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信息时代下的新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7-11-27 11:15:01苏颜博张洪波
体育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大学生

苏颜博 张洪波 连 洋

(黑龙江大学体育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新媒体信息时代下的新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苏颜博 张洪波 连 洋

(黑龙江大学体育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随时代发展并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运用新传媒相关手段和功能来推动校园体育教学建设,以推动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最终实现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

新传媒;体育教学;改革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重体育技能的短期传授、忽视体育的终身作用、体育教学内容繁杂、理论教材不系统、不全面等问题,课程设置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一般高校仅在低年级开设体育课,高年级与研究生几乎没有体育课;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多实行集中授课,忽视个体差异。这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得现行高校体育的定位出现偏差。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差,运动习惯还没有养成,因而缺乏体育锻炼,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原因。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网络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人们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常用工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触手机以及网络的频率已经远远高于纸质印刷品、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渠道[2]。新媒体的运用除了传播有效的知识外,还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这种精神意识上的转变就是一种隐形传播理念的发展。因此为适应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做好社会与学校的衔接桥梁作用,有必要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那么高校体育教学的哪些方面需要借助新媒体信息来改进?对于教师和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利用网络工具改善高校体育改革等等,这都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新传媒在高校体育教学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和教学理论多是根据国外一些著名教育学家的相关理论来完成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教师,学生则处于一种极为被动的状态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出来,学生的天赋和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是被压制的。体育教学作为激发人们热情和运动情绪的相关项目,需要更好地引导人们进行锻炼,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运动如果被看做是一种单纯的、孤立的、凌驾于教学之上的东西,则体育本身的趣味性等就会消失,而枯燥和乏味的锻炼内容也无法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新媒体就是借助目前的高科技,以信息技术为引导,以人们的需求为基础,通过教学创新来更好地开发相应的教学内容。所谓的新传媒是指把产品或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符号融入视听媒介中的一种隐形传播方式,这一方式可运用于电影、报纸、网络、平面媒体、手机短信和微信等一切可能的载体中来达成一定信息的传播手段[4]。统计表明,大学生的价值观 90%以上的内容是由媒体给予的,媒体已成为了高校教育引导大学生必须占领的重要阵地。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逐步确立,学校体育也必将从以前单纯追求体质发展和技术传习,转变为在新媒体的健康观指导下的体育教学[5]。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以校园网为载体的校园网络媒介以及手机网络,通过QQ 群、微博、微信、BBS论坛等途径获取体育知识信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植入式”新媒体技术形式上的创新,让校内大学生全面了解体育技能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生动、直观、形象、全面地展示体育运动和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因此,“植入式”校园传媒体育课程将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结构乃至学校体育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新传媒在高校体育教学建设中的功能

2.1 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功能

校园传媒以它特有的丰富手段——生动的文字、激昂的声音、精彩的画面等等,通过校报、校园电视、校园广播、校园网的资源整合,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向师生传送最新国内外热点体育资讯,提供广泛的体育文化信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更快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增强健身意识,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激励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充实和更新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全面和更有效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能迅速反映校内外最新体育科技文化动态,使其成为校内和校际间学术交流的桥梁和媒介[6]。

2.2 体育文化传承功能

校园媒体应当成为先进文化的载体。新传媒通过标语、图片、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介,对学生进行定期的、系统的体育文化宣传和渗透,使校园主体充分了解本学校辉煌的校园体育文化历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从而提高校园体育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2.3 弘扬体育精神功能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勇敢拼搏的精神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校举办的各项体育比赛中,校园媒体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能弘扬体育文化精神,给人以精神的文化熏陶与濡染,引起审美主体心灵上的愉悦,引导学生通过公平竞赛、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培养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

3 利用新传媒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3.1 利用新媒体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体育教学、大众体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多媒体、网络信息等教学手段不断革新,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性也在新时代之下凸显出更加明显的特征。如何借助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特色,更好地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形成更好地体育教学模式,成为未来体育教学发展的关键之所在。第一,教师可依靠多媒体设备,通过运动视频欣赏、图形或动画演示体育动作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全面展示体育运动和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学习方式,形成开放交互式的自主型学习模式;第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借助微信等公众平台,建立学生和学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在微信公众平台沟通机制下,学生可以随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将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习意愿传达给教师,从而实现教学的针对性;第三,教师要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管理和评价,尤其是要对学生体育测试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和实时监控,而且,应该借助平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锻炼方式,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掌握正确的锻炼方式和方法。

3.2 利用新传媒正确舆论引导和传播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传媒作为学校的思想教育阵地和舆论宣传工具,承担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的责任与使命。作为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的校园传媒,既是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重要阵地,又为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起到促进作用,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中居于显要位置。一方面,体育文化的教学与传播是高校里不可或缺的一个科类,体育文化的传播也搭载着这个平台不时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高校师生们受过较好的大学教育,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具备获取各类信息的加工能力,每个独立个体都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反馈者,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倘若论坛管理者和高校相关部门不加以管理,这种分散性和多元化有可能通过量变达到质变,严重的话可能引起论坛中舆论的混乱和无序。因此,高校体育管理者要密切关注各类体育信息、事件的发展方向,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和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相关的网络舆情里来,在舆论宣传中强化正面信息,消解负面信息;对网络舆情的干预要做到及时、恰当;培养学生较强的体育文化传播健身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另一方面,要随时关注国内外体育新闻事件,努力把握社会和校园热点问题,及时更新信息,并注意进行相关引导,组织开展一些新颖、主题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讨论。变传统的体育运动单向灌输为互动引导教育。互相关注、评论、转发、发起话题等功能使体育信息的传递成为双向。通过评论、相互辩论、转发等方式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能使大学生对某一体育运动问题的看法更深入、全面。让学生们在亲切轻松的氛围中讨论问题、获取知识,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无论是对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还是高校体育教学,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是一个崭新支持。

3.3 利用影视传媒推动高校体育精神

植入式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说“微电影”催生了“微教育”的诞生和发展。随着大学生校园微电影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片子层出不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是励志片,而励志故事最好的背景载体无疑是体育运动[7]。那么,为什么要拍摄和观看体育励志片呢?体育业和影视传播业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也许这类影片最能淋漓尽致的诠释崇尚个人奋斗和草根英雄的体育精神,以轻松直接又热血勇敢的方式传达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为的就是激发同学们的体育精神。

[1]马婷.新媒体时代校园传媒联动建设研究[J].兰州学刊,2013( 6).

[2] 张辉.校园传媒在湘西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0( 4).

[3]叶清华.素质教育理念与高校体育网络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2001(6).

[4]植入式广告的概念和分类[EB-OL].http:// www.100xuexi.com [2010-05-30].

[5]李跃平.论高校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

[6] 张辉.校园传媒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及策略——以吉首大学为例[J].管理观察,2010(4).

[7]尚志强.中美体育电影对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4).

New College PE Reform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Information

SU Yanbo, eta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Heilongjiang, China)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2016B058),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QW201506)。

苏颜博(1983-),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大学生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