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肺复苏(CPR)作为临床常用的亦是最重要的一项急救技能,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和运用,由于医学生很少可以接触到现场运用CRP理论知识的临床学习机会,为帮助其提高理解和应用CPR的能力,需要选择情景模拟、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进一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肺复苏 情境模拟教学方法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5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43-01
CPR目前已经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大多数医院和医学院校已经就CPR展开了相应的培训和学习。CPR属于急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其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一项技能,主要特点是强调时间性、实践性和组织性等。由于猝死和心跳呼吸骤停均为突发性临床凶险事件,临床病例不能预先进行准备,医学生观摩和见习的机会非常少,再加上抢救现场禁止成为教学场景进行教学,这使得CPR的临床教学难度较大[1]。
1.分析PBL与情境模拟相结合的特点和优势
医学生现场应用PBL理论知识的机会少之又少,且抢救现场明确规定不可作为教学现场,为使其对CPR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同时更好的对其反应能力和急救技能水平进行培养,我科室的实践训练选择了情景模拟、PBL、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在急诊专业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具有较高的模拟性;②可反复进行训练,重复操作性强;③可记录和回放教学或操作培训的整个过程,通过再次对培训记录进行观看的方式,促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对实际操作中常见错误进行纠正,真正达到以问题为中心的最终教学目的。PBL强调主体应为学生,将问题作为先导,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式教育学习者,通过设定存在教学价值的问题情景,以更好的对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真实问题进行解决,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教学模式的实践和落实
2.1 组建教学师资队伍
成立专门的培训师资团队,组内成员为实训教学骨干教师和高年资的急诊科、ICU科医师,要求组员必须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从事临床救治急危重症的相关经验,入组的教师均多次参加国际心肺复苏培训班的学习和指导,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结合新版CPR相关指南和AHA(美国心脏协会)急救操作国际认证培训班的有关内容。
2.2 讲解和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在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前,将需要医学生重点掌握的CPR相关章节的重点内容和问题下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实现有的放矢。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CPR教学光盘中的内容,选择可以突出重点的、图文并茂的PPT课件进行多媒体综合性教学。提高学生对CPR的初步认知和了解,并对CPR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进行掌握。对国内外CPR的相关理念、研究方向和新进展进行传授,并将影响力较大的现实个案引入,激发学生学习CPR的热情和兴趣[2]。
2.3 由理论向实践过渡
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需要分三个阶段完成CPR教学,其中操作前准备是第一阶段,教学基地选择我院实训中心和模拟医院,对情境病例进行设计,选择临床常见和少见的病例,对CPR现场进行模拟。模拟操练是第二阶段,主要内容是将CPR操作步骤涉及到的要点进行讲授,并对各动作进行分解和失范,叮嘱学生必须对各动作要领予以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对CPR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践练习,教师负责在现场进行观察和指导,对学生的错误操作进行更正,直到其可以熟练进行操作即可。模拟考试是第三阶段,通过对学生日常训练中的常见不足之处,提高其认知和理解,采用设计情境病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现场指挥及角色互换等分组考核。
3.结束语
情景模拟、PBL、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具有客观、具体、仿真等优势。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可运营性。开展CRP教学和培训时,选择此种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教学成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全面普及。
参考文献:
[1]孙艳艳,王辉坤.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2(3):99-100.
[2]杨颖,周幸园,朱智明等.运用情境模拟软件进行急救培训的效果与评价[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07(5):439-442.
作者簡介:
才华兴(1982-),女,吉林长春人,助教,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实训。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3期