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017-11-26 10:51穆雯丽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张骞西汉丝绸之路

穆雯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53-02

设计思路;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的第6课,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大一统王朝建立过程中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本节课立足于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史实,创设了一段艰难险阻的历程——张骞通西域、一条沟通中外的道路——丝绸之路、一个伟大民族的中国梦——“一带一路” 一个伟大民族的中国梦——“一带一路”四个历史情境。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达到掌握历史知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层递升。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忠诚于祖国的精神和品质。通过古代絲绸之路和今天“一带一路”的学习,感受从西汉到现代,中国都是以大国积极的、友好的姿态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发挥着重大的历史作用!

一、导入篇

1.情景创设: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宁夏西吉土特产胡麻、胡萝卜的图片)

师:胡麻、胡萝卜是宁夏西吉的土特产,但原产地并不在我们内地,而是在今天的中亚、西亚地区。同学们还能例举出以“胡”字命名的东西吗?

生:胡椒、胡豆、胡桃、胡琴等。

师:那么这些东西为什么以“胡”字命名呢?

生:(略)

师: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原人习惯把北方、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统称为“胡人”,所以把从那里传入的物产冠以“胡”字。

(教师出示课件:苜蓿、葡萄、胡桃、胡椒、汗血宝马等图片)

师:大家看到的这些物品都是从西亚、中亚、新疆传入我国内地的,而它们的传入缘起于一条闻名中外的道路,这就是“丝绸之路”。请同学们集体朗读引言部分。

生:集体朗读。

2.“丝绸之路”的概念及名称由来:

师:首先,我们要明确丝绸之路的概念,丝绸之路是指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陆路贸易交通线。丝绸之路为什么又以“丝绸”命名?

生: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人们便称这条陆上中西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师:那就让我们聆听历史悠远的回声,穿越时空来探寻这条古老的道路。

二、讲授篇

历史情境一:一段艰难险阻的历程——张骞通西域

(教师出示课件:张骞雕塑像)

师:张骞,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

(教师出示课件:西域风景)

师:我们一起再看看张骞曾出使过的西域景象,有连绵的沙漠、广阔的草原、茫茫的戈壁滩、巍峨的高山、奇幻的火焰山、沙漠绿洲月牙泉和楼兰古国遗迹。

1.西域地理概念和社会特点:

师:欣赏了西域的风景后,我们要明确西域是一个古代地域名。西域指的是今天的哪儿?

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教师出示课件:西域地图及概念)

师:玉门关、阳关位于甘肃敦煌,即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哪位同学能吟诵出玉门关和阳关的相关诗句?

生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生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我们再对照地图来了解一下,秦汉之时西域呈现出怎样的社会特点?在西域生活着乌孙、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等游牧部落国家,小国林立。同时这些部落国家受到强大匈奴的控制和奴役。比如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至葱岭以西。

2.张骞出使西域(两次出使西域的原因、时间、结果)

师:我们要知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西汉和西域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页内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造成西汉与西域相对隔绝的原因是什么?(2)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呢?

生:学生阅读并思考。

师:造成西汉与西域相对隔绝的原因是什么?

生:西域各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师:对,不仅如此,而且匈奴在赶走祁连山下的大月氏后,就占据了河西走廊,完全控制西汉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那么,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呢?

生:匈奴经常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教师出示课件:汉武帝招募令)

师:匈奴是秦汉时期生活在北方边界的强大的游牧民族,经常侵扰秦汉北方边界。公元前138年,当刘彻听说生活在祁连山脚下的大月氏被匈奴赶到更远的西域,匈奴单于还野蛮的砍掉月氏王的头颅作饮器,新的月氏王发誓要向匈奴报仇的消息后,觉得只有走结盟的道路,才可以打败强大的匈奴。遂招募使者,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这才有张骞勇敢的应募。

(教师出示课件: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思考、交流)

师:什么是“持汉节不失”和“凿空”?

生:(略)

(教师出示课件:“持汉节不失”和“凿空”的含义,及张骞持汉节的相关图片)

师:汉节,汉代使臣所持的节。持汉节不失,即保持汉节不丢失。同学们可以看到图片中张骞手持的汉节,汉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张骞对国家忠贞的感情。

凿空:凿,开凿;空,孔道,引申为道路,即开通道路。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为“凿空”。那么,假如你是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1:张骞需要面对戈壁、荒漠、雪山、猛兽出没等恶劣的自然环境。

生2:由于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由匈奴控制着,他还面临被抓被杀的危险,而且两次被抓,被抓的11年间一定饱受了匈奴人太多的欺凌和折磨。

师:那么,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可以看出张骞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生:(各抒己见)

师:张骞出使西域出发时带着一百多随从,历经十三年的磨难,回来时只有他和堂邑父。西域之路途九死而一生,说明他是一个勇敢而无畏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锐意进取,敢于冒险的精神品质。更重要的是张骞“持汉节不失”,十三年始终不忘汉武帝交给他的使命,说明他是一个不忘初心、有坚定信念的人,我们要学习他永远忠诚于祖国的精神品质!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阔别了13年之久的长安城,他完成了汉武帝交给他的使命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西迁已久的大月氏,安居乐业,大月氏王眷恋安逸的生活,无心向匈奴复仇。

师:那么,张骞此次出使西域有收获吗?取得了怎样的收获?

生:有,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做了报告,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师:很正确,汉武帝刘彻从张骞提供的信息得知,西域各国苦于匈奴的奴役,匈奴人掠夺他们的粮食和马匹,匈奴正是因为有着西域的物资保障,经常发动侵汉战争。汉武帝认为要斩断西域与匈奴的联系,必须从匈奴人手中夺取河西走廊。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少年将军,20岁的霍去病带领一万精锐骑兵,以极小的代价清除了盘踞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部落。进而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这就有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是那一年?

生:公元前119年。

师:张骞带三百人的使团和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生:走访乌孙等西域国家。

师:此次出使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生: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和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师: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不仅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更重要的是开辟了一条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历史情境二:一条沟通中外的道路——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路线:

师:同学们阅读64页内容,依据课本内容及《丝绸之路路线图》,在图中标注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生:阅读、看图、动手标注。

师:依据《丝绸之路线路图》指出丝绸之路主要经过哪些地区?

生: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教师出示课件地图,再予以强调指引)

2.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师出示课件:《二十五史详解》选摘及问题思考)

生:阅读,思考,讨论。

师:中国沿丝绸之路输出的物品有哪些?

生:丝绸、瓷器、茶叶、造纸术、冶铁业等。

师:沿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物品有哪些?

生:苜蓿、蚕豆、石榴、黄瓜、佛经、乐器、杂技艺术等。

师:这些物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对输入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略)

师:这些物品可以分为物质的、文化艺术的、宗教的三大类别。他们的输入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东西方人们的世界观。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东西方之间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自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人才知道西方有白皮肤、蓝眼睛、高鼻梁、黄头发的大秦人;西方人才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富裕而强大的汉帝国。丝绸之路的开辟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东西方人们看世界的眼光!

3.海上丝绸之路:

(教师展示课件: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师:汉武帝刘彻不仅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还以远超常人的睿智,将眼光投向了广阔的海洋,大力开辟海上交通航线。这条航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中国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情境三:一个伟奇帝国疆域的拓展——对西域的管理

师:继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帝国打通河西走廊,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使国家的版图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伟奇帝国疆域的拓展。

(教师展示课件:秦朝疆域和西汉疆域图)

师:相比秦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呢?

生:西域。

师:它是怎么纳入到汉朝的版图之中的呢?

生: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師:西域都护的设置意味着什么?

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师:西域都护设置后,西汉的疆域由此扩展到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近年来新疆“东突”势力,制造各种暴力恐怖事件,欲分裂我国新疆地区。面对“东突”分裂势力,我国政府予以坚决的打击。因为新疆自西汉以来就纳入到祖国的版图,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

历史情境四:一个伟大民族的中国梦——“一带一路”

(课件展示:“一带一路”的概念及相关地图)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沟通中外文明的桥梁。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借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与发展,旨在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同这些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进而展现一个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伟大国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总结篇

师:本节课我们历经了一段艰难险阻的历程——张骞通西域,张骞历经艰难险阻,两次出使西域,使西汉了解了西域,沟通了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我们探寻了一条沟通中外的道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是中外文明的的桥梁,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东西方人看世界的眼光;我们知晓了一个伟奇帝国疆域的拓展——对西域的管理,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新疆纳入到祖国的版图,祖国领土圣神不可分割;我们还感悟了一个伟大民族的中国梦——“一带一路”,现代中国正以积极主动、兼容并包、和平友谊的姿态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展现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风采!

四、情感升华篇

(课件展示:情感升华)

师生集体朗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年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声声驼铃已经变成了火车的汽笛。随着丝绸之路的再次繁荣,沉寂了数百年的丝绸古路,如今正在重新焕发青春。这条路也必将再次见证一个大国新的崛起!

猜你喜欢
张骞西汉丝绸之路
张骞探西域
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西汉
西游新记7
人必其自爱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
张骞通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