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职业特色的契合①

2017-11-27 10:39:03宋浩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1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特色

宋浩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000)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职业特色的契合①

宋浩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000)

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与职业特色的契合将成为一种必然。传统体育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当前的体育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了基于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个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优秀的人才。

高职院校 职业能力 体育教学改革 职业特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以职业特色为核心的改革开始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执行。高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但是随着高职扩招的进行,目前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基本无差别,教育内容重复,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应致力于培养职业能力强的学生,将体育改革与职业特色加以联合。

1 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特色的内涵及意义

1.1 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特色内涵

所谓以职业特色为教学目标就是在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对于职业特色教学而言,还应尊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培养其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1.2 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特色的重要意义

对于高职体育教学而言,培养职业特色是十分重要的。体育作为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工作适应度,以发挥其积极作用。现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必须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培养在大学阶段进行,学生具有充沛的时间,可以将工作作为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意识和建设能力。很多岗位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而体育教学则是直接的身体素质提高途径,通过扎实的训练使学生的体格得到锻炼,而且要训练一定的职业运动技能。从根本上讲,职业训练对于高职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国家建设而言,提供服务是高职的重要目标,而我国人才培养中始终存在缺失,对于适合分工则应日益精细的发展,以“职业体能”为特点的高职体育教学应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总之,通过高职体育职业特色教育可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更新慢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已经成为主要特征,对于学生职业规划的要求少。教材多年来保持不变,对基本动作的要求较多,对于灵活运动的要求较少,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培养,影响其最终教学效率。

2.2 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

高职体育建设虽然正在进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体育课程较少,并且多集中在篮球、跳远等基础项目上,对于一些流行的新项目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师资力量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设备的安排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很多项目难开展,学生的课余活动也多选择篮球这一竞技性强的体育运动,对其他更专业的运动则缺乏兴趣。学校缺乏对新晋教师的培训,一方面经验不足,一方面,对教学方法的掌握不全面,因此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3 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高职体育教学设置多为大一、大二阶段,而且课程较少,进入大学阶段后,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学生自身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能下降,懒惰特性明显,影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 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3.1 开展职业体能相关知识课题讲座

学生只对运动本身感兴趣,但是对职业体能理论知识等相关概念则了解甚少,在实践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不仅要关注身体因素,还要关注心理因素,这样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区分课题讲座,学生对于这一概念很难理解,这就导致职业体能训练在大学阶段成为泡影,体育教学死板而单一,为此学校应大量开设职业体能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目的的认识,在实践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指导逐步实现。

3.2 更新落后教学设备,提高教师素质

给予高职发展更多的资金,帮助建设,使高职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完善校内体育设备建设,提高体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丰富其专业知识,还应重视教师队伍的重建,给予一些教师校外培训的机会,给予教师合理的待遇和晋升空间,提高其教学积极性。

3.3 明确教学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特色教材

针对高职体育教学现状,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课题训练指导,遵循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目标,使其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更改教材内容,使其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使学生既能够掌握专业技基于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组织形式的新颖度,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采用“问题导向法”,设置相关问题情境,为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学生认知动力。

第三,积极反馈。田径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反馈,一旦发现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应及时分析反馈信息,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和弥补。让学生在田径运动学习中感受快乐,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田径运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

2.4 田径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学内容不仅要能有效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还要体现学生的兴趣、内容的实用性,以及这些知识在未来不会淘汰等等。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在未来需要的运动项目。渗透“寓教于乐”理念,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与行为习惯,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因人制宜选择教学内容,让田径教学更加灵活多样。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立足于本校田径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体验田径运动的趣味,从此爱上学田径锻炼,爱上健身。在教学组织上,积极打破传统的高纪律观念,提高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正确采用轻松愉快、活泼自由的教学形式,避免出现严谨、枯燥的教学氛围。其次,重视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重视为学生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新意识的时间和空间,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2.5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高校田径运动教学中贯彻“寓教于乐”教学理念,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从而满足所有学生的田径运动需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并不断激发他们的快乐感、满足感与成功感,不断提高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性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学生运动水平的差距,促进传统单一的技术考核转化为综合性、多样性评价,综合考察评价学生田径运动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运动能力、课堂表现等[3]。

3 结语

综上所述,寓教于乐理念充分体现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一思想,是新形势下高校田径运动教学一种创新的、成效显著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田径运动教学质量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照顾到学生情绪、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从而实现田径运动教学目标。

[1]赵新华.寓教于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4(2):104.

[2]陈德群.论“寓教于乐”的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S2):125-126.

[3]关吉臣,李真真.对田径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1):106-109.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1.104

G807

A

2095-2813(2017)11(a)-0104-02

本文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PX-117179)。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内容特色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完美的特色党建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