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辉 王 乐
(大连海洋大学体育部,辽宁 大连 300381)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 辉 王 乐
(大连海洋大学体育部,辽宁 大连 300381)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体育成绩取得的重要途径,更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以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对如何更加科学地寻求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帮助辽宁省体育事业有更加理性和健康的发展。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辽宁省是我国的体育大省和强省,长期以来为我国输送了很多体育人才,培养了诸多的世界冠军,在国内的影响力也最大。但是,随着辽宁竞技体育人才的不断流失,辽宁省的竞技体育成绩在近十年逐渐走向下坡路,这种情况如果继续持续发展下去,将对辽宁省及至全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和竞技体育成绩造成很大的损失,对于国家新时期体育战略的实现也非常不利。另外,北京奥运会后,随着国家体育大国战略的提出,竞技体育是否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就非常重要。
另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竞赛的基本模式来开展的,是以不同的竞赛为中心轴和发展核心,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竞赛质量,在竞赛同时不断地选拔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能够更加迅速的形成竞技体育人才网络,不仅能够更好、更加及时地解决退役运动员的相应问题,而且也为整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和未来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鉴于此,本文着重从如何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未来安置和训练保障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辽宁省自身的大环境和实际情况,对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继续开发进行讨论,以求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的关键之所在。
竞技体育唯成绩论和金牌论的错误思想导致了我国很多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有着想赢怕输的思想,虽然每次提到这四个字时都会被“输了没什么了不起”、“赢不了下次再来”等语句所掩盖,但是这种“想赢怕输”的思想已经像野草一样在运动员,甚至教练员的心中根深蒂固了。近几年各级训练队在思想压力这方面加强了心理训练,但是这种“想赢怕输”的思想还是剪不清,挖不掉。正是在这样的思想的引导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也必然存在着唯成绩论的相应思想。教练员选拔队员时,更多的是看眼前的利益,没有顾忌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在训练过程中,也是过于盲目地去追求运动员成绩,忽略了运动员的承受能力,拔苗助长的案例比比皆是。
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它的竞争性。但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政治任务而以牺牲竞技体育本质为代价,甚至为求胜利而不择手段,参赛包袱沉重,忽视享受过程等等。现代一些体育竞赛,已失去了其原有的本质。膨胀的物质欲望、个人的利益观、堕落的人性污染了竞技体育[1]。诸如篡改运动员年龄,兴奋剂的使用,贿赂裁判等等,“竞技运动还经常被一些所谓的国家主义所利用,使其沦为政治利用的工具”。
而正是在这样的错误思想引导下,我们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也容易进入到一个误区,无论是上级主管领导还是一线教练员,短时内取得运动成绩是唯一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途径,这就使得很多运动员走向了一个错误的发展方向,很多运动员在年轻时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一旦进入到职业队,则几乎没有进步的空间,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过于看重政治服务的一个直接表现。
辽宁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沉淀使得竞技体育在该地区的地位和重要性非常突出,对于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思考。首先,辽宁省是传统体育强省,优势项目突出,如何更好地保留这些优势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人才的发展是整个后备人才发展和培养的首要思路;第二,辽宁省的冰雪运动发展相对较早,获得过突出成绩,也有着自己比较有代表性的运动员,如何以冰雪项目为先行者和试点,借助大众群体的接受度,更好地引导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开发则是另外一个重要思路;第三,加大社会扶持和赞助力度,寻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安置体系,寻求整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常态体系是关键。
近几年,辽宁省竞技体育呈现出一种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人才的流失更加导致了青训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断层,整个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的再完善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扰和问题。首先,大众群体的接受度在降低,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质疑竞技体育对于孩子的真实价值,这就导致了整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训基数在降低;第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更多的是体现在项目差异和个人差异上,在很多优势项目中,后备人才基数大,虽然可供选择的人数增多,也同样增加了人才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而在另外一个方面,竞技体育自身的低成才率使得很多年轻运动员最后无法走向世界大赛的舞台,反而是一事无成。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包括地域的基本特点、运动员群体的特征以及所处的培养体系特点等多个要素。结合辽宁省目前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开发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着重从教练员的科学化培养、运动员的全面提高和制度完善和健全等多个方面来实现和完成。
教练员是取得好良好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保证,在竞技体育领域范畴之内,教练对于运动员成绩的取得意义重大,金牌教练荣誉的获得要比一个金牌运动员更加具有难度,所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首先对教练员进行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改变教练员选拔的误区和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练员往往是退役的运动员,这些教练员虽然具有相应的训练和比赛经验,但是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很多教练员虽然在运动员期间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却无法将自己的专业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传授给年轻的运动员。所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的选拔要遵循专业退役队员和体育专业大学生相结合的选拔制度,最大程度的保证教练员的实践和理论知识;第二,加大教练员之间的流动和沟通,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增加相互的认识和了解,沟通训练经验,而且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教练员在培训体系当中的市场供求机制,从而促使教练员队伍也能够产生优胜劣汰的基本规律。
运动员培养体系的建立应该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对运动员的培养方式要有一个根本的改变,要从之前的完全以竞技成绩高低为依据变成追求一个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为标准,要在保证和实现后备人才全面发展的同时来追求运动成绩,从而给予运动员最理想的人文关怀和关系,使每一个年轻运动员的发展能够更加的健康和和谐。在这一个基本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我们提出多年的体教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力求通过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基本模式来实现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从而使运动员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另外一个方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下的高校教育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以高校的特殊环境为依托,打造新的历史时期之下的高校竞技体育氛围,从而促使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质的提高。
我国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这一时期内,无论是国家整体经济还是单个个体的经济形式,都有了质的飞跃和发展。而在十三五时期,体育产业的受重视程度逐步增加,如何借助政策导向,寻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完善和健全则是关键之所在。
首先,要突出市场杠杆作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大不同资源在市场体系中的流动和配置。而且,要寻求自主的、自发的经济体系下的优胜劣汰;
第二,增加整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投资的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从而使那些真心投资体育产业的企业进入到这一市场体系中,寻求稳固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依照的是一条大量生产的模式,尤其是在人员选拔方面,力求多,而不讲究质,这种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极大地增加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淘汰率,很多没有获得运动成绩的运动员往往最后一事无成。所以,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和不足,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应该以追求高质量的训练为主,通过科学的选拔,将更具有天赋的运动员选出,减少淘汰率,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效益;另外一个方面,寻求普通人群在体育项目中的普及程度,从而促使更多的人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从而慢慢实现由体育技能的全面性慢慢向专业性过渡的时期。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各项事业正面临变革。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这一时期也急需快速又稳步的变革,力求有更加稳定的突破和发展。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在一个明确的培养思路和体系下完成,首先是要保证总体思路不变异,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完成;另外,社会的相应力量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推动整个培养模式能够在市场体系引导下不断完善;最后,摆脱传统意义上的竞技体育培养模式,根除大而杂的选拔方式和培养方式,力求低成本、高投入。
[1]森川贞夫.论体育运动的高度化与大众化[J].大修馆书店,1998(5).
[2]内海和雄.职业体育运动论——体育运动文化的开拓[J].创文企画,2004.
[3]杨桦.“两个战略”的协调发展与体育院校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7).
[4]高雪峰.论游戏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改造与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6-9.
[5]纪新智.论竞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11-13.
[6]张红松,刘刚.我国经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改革[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6):133-135.
[7]马宣建.我国体教结合政策的形成于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2):1-5.
[8]刘泽军等.论教育目的的总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05(2):48-49.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in Liaoning
LI Hui, etal.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300381, Liaoning, China)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4CTY005);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编号(w2015068)。
李辉(1984-),山东日照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足球教学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