运会短跑运动成功获得金牌一脉相承。“挺超群”后,提出以“仁”向“也垂”,“挥光”发展。这与今天体育各运动队,在训练中要求运动员,要遵守体育道德,规范体育动作,严格要求不断提高体育成绩如出一辙。
《杨大眼传》中,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日:‘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大眼顾谓同僚曰:吾之今日所谓蛟龙得水之秋自此一举终不复与诸君齐列矣,未几迁为统军[5]”。
1500多年前《杨大眼传》中 100字的“出一技”流传至今没有凝固,而是被竞技体育不断更新跨时间的比赛流程。“出一技”有观众、有裁判、有成绩、有奖励,获奖者有愉悦的表现。是古代、现代比赛的基本模式,尽管形式不同,而达到的要求和呈现的方式基本是一样的。因此,杨大眼的“出一技”是:历史存在、今天需要、未来发展的。
杨大眼身体力行,实践了“出一技”,把短跑速度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成功,达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古代有特色、成绩优秀的体育比赛,同样产生社会效应,得到社会的认可。杨大眼被树了碑、立了传,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五百名人之一[6]。与开国元勋、御敌武将、圣哲名师等同列其中。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名人画像》第150页有杨大眼画像。由此看出,古代、现代体育与社会有整体、潜在、综合的联系。
今天需要的是“绳直如矢,马驰不及”的速度,而不是以过程而展示的内容。为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运动员、教练员与体育训练的科研人员、医务人员为提高那么0.1s、0.01m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精密组织,按照比赛日程详细安排训练周期和阶段。当运动员获胜,升国旗、奏国歌时,观看比赛(无论哪国)的人与运动员一样,会激动不已,把国家的荣誉与民族自豪感联系在一起。今天创纪录的运动员与古代的杨大眼一样,实现了自我价值,为国家争得荣誉。
受心理、生理、环境的影响,优秀运动员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创造优异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一生中出现1次或几次,不是永恒的。
1500多年前杨大眼“出一技”的速度“绳直如矢,马驰不及。”目前的 100米短跑世界纪录是 2009年 9月 17日由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柏林田径世界竞标赛上创造的 9秒58的惊人成绩。我们想象再过1500多年,世界短跑比赛是否还在田径场跑道上举行,是否还用电子计时器计时?世界纪录还是9秒58?那谁也说不准。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猜想那时候也许会有人将绳系在头发上,跑起来“绳直如矢,飞鸟不及。”可能吗?这都是历史思维,留下诸多的探索和研究。但杨大眼的“出一技”是历史所存在的,是今天所需要的,是未来还要发展的,应当为之喝彩。
缅怀先贤,遥寄追思。杨大眼以体育步入仕途,位高权重、勤勉自律、执政为民、关爱士兵,一生中以生活智慧、精神信仰、不忘本、不失职、不失信,铸就人生辉煌。但人们知之甚少。究其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玄学的影响下,信奉“以无为本”“以静为乐”不承认万事万物在运动中发展,崇尚文静,轻视习武。以“养神”“养性”扭曲体育。把体育积极向上,鼓励人们勇攀高峰的精神,变成少数人欣赏娱乐的宫廷体育。
杨大眼在北魏是名将,树了碑也立了传,但在以后的1千多年中,对杨大眼的“挺超群”、“出一技”,无人专门研究。这是因为:杨大眼的“出一技”不像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们有成果,有作品,让人看得见、听得着,并且代代传颂。杨大眼跑得太快,在当时有惊世,震惊在场观看的人,不在场的人们只能意会,不训练就无法达到、无法求证。一些伟大的实践,可以提出积极的命题,但如果试图在这些命题上“再进一步”,提出没有实践基础和实践价值、也无法求证的问题。则不仅可能浪费思想,而且可能误导舆论[7]”。杨大眼参与典选征官选拔“出一技”与马比赛,属国家级的选拔级别,竞赛成绩“绳直如矢,马驰不及”,享誉中外。杨大眼揭示的体育规律,仍适用今天的体育训练,杨大眼可称为古代的体育理论家,亲自实践“出一技”又是古代体育的实践家。“出一技”的精彩可与历史上的名著、名画、名句等一样受到推崇。
研究表明:杨大眼的事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奇特性。这是当前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文化旅游,吸引国内外游人所需要的内容。杨大眼“出一技”成功后,“遂用为军主”,在多次战斗中取得胜利。在朝廷任太尉长史,荆州刺史为民办事的形象,可以转化为出版物 《古代飞人杨大眼》[8]。杨大眼“绳之如矢,马驰不及”;“出一技”后步入仕途“执政为民,关爱士兵”。“出一技”在北魏时期有广泛影响的故事,通过解读、领悟、推敲、出新,古为今用。以文化发展的要求,扩散、渗透、迁移到杨大眼故事衍生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作连环画等产品中和大型舞台演出的活动中。宣传、弘扬古代陇南“飞人”杨大眼的事迹,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一次投入,多次收益,产生较大的回报。“经济回报高,收益时间长[9]”。对内产生激发文化认同感、欣赏,增强热爱体育的自信心,对体育消费者,带来精神层面的积极影响;对外,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现实载体杨大眼的事迹,树立良好的国家体育形象,使中国体育文化产品持续进入国际市场,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研究、宣传甘肃陇南北魏“飞人”杨大眼。使其“飞人”杨大眼,跨出陇南,走出国门。促进甘肃陇东南祖脉文化旅游的发展、开发和利用,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2][3][4]广艺舟.双辑[M].上海:书画出版,2006 .
[5]魏书.杨大眼传[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4.
[6]黄全信.中国五百名人图典[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7]马少华.无法论证的问题没有价值[N].北京:北京青年报,2006-10-23.
[8]佘宏安.古代飞人杨大眼[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9]金钊.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M].北京: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
On Longnan “Flying Man”Yang Dayan’s "Special Running Skill"
WU Weijun, etal.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Chengxian 742500, Gansu, China)
2016年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课题(GST201646)。
吴卫军(1975-),甘肃武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地方体育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