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朋
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调查研究
胡成朋
通过对流传于桂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武术项目进行搜集、整理,记录少数民族武术项目的传承方式、特色动作、人文背景及近些年的发展等,寻找优秀少数民族武术项目,透视其中的精神价值。同时,探索如何在保护少数民族武术特色的前提下,将桂东南民族少数民族武术改编为符合高校学生审美情趣的创新形式,探索将少数民族武术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模式。
桂东南; 武术;少数民族
国内外尚无研究者对桂东南特色少数民族武术做过系统的摸底调查及教学应用研究,只有零星的个案研究,如我校高会军曾调查过州佩武术。目前,多数桂东南体育教师对本土少数民族武术不太了解,阻碍了本土体育课程开发,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对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进行深入剖析,去除其糟粕,取其精华与高校体育课堂融合,以此不同程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1.1 地域文化背景的孕育
从地域上来看,广东与桂东南地区紧密的联系着,这种联系使他们的文化互相影响,其中当然包括武术这一方面。尤其是岭南地区对桂东南的影响,所以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很多与岭南武术同出一门。纵观历史文化,岭南居民又大多是北面迁移至此,此举不仅使两广地区地区的文化融入新鲜血液,更是带来了北方的武术流派,最后在岭南及桂东南特殊的地理人文背景影响之下再创新发展。
众所周知,一个武术流派的风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地域、气候、文化,、生活习惯等等。例如:从地域上看,北方是一马平川,其武术器械与拳术也大多是大刀长戟、跳跃腾飞。而桂东南地形受山水阻隔,沟壑纵横,其武术风格也是门户严密,重心较低,即“拳打卧牛之地”是也。
1.2 近现代桂东南武术的发展
拳经记载“吴国技击之学,发端于战国,昌明于唐宋,盛极于明清”,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当属“吾国技击之学”。而到清朝,大批来自北方或其他地区的外来人员迁入桂东南地区,文化的差异与生活习惯的不同会产生诸多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极大的推动了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的发展与进步,使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有“质”的提升。
所以,“盛极于明清”这一现象,同样发生在桂东南地区。且由于桂东南特殊的地理、人文、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造成了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与外界交融较少,但正是由于此等因素,是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更具有完整性,更具有桂东南特色。
2.1 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的现代的传承方式
经走访数个桂东南少数民族村落,武术的传承方式主要以练武馆培训班形式开展。据其中一馆长刘宣口述,他曾早年师从广东省惠州市莫家拳第八代传人莫玉林,习得精髓之后边回家开了一家武馆,广招渠透村村民习武,教授拳法。莫家拳法是福建南少林武术派别的一个分支,刘宣练成之后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具有刘氏特色的莫家拳,招式狠辣刁钻。拳种有:翻拳、穿子拳、豹拳、猛虎拳,棍法有:游龙棍、凤鸣棍、双下枝、龙头棍、戏虎棍。正所谓拳行如虎势,脚踢似龙威,有明显的桂东南特色。
2.2 高校体育武术课堂重视技能教育而轻视本土文化教育
几乎所有的学校开设这门课程都是使同学们学习了武术技能动作或者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对于武术文化教育的成效却是甚是微弱,特别是几乎没有对于本土武术文化的深入学习。这使得高校武术课堂教学中本土传统武术文化理念缺失、教学内容趣味性偏弱等现象层出不穷,使桂东南本土少数民族武术传统特色这一宝贵文化资源白白浪费,没有发挥出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魅力与教学传承的作用。盲目的追求武术技能动作的传授而忽视了本土武术文化教育,高校体育武术课堂的最终成绩也是把武术技能动作的规范与否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桂东南武术文化已经逐渐在这种授课模式中被高校师生所遗忘。
近年来,桂东南高校体育课堂的改革虽然在不断改进,教学领导思想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教材陈旧,授课方式老套、乏味等仍然困扰着高校体育课堂中的武术教学,特别是对本土武术文化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除了基本的教学外,几乎见不到与本土武术文化相关的活动,桂东南高校师生对本土武术的了解又是少之又少。桂东南本土武术文化没有与当地高校校园文化进行融合,而是被漠视后放在一边,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传播。
2.3 理环境及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地理自然环境从一开始就是人们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早期社会,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的生活水平发展影响更大,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桂东南少数民族对聚居的地方往往有一定的依赖感,所以少数民族在桂东南呈现出大范围的分散跟小范围的集中,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崎岖等地理环境制约着人们开展武术项目的定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封闭,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也多能体现出人民勇敢强悍的性格及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一种精神。
桂东南地区总的来说是欠发达地区,它发展的起点偏低,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分布不均匀,加上桂东南长期得不到政府的投资倾斜,并且缺少外国企业入驻,这导致了桂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因此,不同的人口数量及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更具有传统性、特色性、民俗性。且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由于受到不同文化、地理环境、人口数量、经济水平等各项因素影响,它不同于现代竞技体育,这也正造就了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更具有丰富的文化魅力及人文特征。
桂东南高校武术课堂应该一定程度上考虑学生的兴趣及迎合时代的潮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战技巧跟经验。在武术教材体系中,应该强化桂东南本土武术文化教育,突出桂东南少数民族尚武崇德及爱国精神,注重武术中的人文精神、哲学等更深层次的内涵。把桂东南高校体育武术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重要内容及有效途径,使学生认同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桂东南少数民族武术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1] 刘世海. 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对策[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3.
[2] 高会军,苏华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广西玉林州佩民间武术拾遗 [J].中华武术(研究),2012,(2):4.
[3] 王世景.桂东南州佩功夫引入当地高校武术教学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
[4] 刘尧峰.搏击·武术科学[J].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述评,2015,(11):5.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Minority Wushu in Southeast of Guangxi
Hu Chengpeng
By collecting and collating minority Wushu in southeast of Guangxi, and recording the inheritance mo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tion,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cent years of minority Wushu, this paper aims at seeking excellent minority Wushu events, analyzing its spiritual value.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o recompose minority Wushu in southeast of Guangxi into a new form that fits university students'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while maintaining its features. The paper also explores how to introduce the mode for minority Wushu events into college PE class.
southeast of Guangxi; Wushu; national minority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胡成朋(1995-),男,河南禹州人,大学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Sport Health College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537000, Guangxi, China.
G812
A
1005-0256(2017)04-0045-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