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时代如何构建体育信息化系统

2017-11-27 04:01昆,刘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互联网+信息化

朱 昆,刘 英



浅析“互联网+”时代如何构建体育信息化系统

朱 昆,刘 英

本文就“互联网+体育”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就如何促进“互联网+体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互联网+体育;构建;信息系统

1 目前“互联网+体育”发展现状

从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体育产业定调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并确定了“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开始,整个社会便将体育产业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同时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互联网+体育”迎来全面的爆发。政策红利、人口规模、观念转变、市场空缺等一系列利好,吸引着产业巨头和互联网体育创业者的加入。2016年是公认的体育年,欧洲杯、奥运会等世界顶级盛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体育狂潮.2016年同样也是中国互联网起飞的一年。 从 2015 年开始爆发的个性化新闻客户端大战,延伸向海外的内容大战、个性化推荐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以 Papi 酱获得融资开启的短视频内容创业大风口;从直播 APP 大战揭幕的技术、内容、 社交大战……而目前大部分中国的体育类 APP,已经默默聚合了个性化新闻、视频、直播、资料数据、实时排名等功能,体育 APP 站在了移动互联网的前沿,而移动互联网也在不遗余力在体育领域进军。在体育生态如此繁荣的今天,互联网是不可错过的关键一环。在最近几年已经看见互联网与餐饮、交通、电影等 O2O 行业的完美融合,因此,互联网与体育也是大势所趋。从冠名到版权,从俱乐部、球星,到场地、门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拓展深化,“互联网+体育 ”这个概念为投机者追逐热捧。

2 如何让“互联网+体育”实现全民健身所赋予其的本来含义,其成功的标准就是拥有广泛稳定的用户群,并且其用户数量、用户的活跃度是衡量信息系统优劣的主要指标

现阶段“互联网+体育”信息化系统层出不穷,有的以微信为界面,用户在微信上发布比赛赛事、好友报名参加;有的以APP形式,以手环、手表等终端,收集用户的运动信息,输出统计结果。但总体上来说“互联网+体育”信息化系统如雨后春笋,但生命周期不长,使用率不高,用户易流失,其中的问题可以总结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体育”的建设主要由商业化的投资、运作、创新及管理主导,缺乏政府部门参与。体育事业虽然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但是运作、管理、创新模式并未真正应用上互联网思维,造成运作效率低、管理模式照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出现;同时社会资本进入“互联网+体育”领域缺乏政策支持与政府引导,缺乏明确的建设方向。

2.“互联网+体育”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缺乏创新。在系统建设之初的功能调研与设计阶段并未充分了解、考虑用户的内在需求,很难让目标用户有效参与其中的开发与产品体验,因此导致各种体育信息化系统、APP的功能大同小异,缺乏特色点与创新点,有的甚至出现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操作繁琐的问题。而且由于缺乏深入的功能需求调研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大多数的系统只能满足用户的浅需求,实现如步数、心跳等统计功能与分享、评论等社交功能,不能对用户的运动数据进性大数据的对比分析,为用户提供专业、有效的运动建议,用户粘性不大。这是造成“互联网+体育”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总是与建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的重要原因。

3.“互联网+体育”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前瞻性与统筹规划。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思维,不同的互联网公司所立足的创新点不同,由其承担开发的信息化系统也相去甚远。由于缺乏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系统开发的统一标准,系统的开发建设无疑存在片面性,缺乏前瞻性;而且由于建设标准不同,地市之间、省市之间、省省之间信息化系统的兼容性不高、兼容难度大,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互联网+体育”信息化系统。

4.“互联网+体育”信息系统建成后在推陈出新、优化升级及维护方面缺乏长效机制,系统的生命周期比较短暂。在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是其的代名词,同时该词也说明了用户需求变化的速度。“互联网+体育”信息系统要保持用户的活跃度与系统的使用率,首先要及时地捕捉、分析用户需求变更点,及时地更新系统的标准进而对系统进行持续性的改进与优化。但由于缺乏社会化的运营与创新机制,用户需求收集与分析显得稍微滞后,由市场需求驱动系统优化升级的长效机制未形成,导致所建成的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不能及时满足用户的需要、系统效率逐渐降低等的问题,造成了用户的流失,降低了系统的生命周期。

3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在“互联网+体育”的大背景下应在以下方面有所考虑

1.强化设计前瞻性,深化顶层设计改革,建立自上而下的标准规范。目前在“互联网+体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创新体育的互联网+模式仍然需要从体育事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围绕中央与地方出台的体育事业相关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尽快打破部门壁垒与条块分割,打造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体育资源共享体系。同时广泛征集意见,兼顾未来技术的创新与系统可拓展性,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与“互联网+体育”有关的平台、业务、技术、接口等标准规范,以解决企业之间相差甚远的技术实力引出的一系列开发问题,排除系统未来在升级、维护、扩展方面埋的各种隐患。

2.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实现核心技术成果的转化。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深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分布式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产业又掀起了一次技术革新。“互联网+体育”信息化系统可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满足用户在运动上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专业技术指导、作息时间建议、运动计划建议等;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和投入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引导在核心技术的科研上集中力量突破技术壁垒、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提升系统竞争力,增加客户粘性。

3.贯彻用户至上的新思维。“互联网+体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必须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随时了解并适应用户期待和需求,推进信息化系统的服务水平,并降低使用的成本与门槛,为用户提供实时、实地、实用的体育服务。“互联网+体育”实际也是对于用户体验方面的一次颠覆性的创新,只有以人为本、用户需求至上为根本,随时注重服务便捷性与服务质量的提升,不断拓宽在“互联网+体育”的覆盖面,做到普惠大众,让体育进入寻常百姓家,帮助市民更好地安排运动时间,让更多人的人热爱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

4.共建共享体育在线服务和体育信息资源,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十三五”规划提出:“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体育在线服务,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让更多的社会经济生活主体参与到“互联网+体育”的建设、发展和分配中来,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在线服务的建设,提升在线体育服务的能力与体育资源信息共享能力。强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探索“互联网+体育”的共享共建新模式,积极引入信息化系统的社会化管理、创新模式,重点发挥公共部门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引导作用,实现信息化系统整体运行的效率最高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提升整体的创新能力,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5.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培养本土人才。现阶段我国政府除考虑发挥政策支持优势从国外引进信息技术高端研发人才外,还应着重考虑培养本土的信息技术人才、体育教育人才。在“互联网+体育”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建设方、承建方、监理方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工作,以此培养相关人员的信息战略眼光,增强本土队伍在新兴信息技术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加强互联网技术在体育事业应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未来十年,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黄金时期,在体育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新赛事、新媒体、新智能硬件、新产业服务等领域,都存在有巨大机会。在超级体育IP、主流趋势项目、高效强需资源、互联网+社群消费等领域将出现比较好的投资机会,一大批创新企业也将可能从中脱颖而出。“互联网+体育”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转效率、形成增值效应等变化;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方便、快捷、高效、实用,才是实现“互联网+体育”的动力之源。

[1] 国务院〔2014〕.《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S].

[2] 张森木.“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3).

[3] 夏元庆.“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战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6 (3).

A Brief Analysis of How to Construct Sports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Zhu Kun,Liu Ying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rnet + Sports”.Additio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Sports” are provided.

internet plus sports;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system

广东省江门市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JM2016B11)

朱昆(1965-),男,湖北恩施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五邑大学体育部,广东 江门 529020 Sport Department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529020, Guangdong, China.

G812

A

1005-0256(2017)07-0025-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7.010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互联网+信息化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体育产业之篮球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