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基于创新教育发展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探究①
刘莹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伴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提出,其赋予了高校体育教育新的定义,体育不再是一门简单的基础学科科目,而是引领学生创新发展的一道桥梁。当前全社会正在倡导实施创新教育,在此形势下,高校应结合社会发展潮流,立足体育教育的发展新需求,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以充分发挥出体育学科的功能性作用。基于此,文章就基于创新教育发展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这一课题展开探究,以资参考。
创新教育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 改革
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热潮,在这种创新热潮的推动作用下,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创新”文化,而创新文化的形成同时也为体育课程创新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创新文化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文化产物,其不仅能够扩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还能够以其自身的文化氛围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实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创新教育发展形势,从社会对学生的创新发展需求出发和创新思维能力出发,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革新,将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使教学活动能够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渗透创新教育,以帮助学生开发创新思维。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下,人们的运动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也显得越来越迫切,否则将难以满足社会对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改革起步较晚,而体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所沿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相对落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改变。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校都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基教学,教师在致力于增强学生体育技能时,忽略了体育思想的渗透教育,使得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文化知识严重脱节。此外,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依然沿用传统教育的老路。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片面追求教学的进度与技能的讲授。在这种单一发展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学丧失了趣味性,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被严重削减,体育成为了学生应付学习任务的一门普通学科。
开发校本课程,其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的协调发展,要想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体育》校本课程,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追求。(1)选择。体育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课程,要想做到与时代接轨,就必须要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选择,并付诸于实践。针对《体育》校本课程的课程属性,在进行课程项目选择时,需要优先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选择等。(2)改编。这一策略主要是指学校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修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改编主要是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修改,经过了修改后的课程更能适应他们的课堂情境。(3)创编和新编。创编和新编能够依托于原本所拟定的课程计划开发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特色课程,形成特色化的自编教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
譬如说:学校除了开设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术等基础性学科内容外,还可以设置如形体健美、瑜伽、跆拳道、定向越野、网球、保龄球、攀岩、轮滑等时兴项目,扭转传统体育教学中偏重生理效应的单一的局面。
项目模块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活动,其以具体的项目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参与其中,最后能有效达到发展学生实践性能力的目的。就体育学科特点来说,实施项目模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体育能力。以下就我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乒乓球打法“快攻结合弧旋”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实施模块教学。
第一,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基础技能,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确定好每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根据组内成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分工,且需要做好计划,各小组所拟定的计划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认可,获得认可后才能实施。
第二,划分模块进行项目练习:正反手方面都包括了搓球、快攻、发球等模块内容,而这几个模块都包括了相对应的基础练习和技能强化训练。教师在划分好模块后,需要予以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项目练习。
第三,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模块竞赛活动,采用小组内、小组间等方式分别开展竞赛,而在参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要求学生严格把握各项技术所涉及到的要点要领,务求学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并灵活运用。
第四,各小组要在参与训练与竞赛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于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请教教师加以解决。
第五,在最后的总结评价阶段,还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道德风尚和体育竞技素养的培养,并将其纳入总评价之中。
就高校学子来说,他们的创新发展需求应建立在自身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上。学校只有把创新教育寓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再现创新教育,才能形成创新化的教学效应。
传统式的体育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权威”地位,学生的求知欲在此过程中遭受到扼杀。而在体育教育中也很少体现出创新意识。基于此,体育教师应对落后、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平台。而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从旁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高校的体育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能、增强学生意志的重任。作为一项以运动为基础的学科,在参与体育学习中,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体能,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竞争意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使之与学生相适应。当然,教学方式必须要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必要的解决措施,从而促使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自我锻炼意识的强烈,以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学科课程,其在增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体育素养方面有着明显性的促进作用。创新教育发展形势下,如何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构筑创新教育体系,实施创新教学模式,是新时代高校值得深思的问题所在。为此,高校有关教育人员应从创新教育发展方向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实现教学实践与创新思想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体育教育质量。
[1]李霞.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5):532-565.
[2]张洋.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5):211.
[3]李霞.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5):562-565.
G807.4
A
2095-2813(2017)09(a)-000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001
刘莹(1983,7—)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