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①

2017-11-27 06:22乔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5期
关键词:竞赛运动员运动

乔峰

(青海大学体育部 青海西宁 810016)

高等学校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①

乔峰

(青海大学体育部 青海西宁 810016)

本文在研究中以运动训练为核心,分析高校运动训练特点,提出高校运动训练管理方式和竞赛工作,完善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体系,达到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高等学校 运动训练 竞赛工作 途径

高校是培养运动员的重要阵地,这也是我国运动训练改革的重大举措,将高校体育视为发展体育人才的有效途径,形成小学基础-中学关键-大学人才的体育人才培养链,使得高校涌现大量的运动队伍与运动健将,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在这一层面上,为了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高校要从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两方面入手,完善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体系,提高竞赛工作的综合质量水平,进而实现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高等学校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

1.1 课余性

高校运动训练课余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训练时间上,高校体育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是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而运动训练要在保证学生完成专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这就决定了运动训练时间课余性的特点,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运动训练,正确处理好专业课程和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1.2 长期性

高校运动训练的长期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训练过程方面,高校本科学制为4年,这就表示学生运动训练时间也是4年,从整体来看,高校运动训练过程属于长期工程,要求教练要制定科学系统化的训练体系,并在长期训练实践中,获得理想的运动成绩,达到运动训练的最佳效果。现代科学证明,高校学习年限为运动训练提供所需的长期训练条件,学生在中学时期已经奠定训练基础,而高校运动训练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科学性

高校运动训练的科学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训练安排方面,为了在学生课余时间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教练员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训练安排,让有限的课余时间发挥出最大训练价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身体素质,制定针对性运动训练方案,打破专业队训练负荷过大的训练方式,在做好基础准确的前提下,从提高专项技术入手,考虑学生文化素质高的优势,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在一起,合理调整训练强度,提高各个训练阶段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而达到运动训练的最佳效果。

2 提高高等学校运动训练质量的有效方式

2.1 重视选才工作,提高运动员综合质量

在进行高等学校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从运动员选才工作入手,提高人才选入门槛,进而实现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运动医学理论出发,人体机能60%受遗传影响,而只有40%依靠后天训练,为了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在青少年期间选拔优质运动人才,加以科学化、系统化训练,提高学生成才率,进而培养高质量运动员。在此背景下,高校极为重视体育人才的引入,制定破格录取或是特招等引入政策,使得国家运动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问题,不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对此,高校要正确处理好运动员选才问题,将选才重点放在历届高中毕业生和运动学校毕业生方面,构建“小学—中学—大学”系统化训练网,实现层层对接训练体制,开展运动训练“一站式”服务,贯彻统一训练原则,进而提高高等学校运动训练的综合质量水平。

2.2 调整训练比例,促进训练与专业的平衡

从学生整体情况而言,高等学校运动员在文化素养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智力和体力高于普通学生,综合身体素质较高,进而具备充分的运动训练条件。在此基础上,运动员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获得较高学习效果。对此,在进行高校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文化素养,并将专业知识学习思想和学习策略,应用到运动训练领域中,合理调整运动训练时间和占比,以专业课程为主,在课余时间开展运动训练工作,因材施教,以学生训练需求和个体兴趣爱好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运动训练效率和质量,进而达到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其具体措施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把握入学考试关卡,选才中对所有运动员设置文化考试,针对破格录取的运动员,要补充文化考试,使其达到入学考试标准,方可进入运动训练中。二是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其文化课要合格,若由于参加比赛影响专业课学习,要暂停运动训练补习专业知识,进而保证运动员文化素质。三是采用学分制课程模式,针对专业知识不合格的运动员,适当延长毕业时间,使得运动员在完成训练竞赛任务时,保证专业学习水平,进而提高运动员综合素养。

2.3 规划训练重点,构建层次化运动训练体系

在进行高等学校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运动训练的整体质量,保证体育运动训练的长久发展,学校要从思想观念入手,使得教练员和学生正确认识到普及和提高的重要性,提高教练员和学生的思想觉悟,在实际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划分主次,提高高等学校运动训练的综合质量水平。在此基础上,教练员要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正确处理好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之间的关系,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将学生划分为重点队和普通队两个训练队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在教育资源方面进行区别分配,构建层次化运动训练体系,使得训练队伍在竞赛中维持绝对的优势,进而提高高等学校运动训练的综合质量水平。从另一方面上看,高校运动训练要为国家或是地方培训优秀运动员,遵循少而精的训练原则,将其划分到重点训练队伍中,筛选高质量教练员进行专业训练,整合各个学科进行科研攻关,为优秀运动员的训练选拔提供重要保证。

3 高等学校运动竞赛工作的实施途径

3.1 完善竞赛机制

在进行高校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划分竞赛重点,积极组织小型多样化群众竞赛,形成系统化竞赛制度,提高运动竞赛机制的运行效率和整体稳定态势。为了避免赛制过多而造成教练员和运动员负担过重,高校要严格控制竞赛次数,制定科学合理的竞赛开展计划,提高竞赛的广泛性和灵活性,鼓励和提倡学生自主建立单项运动协会与体育俱乐部,以小型竞赛为主,合理分配活动经费,进而提高高校运动竞赛工作的综合效率水平。

3.2 丰富竞赛类型

为了促进高校运动训练的长久发展,高校要丰富竞赛类型,促进高校竞赛朝着国际化发展,使得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缩短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高等学校运动竞赛工作的综合质量水平。一方面,先从重点大学邀请赛入手,组织全国大学生运动训练队伍互访活动;另一方面,在国内形成互访影响后,逐步扩展到国际上,使得高校运动员逐渐适应国际比赛的密度和强度,进而提高高等学校竞赛工作的综合质量水平。

3.3 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

在进行高校竞赛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高校要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树立典型榜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效仿,促进高校体育道德作风和社会体育道德作风的建设,并在国际上形成良好影响,进而提高高等学校运动竞赛工作的综合质量水平。同时,高校要着手于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高等学校各项体育运动竞赛管理机制,致力于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调动各方面高校资源,为运动员创设有利的运动环境,进而实现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达到高等学校运动竞赛工作的最终目的。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

(1)现阶段,高校运动训练具有课余性、长期性和科学性,协调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和占比,在保证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运动训练,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养。

(2)为了提高高校运动训练的综合质量水平,要选才工作、训练比例和训练重点等方面入手,在选才工作中,严格要求运动员文化水平,设置文化考试,改变我国运动员文化水平低的局面;在训练比例上,以专业课程为主,在课余时间开展运动训练工作,协调运动训练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提高训练质量;在训练重点方面,划分普通队和重点队,因材施教,构建层次化高校运动训练体系。

(3)在进行高校运动竞赛工作中,完善竞赛机制,丰富竞赛类型,重视运动员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实现高校运动竞赛工作的最终目的。

[1]张诚.论高等学校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11-17.

[2]张诚.论高等学校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J].体育科学,2015(2):9-12,90.

[3]吴合斌.山西省中学课余篮球训练与竞赛的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6.

[4]马祥房.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现行田径竞赛制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5]赵晶.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5.

[6]许风丽.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评价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G807.4

A

2095-2813(2017)09(a)-002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028

乔峰(1982,3—),男,汉族,青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竞赛运动员运动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男女运动员各有几名
不正经运动范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运动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