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7-11-27 10:45石金亮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曾 伟 石金亮 陈 波

(1.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四川 康定 626001; 2.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3.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民族传统体育

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曾 伟1石金亮2陈 波3

(1.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四川 康定 626001; 2.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3.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形成、主要特点、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康巴藏区群众对大自然的敬仰、宗教的信仰、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人的追思、外来文化的整合等因素形成;具有时代性、多样性、迁移性、整合性等主要特点;在剖析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形成与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建议从成立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探索节庆体育文化的本源与创新;依靠群众对节庆体育的认同,让节庆体育活动成为文化自觉行为;厘清体育文化工作思路,建立活态传承机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等方面来传承与发展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 关键词: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发展;传承

康巴藏区位于我国藏区的东部,是我国藏区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了解我国藏区文化的窗户,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历来是文人和兵家重视的区域。而作为康巴藏区子文化的节庆体育文化与藏族文化密切相关,是以藏族文化为主的节庆体育文化,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等特征明显,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康巴藏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外来人口迁入和外来文化信息传递的高速性,大量的文化信息潮水般拥入到康巴藏区,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正发生着飞速的变化。面对来势汹汹的多样化文化的涌入潮流,是融合?是保留?还是抗拒等问题萦绕在关心康巴藏区发展的每一个人头脑中。作为康巴藏区的体育工作者,提出和探讨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形成、特点、传承与发展话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本研究,旨在推动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发展,弘扬区域民族节庆文化,同时造福康巴藏区人民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1 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形成

1.1 基于对大自然的敬仰而形成的节庆体育文化

面对巍巍高山和峡谷,皑皑白雪和羊肠小道,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不得不佩服生活在康巴藏区的人们,在缺氧、高寒、交通不变的情况下,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在青藏高原东部创造出灿烂的高原文化。由于康巴藏区的长期闭塞性和藏传佛教的影响,康巴藏区群众对自然的信仰包括天、地、山、水、鱼、生殖,乃至颜色。据《墨尔多神山志》记载:山上共有一百零八个圣景,千余处景点。站在墨尔多山之巅,东面可望见峨眉金顶,西望可遥视卫藏冈底斯雪山,俯首可览境内8条银色的河流,像8条洁白的哈达,缠绕着墨尔多神山56座美丽的山峦,56座壮丽的山峰象征着祖国56个民族的团结和友好。每年在藏历年或庙会期间,周边乃至外地群众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穿节日盛装,在民间、社会或政府的组织下,在神山下举行赛马、锅庄舞、射箭、赛牦牛等盛大的文艺体育文化活动,以示对山神的敬仰,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成为当地的一项民俗体育文化活动。鉴于此,从体育的角度看,康巴藏区群众对大自然崇拜的感恩、敬仰的节庆体育民俗文化,是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的观念,与武术文化中的修身养性的健身理念相契合。

1.2 基于宗教信仰而形成的宗教性节庆体育文化

据后唐书记载,7世纪初,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各自带了一尊佛像到西藏,修建起拉萨著名的大、小昭寺,随公主前来的工匠也陆续修建寺庙,随同前来的佛教僧人开始翻译佛经。佛教开始从尼泊尔和汉地传入西藏,并逐渐渗入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中,逐步传导到康巴藏区。从那个时候起,康巴藏区群众,尤其是藏族群众大部分开始信仰藏传佛教。而从康巴藏区群众成长的历程看,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身边所接触的东西就刻上了藏传佛教的烙印。耳朵听到的是佛教音乐,眼睛看到的是佛像,手上摸着的是佛珠,长此以往,耳闻目睹的无一不和藏传佛教习习相关[1]。因此,在康巴藏区的孩子,接受的第一课,就是藏传佛教课。

从这些原因中,我们更易理解,在康巴藏区信藏传佛教的教徒众多也不足为奇。而藏传佛教文化能吸引着众多的信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肯定有它独特的文化和不为人知的认知空间。以跳神仪式为例,是喇嘛寺举行法会庆典时,由喇嘛僧侣表演的一种宗教仪式舞蹈。包括单人舞、双人舞和集体舞三种形式。跳舞时带面具,穿长袍,佩彩带和刀盾。伴奏的乐器有舞钹、牛角号、唢呐等。跳神面具那恐怖的外形,给人心灵以震动,给品行不端者以警告,给体内生病者以刺激,同时唤起相关的愤怒,以战胜疾病[2]。惩恶扬善的理念和当今中国的治国理念一致。抛开宗教的信仰,从体育健身的角度看,既有个人的表演,也有集体的参与,同时有服装、音乐等道具的配合,还有参与者那夸张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的姿态,与人合作的协调舞步,和我们体育追求形态美、动作美、团结协作,追求健康的体育人文精神不谋而合。

康巴藏区人民性格豪爽,能歌善舞,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但没有消沉,反而变的更加坚毅,更加自信。在每年青稞播种和收割的季节,康巴藏区群众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体育理所当然成为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白雪融化,万物生长,经过漫长的冬季,迎来了美好的播种时节,康巴藏区人们希望新的一年有一个好的收成。在播种前,举行盛大的开犁节,这在康巴藏区的四川炉霍、昌都的江达、云南迪庆等地都有开展。在举行仪式前,男女老少都衣着盛装,犁地牦牛也打扮得漂亮、潇洒、有风度,额头上贴上酥油,牛角擦得亮晶晶,角尖上绑上彩旗,然后用贡品拜祭上天和大地,拜祭完后,由生产能手耕地,当第一犁下地后,视为开犁了,可以播种了[3]。然后人们又唱又跳,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此时活动的重头戏体育比赛开始了,赛牦牛、跑步、角力、抱石头、摔跤、跳各种舞蹈来乞求上苍保佑,期盼庄稼能取得好收成。到了金秋的九月,青稞快要成熟时,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丰收,人们又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举行“耍坝子”的民俗文化活动,活动的地址都选在田间地头,离庄稼地比较近的平坦地方,各家将帐篷、食物带上,集体欢庆即将到来的丰收节。活动一般持续一周左右,既有歌舞、又有体育活动(包括押加、赛牦牛、跑马打枪、速度赛马、跑步、扳手腕、藏棋、俄尔多……)。

上述两项活动,通过课题组实地调研认为,这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时间的节点选择看,都是好天气,参与者心情舒畅,有迫切需要交往的动机。“开犁节”和“耍坝子”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社会交往活动,符合体育文化的交流功能。由于长期以来,康巴藏区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居住比较分散,通过“耍坝子”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形成了独有的物质、精神文化交流的一种集体意识行为,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逐步成为康巴藏区百姓乐于参与的节庆体育文化交流活动。

1.4 基于对故人追思而形成的节庆体育文化

在康巴藏区,举行的追思类活动繁多,既包括神话中、传说中的人物,也包括对近代革命先辈举行的缅怀活动,体现了康巴藏区群众寻根探源,后世不忘前世之师的优良品德。如:为纪念口述史中的英雄人物格萨尔举行的系列活动。在康巴藏区群众心目中,格萨尔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兽、鬼的结合体,并赋予神力的英雄。他出生贫寒,历尽苦难,赛马称王,惩恶扬善,造福百姓,深受藏区百姓的喜爱。为纪念这位英雄,康巴藏区群众举行以格萨尔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尤其是2004年以来,甘肃省玛曲县共举行了十届格萨尔赛马节,以赛马体育活动为契机,推进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和体育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赛马节被甘肃省体育局评为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五大品牌体育赛事之一,玛曲县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马术协会命名为“中国赛马之乡”[4]。玛曲的赛马大会其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当地百姓年度体育盛会。除了赛马外,还举行汽车文化、牦牛评比等活动,将追思的体育文化节逐步涵盖到其它领域,爆发出强大的文化衍生能力。

近代主要体现在对当年解放军和近代革命先烈的缅怀和纪念上。如为了纪念50年代初解放军解放康定、江达等地当地民众每年在八月一日举行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包括篮球比赛、跳绳、押加、锅庄舞、唱红歌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庆祝来之不易的新生活[5]。上述的追思活动,丰富了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百姓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由于具有肥沃的土壤,让体育插上文化的翅膀,结出丰富多彩的节庆体育文化之果也不足为奇。

1.5 外来文化形成的现代节庆体育文化

康巴藏区的节庆体育文化体现出强大的文化包容性。近年来,国家对藏区实行了大力帮扶、无论是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进行了全覆盖,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各项工作有力推进,体育工作也取得了快速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以竞技项目为主的西方体育项目篮球、足球、台球排在康巴藏区群众喜爱项目的前三位。尤其是篮球项目,无论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公司、厂矿等地,开展十分火爆,百姓最愿意参与。当然形成这样的体育文化氛围主要得益于政府最近几年大力推广的全民健身工程,每个镇(乡)建有标准篮球场,每个行政村也正在逐步实现篮球场地的全覆盖。加之康巴藏区群众向来喜欢有挑战性的项目,有了这些基础保障,逐步形成了村篮球比赛,乡镇篮球比赛、县篮球比赛、街道篮球比赛、校内篮球赛、中小学篮球运动会等多种体育赛事。在特定的日子举行体育赛事,丰富日常生活,增进健康,并通过体育赛事文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因此,部分西方外来的体育文化逐步进入到康巴藏区,并得到了当地百姓认同和自觉参与,培育了其发展的土壤,形成了现代节庆体育文化活动。

(1)依托水资源发展小水电经济。漳河水库总库容21.13亿m3,年平均净来水量7.04亿m3,除保障工农业及生活生态供水外,还有部分水资源可用于水力发电。目前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近万kW,供区涉及荆门、当阳两市11个行政村,自供区与华中电网并网运行,保障供区生产生活用电及漳河工程管理局防汛抗旱等用。近年来,漳河小水电先后完成了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增效扩容项目和防汛抗旱变电站建设以及部分输配电设施改造任务,利用漳河水库滩涂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以光补水,水光互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情况下的电力保障问题。

2 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主要特点

2.1 节庆体育文化的时代性

纵观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活动,无处不烙上时代性的痕迹,指导、引领、规范、再生产促进着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从西藏昌都卡诺遗址出土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石器、骨器、陶器等分析,早期康巴藏区群众从事体育文化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原始的生活痕迹,更多是以舞蹈、娱乐方式存在。而吐蕃时期以来到冷兵器结束时期,逐渐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斗争形成的宗教体育文化和军事体育文化。康巴藏区人民为了征服大自然而产生膜拜现象,是现代宗教体育文化的雏形,军事体育文化主要体现在部落之间、人与人之间争锋相对的时期,通过刺杀本领的学习,身体的锻炼而逐步形成。而到了近代体育文化的形成则主要是以强身健体为主流,对百姓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节庆体育文化。因此,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有机活态体,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文化形态存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2 节庆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康巴节庆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按照结构功能学来划分,主要体现在形式多样,内容多样、方式多样、参与人群多样、个人需求多样等。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组织,组织是文化传播的发起者,在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中,主要由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社会组织等组成。不同的组织者,所形成的节庆体育文化具有显著性差异,因为这些组织目的性不一致。政府组织更多强调的是体育文化的政治性、经济性、健身性等多项功能;民间组织在乎的是体育文化形成的娱乐性和社会交往性;社会组织在乎的是体育文化活动带来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在活动的内容和项目的选择上,政府和社会组织更多地关注影响力大的竞技项目和当今热点体育项目(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大众健身项目,这些项目对于年龄有所限制;民间组织则以藏民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为主,竞技项目为辅,任何年龄性别都可参加。所以不同组织,不同项目,不同人群,形成了多样性的节庆体育文化,人们可根据个人的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参与其中。

2.3 节庆体育文化的迁移性

康巴节庆体育文化的迁移性主要是体现在将生产、生活的日常劳作技能,通过民俗、艺术、体育工作者的提炼,将农业生产、生活技能动作改良,迁移到体育活动中来,形成独有的节庆体育文化。如生产中青稞的播种和收获的动作,还有将制作青稞酒等动作融入体育舞蹈中。又如列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押加》竞技项目,其基本技术动作也是模仿牦牛犁地时的蹬地动作。这一切,无不体现康巴藏区群众的生活智慧和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将生产、生活场景迁移到体育的表演、竞技舞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体育文化活动,既是对生活的归纳、文化智慧的结晶,更能催生文化的进一步演绎、发展。

2.4 节庆体育文化的整合性

文化整合是康巴节庆体育文化的典型特征,在每年的全民健身日,各地区的建州、建县、建党等重大日子,锅庄这项融舞蹈艺术和体育健身为一体的节庆体育活动在康巴各地区上演,你会发现,锅庄舞步已不仅是生产、生活中动作的再现,融入了现代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动作,对传统的藏族锅庄舞步进行了改良和重塑。有学者认为,这是对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颠覆,其实大可不必疾呼,应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文化的根来自于生活,来自族群间、群体间的共同认同,最终形成的文化规范、文化行为[6]。我们在追求本源的同时,面对外来文化,我们要敢于揣摩,敢于接纳,群众为什么乐于参与?还在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呢?这就不得不回到文化的本源说上来,既然群体认同,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节庆体育活动中改良的锅庄体育文化、赛马文化等,其实就是在发展中的文化整合,将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进行整合,焕发出新的节庆体育文化生命力。

3 康巴节庆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议

3.1 建立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探索节庆体育文化的本源与创新

在康巴藏区,各市县均建有文化局,但文化局的职能主要是执行国家关于文化、新闻出版、著作权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文化事业、新闻出版事业(含出版、印刷、复录、发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艺术领域、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等职能。而对本地区文化深挖掘不够,因此,建议建立本地区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下设各学科研究分中心。如:康巴藏区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康巴藏区民间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康巴藏区藏式建筑研究中心等,分中心可以设在学校、医院、设计等单位,分解政府部门的部分职能,解决人手不够,社会供给多样化的问题。并划拨一定经费,对原有的文化进一步挖掘,探索其本质特征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奠定理论基础,做到古为今用,而对现代体育文化带来的冲击进行研究融合,做到不排斥,加以创新和改良,做到“传”与“现”结合,创造新的节庆体育文化。

3.2 依靠群众对节庆体育的认同,让节庆体育成为文化自觉行为

马克思说过,文化是来自于本质活动,即社会实践活动。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同样也是来自于康巴藏区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所以是群体认可的一种节庆体育文化活动。首先,节庆体育在康巴藏区群众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每年数以千场次的大大小小的各式节庆活动遍布于康巴藏区的各个角落,康巴人爱热闹,爱运动,爱交往,为节庆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其次,从节庆体育的影响力来看,要鼓励更多的农村人群参与到节庆体育中来,因为农村群众对节庆体育的认知,明显不如城镇人群,要鼓励、动员更多的农村群体参与到节庆体育中来,为其创造各种条件和保障。最后要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场域,加强对体育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尤其是学校这个重要场域,让更多的群众对节庆体育产生认同,从而参与到节庆体育活动中来,形成体育的文化自觉行为。

3.3 厘清体育文化工作思路,建立活态传承机制

康巴藏区各县市要紧紧抓住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以来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机遇,以及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文化强国的目标,敢于担当,围绕康巴节庆体育文化建设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生态建设等。制定具体的体育工作目标,注重特色节庆体育开发和拓展,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既要扶持、鼓励地方开展,更要让其走上竞技、表演舞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与旅游文化相融合,互促进。其次,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非物质文化传人的保护和扶持。如四川甘孜的手指锅庄传承人,目前仅有两人,还保存着这项古老的体育文化记忆。最后建立节庆体育文化管理体系,制定考核办法,各级政府对文化工作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比如具体的场次、项目、内容、参与人数等指标,给予奖惩,形成制度上的规范,通过制度规范促使行为规范,为节庆体育文化活态传承与发展厘清工作思路,提供活态传承的基础保障。

3.4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传播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

现代传媒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将任何信息传遍世界各地,进行各种信息的铺天盖地的轰炸,使其接收者产生头脑风暴,快速接受信息,所以现代传媒的快速影响力和传播力,是任何其它渠道无所能及的。可通过文字、音频、视频长期将研究人员成果、非遗传人的记忆、节庆体育活动场面进行记录和保存,并整理出来,建立节庆体育文化资料库。并通过微博、微信、主题文化活动网站、电视这些媒介将文字、声音、视频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地,分享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建设成果,同时接受外界的褒贬之声,达到促进康巴节庆体育文化不断传播、推广、发展、创新等成效。

4 结语

康巴节庆体育文化是康巴藏区群众长期以来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在不同的时期,历经无数变化,在面对强势的各路文化时,要敢于担当,敢于面对,辩证对待,敢为我用,亦能它用,不断冲突,不断融合、不断反思,整合发展,在特殊的区域空间里,形成了自身的节庆体育文化特点和特色。并通过活态传承、纪录传承方法和现代高科技手段来传承与发展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让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接受世人的检阅和审视,促使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打破地域的限制,进行重新塑造或重建,长期焕发出光彩夺人的文化魅力。

[1] 王冬兰,刘彤.藏族传统社会宗教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一种文化人类学视角的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3):13-17.

[2] 次仁央宗.西藏贵族世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106.

[3] 才让.藏传佛教信仰与民俗[ 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68.

[4] 宋燕.第十届格萨尔赛马节开幕,演绎草原上的速度与激情[EB/OL].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16-08/17/c_1119406504.htm,2016-8-17.

[5] 曾伟,林伟伟,肖波.康巴藏区节庆体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75-78,88.

[6]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00-106.

The Inheritance of Development for Khampa Festivals Sports Culture

ZENG Wei1, SHI Jin-liang2, CHEN Bo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ichuan Minzu College, Kangding 626001,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China; 3.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

This paper adopt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of sports culture in Khampa Tibetan festivals,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cause of formation, development were studied. Research suggests: Khampa Tibetan festivals the formation of sports culture is mainly in Khampa Tibetan people respect for nature, religious beliefs, the good life yearning, memorial of the fallen, factors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culture form; Timely, diversity, mobility, mai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tegrated; In grasping the Khampa Tibetan festivals formation and contents,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advic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sports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explore festival origin and innovation of sports culture; Relying on the masses of holiday sports, make the festival sports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Clarify the physical culture work ideas, set up a l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use of modern media and other means to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Khampa Tibetan festivals sports culture. Key words:Khampa Tibetan; festivals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2016-10-30;

2016-12-30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西华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项目(014B005);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6SA0132)。

曾伟(1979-),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12.47

A

1672-1365(2017)01-0104-05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